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遠
北京八作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
隨著我國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醫院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民生工程和公共衛生應急后勤保障部門,漸漸地由單一的基礎醫療診治功能,向“醫、教、研、養”多功能、多產業院區轉化,繼而向“城市基礎設施+綜合健康產業開發”的復合型開發方向發展。
醫療項目綜合開發,因用地復雜及節地性、功能科室復合性、醫療工藝專業性、公共交通可達性、立體交通合理性、地下空間利用性、城市公共空間銜接性等特點,而受到政府和開發主體(公立醫院、民營醫院、投資公司、代建公司等)的關注[1]。
如果把醫療系統比作城市綜合開發的人體循環系統,那醫院綜合開發就是人體循環系統的肝臟,他是人體內化解毒素、維持健康的重要器官,能幫助城市新陳代謝,維持城市正常運轉。因其醫療工藝的專業性及工程技術上的高復合性而令很多開發主體望而卻步,舉步維艱。其涉及的專業領域包括城市規劃、交通工程、建筑設計、醫療工藝、結構工程、機電設備、室內精裝設計、景觀設計、凈化工程、防護工程、實驗工程、氣體工程、物流工程、環境評估等五大領域、二十余個細分專業[2]。鑒于此,打造醫療設計行業內部的評價標準體系,成為行業健康發展所迫切需要的行業規劃。
設計行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為行業及優秀開發項目打造“一把標尺”。整合和歸納一套各類醫療設施設計要素和特點,為醫院綜合開發“量身定制”設計標準、搭建評價體系框架,作為評判設計項目優劣的標準。
面對已建成、在建或未來開發的醫療項目,幫助開發主體進行優劣評判:首先,決策快,多方案比較,怎么建立一套全面、客觀、易于操作的評價標準?其次,質量高,怎么通過評價標準調整優化規劃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工程浪費和開發拖延?
針對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通過現場調研、查閱文獻、網絡數據收集、工作人員訪談和專家研討等采集方式,全國不同區域的實際落地項目進行調研分析,針對醫療項目的特殊性設計“兩表一圖”,通過大數據分析體現層次性和必要性。
2.1.1 數據收集方式
方式一:現場調研與資料收集——全面掌握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形成評價體系的原始數據。
方式二:醫院工作運營人員訪談——通過對工作人員的訪談,包括:管理者、醫生、護士、后勤員工等,完善評價體系醫療工藝流程、重點學科等版塊的內容。
方式三:專家研討——收集各領域專家意見,形成對評價體系的修正與完善[3]。
2.1.2 全國醫院采樣分析
選取全國范圍內已建成或在建醫院綜合開發項目50個,對其中19個項目進行詳細調研。其中包括:京津冀經濟圈取樣占比32%;長三角經濟圈取樣占比26%;珠三角經濟圈取樣占比16%;中西部地區取樣占比26%。
2.1.3 抽樣調查數據采集
我們建立“兩表一圖”,基礎數據調研表(主要采集醫院綜合開發各項量化指標)、規劃布局調研表(主要研究醫院綜合開發各項規劃布局關系),以及醫院總平面關系示意圖(總結研究醫院整體規劃布局關系)。建立在真實項目大數據收集與研判的基礎上,研究綜合開發的相關影響因素,評價體系的評分標準[4]。

圖1 評價體系框架搭建圖
經過多年對醫院綜合開發的實踐和研究過程,推出《醫院綜合開發方案設計評價體系研究》規劃評價篇,評價體系是一個全階段、多維度、多專業的研究體系,每個研究篇章均包含:宏觀規劃、經濟投資、整體規劃設計、醫療工藝規劃、交通組織規劃、工程技術、綠色生態、市政配套、運營管理、客戶后評估等十大層面的內容,根據篇章內容,各層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5],十大層面包括二十二個篇章,每個篇章包括一至五個不同小節(圖2)。

圖2 評分權重表
2.2.1 評價體系框架搭建
醫院綜合開發整體上分為決策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工程建設階段、運營階段等四大階段。其中規劃設計階段最核心的三個層面包括:綜合利用規劃層面、醫療工藝規劃層面與交通組織規劃層面,三者互相聯系,缺一不可,三位一體的支撐起醫院綜合開發評價體系規劃設計篇的主體框架,當然,綜合利用規劃層面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2.2.2 評價體系研究原則
A.目的性原則——評估問題首先要確定被評估對象及評估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
B.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必須能夠反映評估目的相關的各個方面,評估的結論才能具有可信度和科學性。
C.層次性原則——復雜的評估問題采用分層處理的方法,不僅結構清晰,易于理解和分析,而且邏輯性和科學性強。
D.客觀性原則——指標體系同層次的指標應相互獨立,客觀真實,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E.可行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各指標必須具有明確的定義,各指標的數據應可以通過可靠的來源保質保量的直接或間接的獲取。
F.定義與定量相結合原則——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能減少指標不確定性[6]。
2.2.3 開發評價體系層級
評價體系從結構上分出層次,由宏觀到微觀,構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這三個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
2.2.4 評價標準及等級劃分
規劃設計篇評價體系包括十五類指標,總分為100分。十五類指標的各自評分項得分Q1~Q15,按照參評建筑該類指標的評分項實際得分值乘以10再乘以適用于該類的權重,得出各類最終得分,十五項之和記為該項最終總得分[7]。
醫院綜合開發的總得分按下式進行計算,其中,W1~W15為十五類指標評分項的權重比例。(圖2)
規劃評價篇對醫院綜合開發項目進行多維度的研究評價,分值越高,方案綜合價值越優。醫院綜合開發規劃方案分為四個等級分類。總得分達到60分、70分、80分時,可分別評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規劃方案,90分以上評為超五星級。
醫院綜合開發預評估結果按“醫院綜合開發評價體系”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預評估,控制項全部達標,評分項得分總和達到的星級,為該項目的評分等級(表1)。

表1 方案評分統計表
2.3.1 以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項目為例
項目位于三河市燕郊高新區,屬于新址遷建的醫院開發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23萬平,將打造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血液病專科醫院,為京津冀地區群眾醫療健康、特別是血液病防治方面提供最專業的診療服務[8],擁有床位800張,形成“大專科小綜合”的模式,以優質的醫院設施、過硬的醫療技術和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致力于打造民營醫院的典范。
在多重矛盾性與復雜性的基礎上開展設計,傳統醫院的設計思路基本失效。超大規模醫院的交通組織、人流組織、物流管理、運營能耗等均需開展系統的科學規劃與論證,設計從這些問題切入,對超大規模復合型醫療集群的新模式進行探索。
2.3.2 多版規劃方案比選
項目提供多版規劃方案(圖3),最后從中選出三版完全不同的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比選,通過列表直觀評判各方案的優缺點,并通過評分統計表計算各方案得分。
根據評價體系十五類指標評分項分別對三版方案進行打分,通過《方案評分統計表》匯總,結果一目了然、清晰可見,方案三得分略高。
2.3.2 評價打分系統成果展示
同時,不同的規劃方案對設計目標的側重點不一樣,可以通過蛛網圖(圖4)來直觀評判三版方案的優劣勢,取長補短做進一步優化,比如慢性體系規劃,方案三相對另兩個方案具有明顯的價值。
“無醫院,不城市”,我國醫療產業的發展迅猛。2003年SARS事件,2021年新冠病毒以來,醫療綜合開發迎來井噴時代。
為了實現開發主體的愿景,醫院綜合開發由傳統的硬件比拼轉向軟件與標準的整合。經過十余年的行業積累,于2021年6月開始構建整個醫院綜合開發評價體系。
醫院綜合開發項目評價體系規劃評價篇僅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將其打造為智能化、可生長的評價系統,通過智能化反饋機制,利用試驗和采集的數據判斷自身算法和參數選擇的有效性,并實時調整,實現體系與構架的持續改進與自身更新,最終打造成醫院綜合開發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