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良 楊 駿 張永鈺 何偉軍 張峰超
高大模板施工技術是建筑項目施工中較為常見的技術類型,能夠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和施工效率。在施工技術應用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臨邊防護,采用特制立柱做好定位加固,在洞口位置鋪設工字鋼并搭設支模架或外架,以此達到良好的支護效果,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某大學科研樓主體工程由2 層地下室、2 棟高層和3 層裙樓組成,總建筑面積約102500 m2,總用地面積為19519 m2,其中,地上87487 m2,地下14959 m2。樓棟分兩棟高層,東邊是東塔,西邊是西塔。西塔地上20 層、地下2 層,建筑高度為99.3 m,標準層建筑高度4.5 m;東塔地上16 層、地下2 層,建筑高度為78.1 m,標準層為4.5 m;裙樓為地上3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為18.15 m。
本次支撐體系主要針對屋面結構,包括西塔20 層(層高7.5 m)、東塔16 層(層高4.5 m),屋面整體高度為9 m。支撐體系采用滿堂盤扣搭設,在屋面花架施工中采用爬架提升至構架層作為樓層臨邊防護,同時用特制立柱定位加固。屋面作業包括3 層,洞口位置需根據實際尺寸,鋪設工字鋼后搭設支模架或外架。東塔頂層層高4.50 和5.25 m,西塔頂層層高7.55、8.05 和8.10 m,梁截面尺寸和墻厚度規格多,施工難度大。
模板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Ф48.0 mm×3.2 mm 鋼管、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頂托、40 mm×90 mm×2000 mm 木方、915 mm×1830 mm×15 mm 模 板、M14 對拉螺桿,以及0.2、0.3、0.5、1、1.5、2.0、2.5 m 盤扣立桿和0.3、0.6、0.9 m 盤扣橫桿。所使用材料的所有參數,都應符合對應規范要求。模板施工作業中,需要的機械設備主要包括圓盤鋸、木工刨床、平板式振動器、插入式振動器、車載泵、布料機、塔吊、鋼卷尺、線錘、水準儀、經緯儀、電刨、手提電鋸、電鉆。
本工程項目施工環境復雜,危險性較大,故采取如下保障措施:西塔20 層層高為7.5 m,屋面層層高為9 m,爬架考慮防護至屋面層,爬架在20 層和屋面層分別使用44 根4.5 m 特制立柱供爬架附著。東塔考慮防護至屋面層,層高為9 m,在屋面層使用54 根特制立柱供爬架附著。為確保防護保證措施落實到位,在頂層底板未澆筑時,需采用墊板絲桿預埋方式,在邊梁位置預埋立柱預埋件。西塔屋面防護要在底板澆筑完成后,爬架提升1層3.9 m,配合防護花架,將第3 道附墻改為1.5 m 水平附墻,最終高出屋面結構最頂部2.11 m。
東塔爬架同樣在屋面層底板未澆筑時預埋特制立柱預埋件,在底板澆筑完成后,安裝特制立柱并加固,爬架爬升1 層4.5 m,配合防護花架,第3 道附墻改為1.5 m 水平附墻,最終高出屋面結構最頂部1.65 m。
臨時立柱單節高度為4.5 m,底部通過預埋件螺栓與結構連接,立柱采用廠內預制、現場安裝方式處理,采用鋼管、扣件與地面預埋鋼管連接形成斜撐加固,加固斜撐設置4 根,設置在特制立柱后方。立柱兩側使用鋼管、扣件,將立柱與結構預埋鋼管連接形成斜撐加固。
3.2.1 模板及其支架選材
模板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為:第1,模板。規格915 mm×1830 mm×15 mm,質量應符合計算要求和《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GB/T 17656—2018)要求。第2,木方。規格為40 mm×90 mm×2000 mm, 材質與規格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表面順直。第3,盤扣。規格為Φ48.3 mm×3.2 mm,符合《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構件》(JG/T 503—2016)和《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 》(JGJ/T 231—2021)規定,并配有立桿、橫桿及斜桿。第4,鋼管,規格為Φ48.3 mm×3.6 mm,要符合《碳素結構鋼》(GB/T 700—2006)中Q235 級鋼的規定,不得有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裂紋現象。第5,扣件,主要有直角、對接、轉向集中,材質要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T 1583—2023)相關規定,不得有脆裂、變形、滑絲現象[1]。第6,可調頂托,其規格為Φ36,受壓承載力應不小于40 kN,不得有變形及局部缺陷現象。第7,對拉螺桿,規格為Φ14,要具有足夠受拉能力。第8,步步緊,材質與規格要符合要求,且有足夠受拉能力。第9,工字鋼,規格為18#,懸挑梁用Q235鋼,材質需符合相關規定,焊縫等級為Ⅲ級。
3.2.2 模板系統構造設計
墻模架構造主要包括模板、次楞、主楞及對拉螺桿、斜撐、壓腳條、定位鋼筋、清掃口、內撐條等,如墻柱一次澆筑高度大于3 m,應在3 m 以下部位、梁兩側相鄰樓板水平桿端增加頂托,頂緊梁兩側,以確保梁側向穩定性。柱模板構造主要包括模板、次楞、主楞方圓扣卡箍、斜撐、壓腳條、定位鋼筋、清掃口,支撐體系使用15 mm 厚木模板,豎楞使用40 mm×90 mm 木方@200 mm,柱箍用Q345B卡箍,端部節點用軸銷連接。梁模架構造主要包括模板、側模次楞、側模主楞、梁底次楞、梁底主楞、立桿、橫桿、剪刀撐、頂托、墊板、對拉螺桿[2]。板模架構主要包括模板、板底次楞、板底主楞、立桿、橫桿、斜向豎桿、水平剪刀撐、頂托、墊板等,如立桿支撐面為斜屋面,還要沿坡道方向增設一道掃地(天)桿,并在底部位置做好防滑措施。
在模板搭設時,支撐架高寬比要控制在2 以內。如大于2,要將支撐架與既有結構進行剛性連接,或增加抗傾覆措施。標準步距為1.5 m 的支撐架,應根據設計要求布置豎向斜桿。如架體高度大于5.0 m,應在頂部設置水平剪刀撐;大于6.0 m,應在頂部與底部設置水平剪刀撐;大于8.0 m,應在頂部、中部與底部設置水平剪刀撐,中間間距不得大于6.0 m。如果以獨立塔架形式搭設支撐架,需沿高度間隔2 ~4 個步距,與相鄰獨立塔架進行水平拉結[3]。
3.3.1 工藝流程
本工程施工中,屋面結構主要分為柱模版、墻模版、梁模板及定型模架等部位,不同部位模板施工工藝流程如表1 所示。

表1 模板施工工藝流程
3.3.2 墻柱模板施工
墻柱模板施工作業開始前,應做好鋼筋定位復核,確保模板表面干凈,并依照規范要求涂刷脫模劑。先安裝一側角部模板,做好臨時支撐固定后,安裝整面模板。柱模板安裝時,要在底部位置一側留出清掃洞口,待柱模板校正后,用水將底部積存的木屑、灰塵等洗干凈,再進行封存[4]。模板安裝固定后,在預留孔內穿上對拉螺栓。將結構部位砼鑿毛,用鋼絲刷洗刷干凈,鋼筋綁扎完成后,在立筋部位套上砼墊塊,拼入預先配置好的柱模板,之后用鋼管加Ф14 加工成型的螺栓初步固定,用線錘或經緯儀進行校正。將斜撐一端固定于背楞,另一端用膨脹螺栓或預留鋼筋固定于樓板上。最后,完成水平標高和垂直度調整,做好整體校正。
3.3.3 梁模板施工
本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面板為15 mm 厚紅色覆膜木膠板(915 mm×1830 mm),次龍骨采用40 mm×90 mm 木枋,間距為200 mm。主龍骨為48.3 mm×3.6 mm 雙鋼管。施工順序為先搭設滿堂支撐架,并合理布置可調頂托,放置主龍骨后,依次垂直放置次龍骨,最后鋪設木模板。滿堂架外立面滿設豎向剪刀撐,盤扣架采用定型斜桿,若無法布置斜桿,則采用鋼管扣件進行處理。滿堂架中部每隔4 排立桿設置連續豎向剪刀撐,與地面傾角控制在45°~60°,將螺栓擰緊力矩控制在40 ~65 N·m[5]。施工時立桿接頭需要滿套進套管內,深度在100 cm 以上,如采用對接扣件,同一步距內接頭率應控制在50%以內,且將相鄰立桿接頭錯開。在梁模跨中位置鉆30 cm 直徑的小孔,便于清理微細垃圾。對高度大于600 cm 的梁,應先留一邊側模,至梁鋼筋綁扎完畢后再進行封閉。
項目施工中,應在遵循施工技術規范前提下,根據梁跨度確定頂板模板起拱大小。板模安裝作業完成后,用激光水平儀、靠尺、塞尺等檢查模板標高和平整度,在確保所有參數合格后進行模板加固。梁模板安裝作業完成后,要檢查下部拼縫是否嚴密,如有透光現象,需要用黃膠帶或白鐵皮進行封貼。對于后澆帶部位,則應單獨設置,嚴禁拆除后回頂。
3.3.4 模板施工
施工作業前,做好板底標高和軸線位置符合,利用基準線進行精準調整。依照立桿定位線搭設支模架,按要求同步搭設支模架。木方需要沿梁寬度方向排布,間距控制在400 mm以內,沿平行梁長度方向在頂托上部鋪設雙鋼管,與立桿間距保持一致。模板采用整張鋪設、局部小塊拼補方式處理,要注意將接縫設置在木枋上。在安裝完成后,用水準儀校核板底模板標高和平整度。
3.3.5 模板拆除
拆除前,進行拆模試塊檢測,在確保強度大于設計或規范要求,且由技術負責人和監理單位審批后,再依照側面模板、承重模板順序拆除,并保留支撐體系。底模拆除應從跨中開始下調承重架,調整高度300 ~500 mm,然后向兩端逐步下調,梁底模支柱順序與此相同[6]。在進行作業時,先用鋼楔輕撬,或使用木錘輕敲,避免暴力作業。在單塊模板拆除時,做好人工托扶。先將支撐拆除,再用小撬棍從相對兩側面中點將模殼撬起,拆除后的模板禁止自由墜地,堆碼高度不得超過2 m。
滿堂架拆除時禁止整體落架,且操作面距模板高度不得超過2 m。對于單塊就位組拼的墻模,應先將墻兩邊的接縫窄條模板拆除,再將背楞和穿墻螺栓拆除,并依次向中心方向逐塊拆除。對于整體拼裝的模板,應先將穿墻螺栓拆除,將水平和斜撐扣件解除。將端部接縫處的窄條模板拆除后,輕敲模板上部,使之逐漸與墻體脫離,用撬棍將大模板邊肋撬動,使模板與墻體全部脫離,最后用塔吊吊離。模板拆除后,應及時清理并依照相關規范存放。
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受多因素影響,會出現不同的質量問題,施工人員必須嚴格依照規范進行操作,避免操作不當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如在出現墻體厚度不一、平整度差等問題時,應確保模板設計達到足夠強度和剛度,合理設置橫、豎楞的尺寸與間接,確保穿墻螺栓間距、墻體支撐等施工技術落實到位。出現混凝土墻體上預留孔洞變形情形時,應將門窗洞口模板與墻體支模連接牢固,做好洞口內支撐;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到位時,應在模板安裝就位前,對每塊模板線進行復測,做好拼裝配合,檢查并確保垂直度控制在3 mm 以內,平整度控制在5 mm 以內。
混凝土澆筑作業前應做好模板工程復核及驗收。對于立桿,則重點檢查鋼管外徑、鋼管壁厚、長度、桿件直線度、桿端面對軸線垂直度等;對于水平桿,重點檢測鋼管外徑、鋼管壁厚、長度、兩端插頭平行度等;對于可調托撐,做好頂托板厚度和螺桿外徑等檢測。
在支撐架搭設前,確保地基基礎表面堅實平整,無積水、無墊板晃動、無底座滑動等現象,沉降應該不超過10 mm。滿堂支撐架立桿30 m 內垂直度應控制在±90 mm,支撐架允許水平偏差應根據搭設高度控制在相應范圍內[7]。同一立桿縱向水平桿兩端高差控制在±20 mm,同跨內2 根縱向水平桿高差在±10 mm。扣件安裝、軸線位置、垂直度、標高、截面尺寸等參數要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驗收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1,承重桿件以搭設用量的30%進行外觀抽檢,如果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則需要進行100%檢驗,并隨機抽取外觀檢驗不合格的材料送檢。第2,施工中重點檢查立柱底部、墊板、底座位置、頂托螺栓伸出長度、立桿規格尺寸和垂直度、掃地桿、水平拉桿、剪刀撐等。第3,在屋面結構支撐系統搭設過程中,應做好水平桿扣接頭、斜桿和接頭與連接盤插銷的檢查,并做好最后驗收。第4,支撐系統搭設完畢,由專項小組驗收合格并辦理手續后,才能進行鋼筋安裝。針對驗收中提出的整改意見,應限期整改,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支撐系統復驗,確保支撐系統安全。
建筑項目屋面結構模板工程施工較復雜,施工質量要求較高,在施工技術應用中,應切實加強施工質量和安全教育,施工人員要嚴格依照規范進行操作,以保技術應用優勢,為后續施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