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雯華
蘇州市桂花公園管理處 江蘇 蘇州 215000
生態修復理念是指通過一系列的生態學原理和方法,針對受到破壞或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和恢復,以實現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生態修復的目標是通過重建或改善受損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使其恢復到接近自然狀態的程度。具體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恢復自然過程:生態修復強調盡量恢復自然過程,而不是僅僅修復表面的生態系統結構。通過模擬和重建自然過程,如植被演替、土壤形成和物種相互作用等,促進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②增加生物多樣性:生態修復致力于增加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引入和保護瀕危物種、恢復棲息地和建立生態連通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③提高生態系統功能:生態修復旨在恢復和提高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水文循環、土壤保持、水質凈化、氣候調節等。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管理,優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④社區參與和可持續發展:生態修復強調社區參與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充分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實現生態修復的長期效益。
①植被恢復和保護:植被是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對土壤保持、水質凈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生態修復通過選擇適宜的植被類型和引入瀕危物種,恢復和保護植被的多樣性和完整性。②土壤修復和改良:土壤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水分、養分和生物的提供和調節具有重要作用。生態修復通過土壤修復和改良措施,如土壤保水、改善通氣性和增加有機質含量等,恢復和改善土壤的結構和功能。③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植被生長、水質凈化和生物生存具有重要作用。生態修復通過合理的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措施,如濕地恢復、水體保護和雨水收集利用等,優化水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④生態系統監測和評估:生態修復需要進行定期的生態系統監測和評估,以了解修復效果和調整修復策略。通過采集和分析生態系統的數據,評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和功能恢復程度,為后續的管理和維護提供科學依據。
公園景觀設計的生態修復目標是通過采用生態修復理念和方法,恢復和改善公園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實現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公園景觀設計的生態修復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生態修復目標是恢復和保護公園景觀中的自然生態系統。公園作為城市中的綠地,承擔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如保持水質、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因此,公園景觀設計應該注重保護和恢復公園內的濕地、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態系統,以提供適宜的生境條件,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其次,生態修復目標是提高公園景觀的生物多樣性。公園作為城市中的綠色空間,應該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與自然親近的環境,同時也是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因此,公園景觀設計應該注重增加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提供適宜的生境條件,吸引和滋養各種野生動植物,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增加。另外,生態修復目標是改善公園景觀的生態功能。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具有調節城市氣候、減少城市污染、改善人居環境等重要功能。因此,公園景觀設計應該注重提升公園的生態功能,通過增加綠地覆蓋率、優化植被結構、改善水資源利用等手段,提高公園景觀的生態服務能力,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最后,生態修復目標是促進公園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需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包括資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社會的參與和管理的可持續性等。因此,公園景觀設計應該注重提高公園的可持續性,通過合理規劃和設計,實現公園景觀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未來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提供示范和借鑒。
首先,生態修復理念可以通過恢復和重建自然生態系統,提高公園的生態功能,增強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供人們與自然互動的場所,促進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其次,生態修復理念的應用可以有效保護和恢復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植物和動物資源。通過合理的生態修復設計,可以提供適宜的生境條件,促進植物和動物的繁衍生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穩定。此外,基于生態修復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公園不僅僅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還承擔著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持水源等重要的生態功能。通過合理的生態修復設計,可以提高公園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為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最后,基于生態修復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方法的研究和實踐,可以為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深入研究生態修復理念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以積累寶貴的經驗和案例,為今后的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在濕地公園的設計中,生態修復理念可以通過恢復濕地的自然水流和植被,提高濕地的水質和生物多樣性。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增加濕地的面積和深度,增加濕地植被的種類和數量,以吸收和過濾污染物質,改善水質。同時,可以設置適當的觀鳥平臺和生態步道,讓游客近距離觀察和學習濕地生態系統。
在森林公園的設計中,生態修復理念可以通過保護和恢復森林的自然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價值。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選擇本地適應性強的植物物種,增加森林的植被覆蓋率,提高森林的碳吸收和氧氣釋放能力。同時,可以設置合理的步道和觀景平臺,讓游客能夠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欣賞到森林的美景。例如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推出千島湖森林氧吧(圖1所示),不僅成為生態旅游景點,也是浙江省環境教育基地之一。經測定,千島湖森林氧吧景點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58000-62000個負氧離子。

圖1 浙江千島湖森林氧吧一角
在城市公園的設計中,生態修復理念可以通過增加綠地和水體的面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增加公園的綠地比例,增加植被的種類和數量,以吸收和凈化城市的污染物質。同時,可以設置合理的水體景觀,如人工湖泊或溪流,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如調節城市氣溫和改善空氣濕度。
環境評估與分析是基于生態修復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方法中的重要一步。通過對公園所處環境的評估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公園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為后續的生態修復策略的確定和公園景觀設計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在環境評估階段,首先需要對公園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評估。這包括對公園所在地的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例如,對于氣候條件的評估,可以考察該地區的溫度、降水量、風向等氣候因素,以了解其對公園植被生長和動物棲息的影響。對于地形和土壤的評估,則可以研究地勢高低、坡度、土壤類型等因素,以確定植物栽培和土壤改良的策略。其次,環境評估還需要對公園周邊的人文環境進行評估。這包括對公園所在地的人口、交通、建筑物等人文要素進行調查和分析。例如,對于人口的評估,可以考察該地區的人口密度、人口結構等因素,以了解公園所服務的人群特點和需求。對于交通和建筑物的評估,則可以研究交通狀況、周邊建筑物的類型和布局等因素,以確定公園的可達性和景觀設計的適應性。在環境評估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公園現有的生態狀況進行分析。這包括對公園內的植被、動物、水體等生態要素進行調查和分析。例如,對于植被的分析,可以研究植物的種類、分布、數量等因素,以了解公園內植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對于動物和水體的分析,則可以考察動物的種類、數量、棲息地等因素,以及水體的水質、水量等因素,以確定公園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在確定生態修復策略時,需要綜合考慮公園景觀的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以及人文社會因素等各個方面的因素。首先,環境評估與分析是確定生態修復策略的基礎。通過對公園景觀的土壤、水體、植被、動物等環境要素進行評估和分析,可以了解當前環境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例如,如果公園景觀存在土壤侵蝕、水體污染或植被退化等問題,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生態修復策略。其次,生態修復策略的確定需要考慮公園景觀的生態修復目標。根據公園景觀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確定生態修復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公園景觀希望增加植被覆蓋率、提高生物多樣性或改善水質等,就需要相應地制定生態修復策略。在確定生態修復策略時,還需要考慮公園景觀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生態修復策略應該是可行的,即在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都能夠實施和維持。同時,生態修復策略應該是可持續的,即能夠長期保持和改善公園景觀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基于以上考慮,可以采取多種生態修復策略來實現公園景觀的生態修復目標。例如,可以通過植被恢復和引種來增加植被覆蓋率和改善生物多樣性;可以通過濕地建設和水質治理來改善水體質量;可以通過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來修復土壤侵蝕等。
通過對公園景觀設計效果的評估,可以了解生態修復策略的實施效果,進一步指導公園景觀設計的改進和優化。評價結果的指標包括生態修復效果、景觀可持續性、景觀生態功能等方面。首先,生態修復效果是評價公園景觀設計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通過對植被覆蓋率、土壤質量、水質狀況等指標的監測和分析,來評估生態修復效果的好壞。其次,景觀可持續性也是評價的重要方面。可以通過對公園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指標的評估,如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評估,來評估公園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最后,景觀生態功能也是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對景觀生態功能的評估,可以了解公園景觀設計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效果。評價結果的分析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通過統計學方法和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同時,還可以對評價結果進行比較和對比分析,與其他公園景觀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評估和優化公園景觀設計效果。
白洋淀生態公園(圖2所示)位于我國河北省中部的安新縣境內,總面積為738.6平方公里。本項目地點位于燒車淀西岸,在安新縣的東北側,總面積約為13公頃。該項目是要為白洋淀的游客提供一個觀光游樂的開放活動空間,并打造成供當地居民悠閑娛樂的場所。

圖2 白洋淀生態公園一角
①設計思路:以白洋淀地方文化藝術為主,將生態與休閑融入其中,實現人文與生態的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之上繼續拓展,進一步展現地域特色,創建多元活動空間,使其成為符合“以人文本”、“因地制宜”理念的生態公園。
②具體方案:充分調研游客與當地居民需求,并根據調研結果提供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活動娛樂設施;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景觀設計之后這哪夠,延續城市記憶;植物種植多樣性,實現植物內部的相互補給與相生,達到循環發展的目的;對院內的交通進行繪畫與梳理,進一步明確道路成績,對其可達性作出有效提升;設計生態駁岸,一方面為游客提供更多的親水空間,另一方面也為生物提供棲息場所。
①構建生態湖體系:首先,對區域場地進行合理圍合,并對場地內的綠化與含氧量做出有效保證;其次,結合場地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原油的水體,建造永久性水域與半永久性水域,對淹沒區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棧道與場地處于最高水位之上;除此之外,設計凈化濕地,對入水水質進行有效的提升。
②建立完整且連續的交通及步行體驗系統:結合場地具體情況,沿途布置多元化的步行游憩體網絡,并對相關休閑服務進行完善,通過不同高度步道及其設施的布置,增強體驗感。
③豐富實地生物的多樣性:包含蘆葦群落、挺水植物、浮水植物與沉水植物。
基于生態修復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通過合理應用生態修復原則和方法,可以實現公園景觀的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發展,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