錢文杰 陸敬筠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03-0083-05
摘? 要:物流行業綠色轉型是在“雙碳”目標提出后物流行業進行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分析2011—2020年31個各省市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關數據,計算兩系統間耦合協調度。研究發現,2011—2020年,我國整體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在0.245~0.755之間波動,現階段整體耦合協調度不高,處于中等協調水平。
關鍵詞:物流業;綠色發展;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
中圖分類號:F250?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3.021
Abstract: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fter the "double carbon" goal 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from 2011 to 2020,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s calculated.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2011 to 2020,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overall logistics industry fluctuated between 0.245 and 0.755. At this stage, the overall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not high and at a medium coordination level.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green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我國在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計劃在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著物流行業迅速發展,當下已經成為一個整合運輸、倉儲、包裝以及服務為一體的復合型產業,帶動產業活動區域內經濟的流動。2020年我國物流總額達到300.1萬億元人民幣,較之2019年增長3.5%[1]。2019年末物流行業專業從業人員達到1 200萬人[2],物流業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根據2018—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能源統計,2016—2019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行業能源消耗數(單位:萬噸標準煤)分別為39 651.21、42 190.79、43 617和43 909,平均增速3.5%,碳排放量的劇增,是物流業急需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原因。在物流行業轉型向綠色發展的情況下,研究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具有重要意義。
1? 相關研究
現有文獻主要集中于研究普通發展模式下,物流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Carruthers R[3]的研究表明香港與新加坡的物流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Maciulis[4]認為物流行業從積極與消極兩方面對區域經濟產生影響,積極方面包括提高運轉效率、降低發展成本等,消極方面包括對環境的污染等;Rubbén[5]研究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沈潔[6]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研究物流發展對經濟的作用,得出物流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結論;李軍[7]通過研究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耦合協調機理,提出物流產業發展有助于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并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度呈遞增趨勢;周曉美[8]探究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時發現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有相互帶動的作用;劉妤[9]以西藏為例分析了物流績效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研究發現物流發展必然會成為促進西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看出物流行業與經濟協調發展是實現物流推動經濟的關鍵。分析物流行業綠色發展過程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對物流業綠色轉型與經濟協調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擬采用2011—2020年相關數據,計算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并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進行分析。
2?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2.1? 數據來源
本文用于構建評價體系各項指標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
2.2?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指標評價體系構建
2.2.1? 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指標
物流綠色發展指標的選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發展狀況。本文構建的物流行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共3個一級指標以及10個二級指標,其中,3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碳排放水平、物流經濟水平、結構調整水平。
2.2.2? 經濟發展水平指標
本文構建包含2個一級指標以及6個二級指標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模型。2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經濟產值和居民收入。
2.2.3? 構建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指標評價體系
綜合上述兩部分內容,構建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3? 耦合協調度評價模型構建
耦合是指系統間相互影響的狀態,耦合協調模型能對兩系統協調度進行分析,反應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和依賴程度。計算耦合度之前,首先需要構建兩系統的評價模型,本文設置物流業綠色發展評價模型fx與區域經濟發展評價模型gy,計算方式如下:
本文對物流綠色發展系統以及經濟發展系統的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借鑒已有研究設置如下等級劃分,如表2所示:
3?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計算與結果分析
3.1?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計算
本文基于熵權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度,利用全國31個省市2011—2020年物流業綠色發展和經濟發展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得出31個省市歷年兩系統間耦合協調指數,并計算各年31省市耦合協調度平均數,結果如表3所示:
3.2? 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時空分析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隨時間變化特征分析:
利用表3中31省市2011—2020年歷年耦合協調度平均數描述我國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總體協調性隨時間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從全國層面來看,我國各省市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平均耦合協調度在觀察期內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最高耦合協調度為0.755,處在中等協調的位置,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已出現良性的相互促進作用。根據圖1,可以將兩系統耦合協調水平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11—2014年,2014—2017年,2017—2020年。
2011—2014年,該階段兩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耦合協調水平不高,在2013年達到峰值,協調水平僅為勉強協調。期間兩系統協同發展趨勢不穩定,總體上耦合協調度上升,在2013—2014年間處于下降狀態。這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內我國物流業對綠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足,發展較為盲目且粗放。
2014—2017年,我國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開始穩定快速上升,由初等協調向中等協調發展。自2014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提出高效、環保、安全的物流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之后,物流行業在政策的引導下將綠色發展的優先度得到提高,同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在提高,該階段耦合協調度的穩定上升。
2017—2020年間上升趨勢不明顯,雖然總體處于中等協調的水平,但是發展上升緩慢。為分析該現象產生原因,本文從區域層面進一步探究。根據我國對經濟區域的劃分,將31個省市分為四個區域: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同樣以計算各區域內地區歷年耦合協調度平均值的方式描述四個區域歷年來耦合協調度隨時間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根據圖2,2011—2017年四大區域的耦合協調度發展情況符合全國總體變化趨勢,且2017年四個區域耦合協調度差距最小,除中部外各區域處在中等協調等級,中部地區為0.692,接近中等協調臨界值0.7。2017年之后,西部與東北地區的耦合協調度下降趨勢明顯,至觀察期(2020年)末,西部地區的耦合協調度為0.724,東北地區0.629,低于當時全國平均水平0.772,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從2017—2020年耦合協調度發展不穩定,雖然有較大起伏但總體水平維持在中等協調與優質協調附近,且2017—2020年總體上呈上升趨勢。所以,2017—2020年31省市總體耦合協調度上升緩慢的原因在于西部和東北地區耦合協調度出現下降。本文采用各區域內地區歷年物流業綠色發展評價結果的均值與經濟發展評價結果的均值來衡量該區域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2017—2020年,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兩系統的指數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2017—2020年,東北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趨勢良好,但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逐年下滑,由此推斷東北、西部兩區域的兩系統間耦合協調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降低。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模型,對31個省市2011—2020年物流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進行計算,測算出耦合協調度在觀察期內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最高耦合協調度為0.755,全國總體處于中等協調水平,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自2014年起針對綠色物流的相關規定陸續出臺后,2014—2017年31省市平均耦合協調度相較于2011—2013年上升明顯且穩定,政策對物流行業的指導與強制改進作用推動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提高。
第二,31省市整體耦合協調度在2017—2020年時上升趨勢變緩,這是由于西部與東北地區的耦合協調度在此期間下降,耦合協調度下降的原因在于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的降低。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政府需要利用政策對物流業綠色發展的指導與規制。物流行業的擴張具有盲目逐利性,在物流行業綠色發展方面依然離不開政策的引導與規范。
第二,加強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的物流綠色發展建設,調整物流運輸結構,盡量減少公路、貨車的承運比,提高鐵路、水路的承運比。西部部分地區如四川、貴州等地水系發達,在調整物流運輸結構時應當盡量提高水路承運比;東北地區鐵路網絡發達,提高鐵路運輸比重能有效提高物流業綠色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2020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EB/OL]. (2021-02-23)[2023-03-15]. 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zq/202102/23/541805.shtml.
[2] 王鵬飛,邢文杰. 物流行業綠色轉型路徑分析[J]. 物流科技,2022,45(7):47-49.
[3]? CAMUTHERS R, BAJPAI J N, HUMMELS D. Trade and logistics: An east asian perspective[C] // Washington D. C.: The World Bank, 2004.
[4]? MACIULIS A, VASILIAUSKAS A V, JAKUBAU SKAS 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economy[J]. Transport, 2009,24(2):93-99.
[5]? RUB?魪N S, JOSE B, SUSANA V, et al. The economic impact of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he case of PLAZA-the Zaragoza logistics platform[J].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2013,36(4):299-318.
[6] 沈潔. 物流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時空異質性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7(19):103-105.
[7] 李軍. 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機理及其實證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2017,36(7):78-82.
[8] 周曉美. 物流一體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實證探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8(2):77-80.
[9] 劉妤. 物流績效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評價研究——以西藏為例[J]. 價格月刊,2018(8):75-79.
[10] 徐超毅,齊萌,徐宏進. 長江經濟帶綠色物流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12-22.
收稿日期:2023-03-24
作者簡介:錢文杰(1998—),男,江蘇無錫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陸敬筠(1971—),女,江蘇宿遷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電子政務。
引文格式:錢文杰,陸敬筠. 物流行業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J]. 物流科技,2024,47(3):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