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世南:人物寫意的美術大家

2024-03-10 20:30:38史鵬釗張思懿
美文 2024年5期

史鵬釗 張思懿

1940年11月,李世南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柯橋鎮湖塘鄉。父親李向陽,母親單月娟。兒時的他,母親教他讀書畫畫,《國朝名畫集》《芥子園畫譜》之類的書,都是家里書櫥上的喜愛之物。臨摹費曉樓和不知名畫家的工筆仕女畫,是他的教科書之一。費曉樓原名費丹旭,1802年生,清代著名肖像畫人物畫家,以仕女畫聞名,其畫深得家傳,于坡石、流水、雜草等無不得精到,畫作形象秀美,設色淡雅別具,代表作有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風月秋生》,描繪的主題是元雜劇《西廂記》的故事。中學時期,李世南跟著樓上的鄰居李平野學習素描。李平野1931年生,比李世南大9歲,17歲考入上海美專,從師劉海粟,后所畫虎、馬、牛等匠心別具。中學時的李世南,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入美術學院這座神圣的殿堂進行深造。可是命運總是捉弄人,他因家庭出身等原因未能如愿。

1956年,位于古都西安的西安電力公司下屬的機械技術學校招生,這可是讓李世南眼前一亮。十三朝古都,東有臨潼華清池,南有大雁塔,東郊的紡織城,城中心還有明代的鐘樓,這座城市背靠秦嶺,渭河湯湯,就是這樣,吸引著這個在江南失意的年輕人。坐上火車幾個夜晚才到了西安。走向學校時,夜幕降臨,顛簸著的汽車弱光下,西稍門外荒涼的黃土,小冢般的墳頭,讓這位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頓時心里難過起來。既來之則安之,走在這片黃土地上,他迷上了粗獷的秦腔和陜北民歌,這成了他內心表達的聲音。

1958年4月,李世南到工廠實習。有一位喜歡木刻的實習生,來自于不遠處的西北工業大學,這時他跟著學習起了版畫。實習結束后,李世南被分配至西安高壓電瓷廠金工車間銑工組當銑工。銑工是個苦差事,可是藝多不壓身,李世南被調到廠黨委宣傳部辦廠報。他除了是廠報的記者外,還要畫報紙上的插圖,這使他十幾年的愛好一下子派上了用場。他除了編印報紙,還以身邊的生活為原型,就地取材畫了不少漫畫和版畫,部分還發表在了《陜西日報》《西安晚報》和《工人文藝》等報刊上。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他不忘自己的學習,經常到工廠區的“土門俱樂部”的美術訓練班里畫素描。無論春夏秋冬,天天如此,樂此不疲。在“土門俱樂部”,李世南遇到了蔣雄影和張志超。蔣雄影1922年考入上海美專西畫系,師承劉海粟、錢鑄九、吳作人等,抗戰期間在重慶工作,解放后曾任西安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等職。張志超1923年5月生,1949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歷任《人民西北》雜志美術編輯、西安市藝術館美術創作員等。蔣雄影將李世南引薦給張志超,張志超教會了李世南用宣紙水墨畫素描。

1962年,李世南被西安群眾藝術館的蔣雄影領到何海霞那里,何海霞教他“三日一山五日一水”地在宣紙上用水墨臨摹自己的作品,李世南開始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系統性的學習。何海霞1908年生,去世于1998年,為國畫巨匠。他1924年拜韓公典為師,1934年從師張大千學畫,隨其游歷山東、四川。何海霞隨張大千習畫期間,飽覽了中國古代名畫并大量臨摹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真跡。1951年,由重慶遷居西安,后在中國美術家協會陜西分會任專業畫家。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與石魯、趙望云等一起切磋山水畫創新,從西北山水獲得創作契機,共創“長安畫派”,為長安畫派的重要畫家,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1961年,他曾應中央美術學院之邀,在該院授課兩年,培養了一批中國畫人才。1983年調至中國國家畫院任專業畫家。

1968年3月23日,滬上運動中的激進人物于會泳在《文匯報》發表《讓文藝舞臺永遠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陣地》,提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來,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來”的“三突出”口號。李世南被借到延安革命紀念館歷史畫創作組,創作主題性作品。

1970年被借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在諸多古代書畫真跡面前,作為一名虔誠者如癡如醉,如饑似渴地抄錄畫論,臨帖線描作品,潛心做起了學問。就是在這個時候,李世南癡迷上了漢畫像石,在臨摹、拓片等方面功夫至深。

1971年,何海霞因“文化大革命”被下放至陜西富平莊里勞動,以畫瓷為生。在走之前,他把李世南領到石魯那里,他給石魯說:“我只給您介紹這一個學生。”何海霞一再囑咐石魯:“石公必傳。”由此,李世南開始追隨石魯,進入了一個中國畫的新天地。李世南在十余年的苦心摸索和對中國畫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問題,于此時遇到石魯,如久旱逢甘霖。他在石魯的指導下完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東漢流民圖》《寒女織錦圖》等國畫作品,開始在寫意人物畫上擺脫素描造型的局限,完成藝術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

石魯原名馮亞珩,生于1919年12月13日,于1982年8月25日去世。他是位極具靈氣和創新意識的畫家,黃土高原和陜北風情既寄寓了石魯對那段革命歷史的深情回憶,也表現了他對美和美的價值的全新理解。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使他成為了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最具反傳統色彩的一代大師。1996年6月,李世南著《狂歌當哭——記石魯》一書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是他作為石魯的授業弟子,在長達十年的生活中的真情回憶。

1977年,李世南調入西安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在此前,他有機會去乾陵唐章懷太子墓去臨摹壁畫。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次子,武則天死后的第二年,李賢的遺骨從四川巴中遷到乾陵陪葬,1971年7月起開始發掘,為期7個月。章懷太子墓中壁畫共50多幅,計400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其中《迎賓圖》《狩獵出行圖》《打馬球圖》和《觀鳥捕蟬圖》等壁畫中的人物,都比例勻稱、和諧、準確,造型逼真,技巧圓熟,顯示了唐代繪畫藝術的高度水平。李世南臨摹壁畫,如同朝圣者般虔誠。同是李家人,千年情依依。

1975年,與畫家劉繼鹵、任率英等人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連環畫《投降派宋江》。期間創作大量沒骨水墨人物小品,受到前輩艾青、張正宇、吳冠中、曹辛之等贊賞。

1978年,38歲的李世南來到道教圣地陜西周至樓觀臺,老子說經之地,畫了一系列真人寫生的老道肖像,如《老道》。

197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陜西分會正處于恢復前期,石魯的好友葉堅組織成立了“春潮中國畫研究會”,包括王子武、江文湛、崔振寬、趙振川、李世南等人。他們在“一手抓生活,一手抓傳統”的藝術主張下辦畫展,獲得極大成功。

1979年,由陜西美術家協會組織的“陜西十三人畫展”在全國巡回展出。李世南的作品以寫實和捕捉人物深情以及厚實的筆墨功底,贏得了掌聲。在武漢展出后,湖北美術家協會正在以轟轟烈烈的姿態參與中國畫新潮,流露出了歡迎李世南加入湖北的意向。

1980年8月,李世南四川、云南寫生畫展在西安美協展覽時展出,共有彩墨作品和鋼筆速寫80余幅。這次畫展,為他贏得了“長安畫派”后起之秀的贊譽。

1982年夏天,李世南由西安豐登路居所遷往西郊馬軍寨。馬軍寨村原名豐盛堡,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駐扎解放軍騎兵部隊而更名為馬軍寨。另有一說,是因古時屯兵得名。賈平凹曾寫道:“長安城西郊,有一荒野村落,曰馬軍寨,古屯兵軍訓之地。”據史載,村中曾有崇圣寺。隋朝時為濟度尼寺,唐更名崇圣寺,在京城內義寧坊,明改為崇仁寺,后不知毀于何時。清乾隆時由陜西巡撫畢沅重興,修建殿宇,并建五百羅漢堂,當時殿宇三百余間,規模頗盛,改名崇圣寺。道光以后,又名崇仁寺、全勝寺,或稱西寺。相傳唐玄奘法師由印度取經回歸,在崇仁寺曬經,故也被稱作亮經寺。因歷次戰事和其他人為破壞,現遺跡已渺不可尋。馬軍寨于1980年,集體統一修建了二層樓。1982年開辦豆制品廠,村組為每戶村民購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成為蓮湖區當時最早的電視村。在李世南居住時,該村還被農田土崗所環繞,如今已經城中村改造,成為馬軍寨新苑社區,周邊高樓林立,為蓮湖區桃園路街辦管理范圍。

1983年年底,李世南收到周韶華從湖北寄來的信,兩人談了關于調往湖北美術家協會的事情。李世南欣喜不已,裁紙潑墨畫了一幅畫,并在右幅邊上題了長短兩行字:“長明紅燭照天燒,送卻豬年迎鼠躍。”“得韶華手示癸亥年末喜寫之。”從這句話中,能夠反映出李世南加入湖北美協時的欣喜之情,更加說明當年在陜西期間的情不順意和留戀之苦。周韶華1929年10月生,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氣勢派的開宗創派者與理論建樹者,1981年當選湖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

1984年6月,在多次到陜西白水煤礦寫生后,李世南把手中的筆伸進了礦工的真實生活中,創作了《開采光明的人》。其參加全國第六屆美展后,立即引起強烈反響,成為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重要作品之一。

1985年3月16日,李世南遷居至武漢,工作單位為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時年45歲。他進一步對傳統筆墨的形式進行大膽創新,成為新的水墨語言的代表人物。就在這一年,“中國畫新作邀請展”在武漢展覽館揭幕。這次展覽成為中國美術史上轟動的一件事,展覽以強烈的創新意識宣告了中國現代藝術在中國畫界的覺醒和崛起。李世南作為牽頭人之一親自組畫,并展出了自己加入湖北美術界后的第一批新作,包括《長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殺48周年祭》《巫山夢》《楚騷4號》等。這個時期的作品,沒有了在西安期間的溫文爾雅,卻有了楚文化的神秘和不安。

我看到的這些書信,是詩人荒蕪與畫家李世南在80年代初期的通信。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百廢待興、充滿理想、激情燃燒的時代。時過四十多年,看著這些信件,這是一個文化時代的縮影,也是兩位各有建樹的文藝家之間心靈的碰撞。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手寫的書信就越來越少了,已經很少有人在燈下一筆一劃地寫信了。荒蕪和李世南的通信,是80年代文藝界的真實記錄,也是80年代文藝界的斷代史,為一幅畫,為一首詩,是一代文化人的情懷書寫,給我們以啟迪和感悟。

書信,因其私密性、個人化的特質,是對一個人經歷、情感、想法的真實體現,而在這種去創作化的寫作中,一個人的文字也往往會在原有的風格中,顯現溢出創作常態的有趣變化。荒蕪與李世南何時認識,在我還未見到李世南老師之前,還暫無結果。我看到的這27封信中,是畫家李世南從西安遷往湖北武漢前后寫給荒蕪先生,為荒蕪先生生前所收藏,至于如何流入他人手中,不得而知。畫家李世南在寫信的過程中,和蕭乾先生一樣,落款只注明月日,未有年份。閱讀的過程,也是考證的過程。考證的過程,是個艱難的過程。我大量地去讀書,去查閱有關資料,書買回來了一捆捆,可能就是為了一個準確的年份,這也是作為寫作者的艱難。

1983年,李世南已遷居西安西郊馬軍寨的第二個年份。這一年,《江蘇畫刊》編輯、國畫家葉維到西安給予熱情的支持,首先在畫刊上發表賈平凹的文章《畫家李世南剪影》,并介紹了作品,影響極大。這一年,31歲的年輕作家賈平凹認識了李世南,還寫了報告文學《苦惱者——記畫家李世南》,但因受所在單位領導刁難而未能發表,兩年后發表于武漢一家刊物。我讀到的這篇報告文學,收錄于潘凱雄、杜建國編的報告文學集萃《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一書。這本書于1986年3月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我從網絡上花費29元買來掃描版,一口氣讀完,感受頗深。

1983年7月10日和20日,荒蕪連續給李世南寫信兩封。7月24日,李世南給荒蕪回信,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十日及二十日來信均收悉。最近剛剛搞完全國美展的作品,稍稍松了口氣。文匯報上刊登的畫印得很清楚,您的詩也配的好,尤其是配屈原的詩,真是妙極了,可謂痛快淋漓,使正人君子者如骨鯁在喉,咽不下又吐不出,這樣的詩才是真正有價值而可傳后世的。我覺得我的畫與您的詩,有一種內在的相通,我相信以后有機會您如看到我配抒發感想的一部分習作,一定會詩興大發的。

我的古詩人畫卷在發表時,建議:一是如果一個一個詩人單獨抽出來發表時(如文匯報選用的)請注明“長卷局部”,否則畫面不完整,令讀者看了有點莫名其妙,特別是這次印的“李白”,背后正好是杜甫的脊背,不知是啥東西了。二是將來全圖刊登時,請把詩句在我上次表示的空白處題寫上去,因為我在每一個詩人周圍都故意留下了題詩的位置,詩題得恰當,高低錯落,可以將人物串起來,形成完整的布局,而且為畫面增色不少。書體無所謂,誰愿意怎么寫就怎么寫,也要蓋上題詩者的印章。另外,請題個卷首,發表時最好有一個全圖的小樣,然后再分詩人局部,讓讀者既看到全圖的布局,又看到局部的筆情墨趣。

您來信中提到近代詩人的那幾位,我已找了一點材料,龔自珍、蘇曼殊、秋瑾較熟悉,黃遵憲的材料還待再找。另外,我還想把他們畫成圖卷的一部分,將來可與前面那些連起來,您看好嗎?

西安天氣甚涼快,真是難得,想到以后搬到“火爐”去,不知是一番什么滋味。為了事業,只好做些犧牲了。

近來準備為明年去泰國的個人畫展做準備,泰國方面已與中國國際書店洽談,由國際書店主辦我的畫展。

其他再談。順祝

夏安

世南? 7.24

畫家李世南的作品曾入選第六、七屆全國美展。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于1984年10月由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作為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美術界的成果的總檢閱及建國35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與前五屆美展比較做了比較周密的準備。這屆美展展出作品3724件,分15個品種在南京、沈陽、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廣州、長沙等全國9大城市同時舉行。同年12月至1985年1月又將各展區優秀作品集中在北京展出,同時增加港澳臺特邀展,并由朱宣咸先生負責編輯了《第六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集》大型美術文獻畫冊。這屆美展是第一次除大陸地區外有了真正來自中國其他地區的作品參展的“全國美展”。在寫這封信時,李世南正在為參加美展的作品而努力創作,并就兩人合作在《文匯報》發表詩與畫的方式進行交流。

7月的西安,正值夏季,但是李世南心靜自然涼,精心創作,還向時年67歲的荒蕪表達了自己將來去武漢天熱的苦惱。武漢的夏季被稱為“火爐”,歷來已久。原因是武漢江河湖泊眾多,水汽大量蒸發,團團熱氣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減慢了地面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汗出如漿,悶熱難耐。直到四十多年后今天,武漢“火爐”的稱謂,還依然名聲在外。

1984年4月,由泰國收藏家、泰國陶松齋藝術中心主席曾春朝先生編輯,泰國陶松齋藝術中心出版《李世南畫選》,書中扉頁收有泰皇和皇后肖像圖的畫作,該幅作品作于1983年夏月,泰國皇帝和皇后欣然接受李世南的作品《消夏圖》。在信中李世南給荒蕪說準備為明年去泰國的個人畫展做準備,應該包括這些作品。

1984年5月,李世南和荒蕪在西安遇面。5月14日,荒蕪已返回北京。李世南還收到了荒蕪的家書,他正在為1985年在上海舉辦的上海體育美術作品展覽創作。見信如下:

荒蕪兄:

想必已順利返京。您走的那天,接到您家里寄來的信,已來不及轉交給您,所以寄回。

我這兩天搞體育美展的創作,累的筋疲力盡,畫了好幾幅,勉強交稿。

再談。順致

雙安

世南? 5.14

1985年4月16日至28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全運會組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在上海美術展覽館舉行,是用美術的力量反映和宣揚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狀況的文化藝術活動。李世南的美術作品名列其中。

1984年11月25日,荒蕪寫信給李世南,告知已為李世南畫作《街頭所見圖》題詩完成,并將寄出。30日,李世南回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25日來信收到。《街頭所見圖》題詩請先勿寄,我元月初要到北京參加美代會,我們還能在北京見面。

最近忙于安排明年的創作計劃,分會又要創刊一份“美術思潮”,將于元月初公開發行,所以大家都忙忙碌碌。過幾天我要回西安去,15日又得回武昌來參加“美術理論座談會”,20日以后再回西安。

近來無新作,等明天開春遷居之后才能安下心來。

再談,即頌

筆健

世南? 11.30

荒蕪題李世南《街頭所見圖》(并序)收錄于《荒蕪舊體詩新編》(花城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并序內容為:文化大革命毀滅了整整一代人,創巨痛深。畫家李世南作《街頭所見圖》,從一個人反映一個時代,大筆卓識,讀之憬然,因題長歌一首。

在當時全國的美術刊物都比較少的情況下,《湖北美術通訊》發布了大量的活動信息以及簡單的理論討論,對活躍湖北美術界的氛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前期積累下,湖北省文聯為迎接“85美術年”,想要打造一個平臺并通過這個平臺集聚全國的力量,造成思想解放運動的大氣候,因此1984年底湖北文聯首先創辦了《美術思潮》雜志的試刊號。1985年1月,由湖北美術中心出版發行的理論月刊《美術思潮》試刊號正式發行。主編彭德,副主編魯慕迅、周韶華。《美術思潮》是全國80年代的藝術理論和思想策源地,強調刊物的青年化。1987年底停刊。

就在這時,李世南雖人事關系還未完全到位,但是已經開始了湖北美術家協會的相關工作。在西安和武漢之間,進行“雙城記”,隴海和京廣鐵路成為畫家往返的征途。

1984年11月10日,李世南給荒蕪回信,告知了自己的近況,對詩人荒蕪寄來的詩作表示歡欣。并告知了自己月底計劃去北京參加全國美代會的事。具體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十一月八日寄來的大作拜讀,十分風趣,結尾又意味深長。這幅畫我還要回去加工,墨色平了一些,畫面想做舊,使人感到有墻面的斑駁漏痕,增加時代特點,等您書寫好一起裝裱后再拍照。

我回武漢后忙于寫幾幅約稿,剛剛寫完,還有一些工作要研究,所以估計月底才能回西安。您將詩書寫好,如來得及就寄到武昌,來不及就于下月寄西安。

十二月底我要到北京參加全國美代會,咱們又可見面。如有詩要配畫,早些寄來,我配好畫可帶到北京。

祝您愉快。

世南? 11.10

碧野住在另一處,平時也不來上班,湊空我再找他。

在信中,荒蕪和李世南提到的作家碧野,生于1916年2月,為現代著名作家,1960年調入湖北省文聯工作,歷任湖北省丹江口水利工程生產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湖北分會副主席等職。1986年,湖北省曾召開姚雪垠、徐遲和碧野三人的創作討論會,曾轟動文壇,從此這三人被推為湖北文壇“三老”。碧野和荒蕪相識于1947年,是多年的老友,碧野和李世南又同在一個大院工作。老友之間,相互捎話問候,情深彌久。

上封信剛去不久,荒蕪又寫信來,寄來的還有自己《贈張學良將軍》(五首)的舊體詩,請李世南作畫。這時,李世南剛參加完湖北美協組織召開的美術理論探討會,返回西安。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來信及和張學良將軍的詩收到。我剛從武漢開完“美術理論討論會”回到西安。

您的詩極有意思,可惜我手頭找不到張學良將軍暮年的照片,否則可以畫一幅好畫。您如能找到他的照片,我到北京后給我做參考。

我約五日左右到京。

即頌

雙安

世南? 12.23

1984年12月,湖北美術家協會組織召開美術理論探討會,邀請了本省及外省市中青年美術理論工作者參加,就當下大家所關心的美術理論問題交換意見,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全面討論當下美術界狀況的理論性會議。

由于全國美協的會議時間一直拖延,李世南去北京的計劃在擱淺中推后。李世南向荒蕪說了自己的近況,尤其是在年后要離開生活了29年的西安,舉家從馬軍寨遷至武漢東湖。馬軍寨的日子,是他藝術生涯中最為艱難,也是最為重要之時期,畫家從探索中西融合之法轉為對傳統中國畫的潛心研究,傾心于梁楷、徐渭、八大山人、齊白石,并以花鳥畫法入寫意人物畫,自出機杼,成一家之言。見信如下:

荒蕪兄:

新年好!由于美代會延期至三月一日召開,我近期不到北京,春節后要遷居武昌,是否準時參加美代會,還要看具體情況。故近期來信仍寄西安即可。

“詩書畫”報不知出版沒有?

再談。

即頌

雙安

世南? 元.9

李世南在信中說的美代會,是全國第三屆四次美協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將于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還有,他知道荒蕪要和一群興趣相投的人辦起了《詩書畫》報,很是關心。萬事開頭難,何況是編印報紙呢。組稿、排版、印刷、發行等等,都是一堆事兒。好的是《詩書畫》得以出版。還在第一期第四版刊發了李世南甲子冬寫時客居京華的作品《胎芽》。不好的是,僅僅出版一年就停刊,在本書已有記述。

1985年的春節剛過,2月13日荒蕪就給李世南去信,同時寄去了稿費等。經查證應為《詩書畫》第三期刊發李世南畫作《遛鳥圖》,為詩人牛漢詩歌《遛鳥》配畫。要離開自己生活了29年的西安,李世南提前開始收拾要搬家的物什,尤其是自己喜愛的書畫作品。見信如下:

荒蕪兄:

春節過得好。十三日來信及匯款,僑匯券均收到,真麻煩您了。最近忙于準備搬家,估計要過了正月十五才能離開西安。

《街頭所見圖》尚未定稿,因為原稿是寫生的,寫生時注意形象多了,筆墨趣味少了。自己很不滿意。后來帶回武漢時又加工了一次,現在還不滿意,說不定還要重畫一遍,等我定了稿,一定拍照寄您。

泰戈爾的詩,我選兩首畫了再寄您。

美代會聽說三月份開,我覺得去開這種會實在沒有什么意思,還不如在家多畫幾張畫,所以我寫信給湖北美協,請他們另選一位同志去,他們又不同意,現在尚未定,等我搬了家再說。到北京來開會,當然可以與您又見見面,是件非常向往的事,但一想到去畫圈圈,實在難受,而又有不少人爭著要去當代表,我把位子讓給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其他再談。即頌

雙安

世南? 2.22

對于當選湖北美協的參會代表,從李世南的內心來說,是抗拒的。他不善交流,更希望在有限的時光里潛心作畫。因為他是個用作品說話的人,更是以作品贏得尊重的人,這也是他性格所致。

1985年3月16日,李世南一家遷入武漢,愛人的工作也同時調動。剛到武漢,李世南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畫展事宜。這一時期,湖北美協在思想解放運動的鼓舞下,畫家們體現出一種強烈的探索精神,湖北美術的創作,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對于李世南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創作時代。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我于三月十六日遷居到武昌,現在一切安排就緒,最近忙于準備我的《首次回顧畫展》,正在選作品,設計目錄等等。展覽定在五月五日在漢口展出。以前留在您那里的一幅“竹林七賢圖”,如尚未題卷首,請先寄我裝裱,以便參加展出。

等我將展覽籌備就緒,再騰出手來畫您要的泰戈爾詩意畫。

這里環境幽美,最適合您寫詩了,希望你能有機會來小住片月,我家里有地方住。我們可以吟詩作畫,不亦樂哉!

再談。順致雙安

世南? 1985.4.1

1985年5月5日,“李世南回顧畫展”在武漢開展,為期半個月。展出的50余幅畫作,是李世南70年代末至1984年的代表作品,包括他曾寄給荒蕪用于配詩的《竹林七賢圖》。后來,詩人荒蕪作題李世南《竹林七賢圖》一詩,洋洋灑灑三十九行,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也借古喻今,讀來朗朗上口,極具諷刺意味。

1985年4月10日,李世南接到詩人荒蕪的來信,說他要來武漢參加黃鶴樓詩會,真是令李世南高興。老朋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荒蕪能來武漢,李世南雖剛到武漢定居數月,但是地主之誼更是少不了。兩個朋友之間,一個人作詩,一人畫畫,真是詩與畫的完美結合,就如金玉鑲嵌,給人以精神享受。古人文房四藝,友人之間相賞或寫字作畫,真是美不勝收。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六日來信收悉。真高興您能來武漢,而且又是我畫展開幕之前,希望您能在武漢多住些日子,除了參加詩會,您抽幾天時間住到我家里來,現在家里較寬敞,孩子又不在這里,咱們好好玩上幾天,寫詩畫畫,豈不樂哉!您看如何?

我的《回顧畫展》已定五月五日開幕,展出半個月,場地很小,展作品五十余幅,是我七八年到去年為止的作品。《竹林七賢圖》能夠有您的長詩,當然會深刻多了,還是百忙中抽空寫一寫吧,仍用對開四尺宣紙橫條來寫,展出以后,我再將詩畫裱成手卷,展覽時可以用一個大鏡框,上面是詩,下面是畫。您能在本月二十五日左右來漢的話,就隨身帶來,如果行期推遲,就寄給我。別忘了,您來的時候把您的圖章帶上,我有的畫上,或許還要請您題詩呢。我還有一本描寫我這兩年生活的冊頁,也等著請您題詩。

東湖的屈原像還在,您又可來憑吊一番,住在我這里,十分鐘就到東湖了。

如果您提前來漢,先到我家住幾天,就打個電報給我,寫清楚幾日到,幾車廂,我來接您,電報要早點打,以免郵差送晚了。

見面再談。

祝您一路順風。

世南? 4.10

1985年4月27日至5月11日,前往武漢參加黃鶴樓筆會的荒蕪,寫詩一首《武漢東湖贈屈原》。全詩如下:“東湖更比西湖好,水闊山低似畫圖。只怪先生心地窄,投江之后又投湖。”詩人荒蕪為何作詩說“投江之后又投湖”呢?這還有一段緣起。武漢東湖西北岸的行吟閣前有一座屈原雕塑,是東湖乃至武漢的顯著標志,雕像于1956年建成。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紅衛兵”損毀扔到湖中,換成三位“工農兵”塑像。直到1979年4月,葉劍英游覽東湖,行至行吟閣時,提筆作詩:“澤畔行吟放屈原,為伊太息有嬋娟。行廉志潔泥無滓,一讀騷經一肅然。”正因此詩,重建屈原像被提上日程。1979年7月初,屈原像復原完成。

荒蕪從湖北回到北京后,正好自己的譯著《天邊外》(尤金·奧尼爾劇作)出版不久,收到后便給友人李世南簽贈。在信中,他還向老友索李世南于1984年出版的《唐代文學故事》連環畫,這本書于1984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印數7060冊,定價1.90元。我作為愛好者,收藏有一本。李世南的個人回顧展結束后,就前往了外省市進行交流,回到武漢后畫債纏身,很是繁忙。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謝謝您寄來的譯著。

來信收悉,我剛從山東、江蘇回來,看了不少漢代畫像石,也和當地美術界進行了交流。

回來后忙于應付各種來函和索畫,沒有搞什么創作。六月初打算去湖南湘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深入生活兩個月。

您提到的那本“唐代文學故事”連環畫,是早在前年出版的,我在其中只畫了幾則故事,現在看來也水平平平。因為出版社只送了我兩本樣書,送去一本,自己只有一本留底了。

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畫集,將發行。等收到樣冊后,一定立即奉贈。

有空來信。順致

雙安

世南? 5.8

在信中,李世南提到的即將在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李世南畫集》,于1986年5月由工人出版社畫家陳幼民編輯出版,編入畫家李世南1979年至1984年的作品57幅,美術批評家皮道堅、彭德作序《李世南的藝術世界》,印數3000冊,定價12.00元。

1985年6月27日,當李世南從三峽返回武漢給荒蕪回信時,荒蕪已經寫來了三封信。荒蕪送給了朋友市面上剛出版的《金瓶梅詩話》和自己的詩論集《紙壁齋說詩》,還要推薦給李世南出畫集。熱心腸的荒蕪先生,尤其在朋友之間,慷慨熱情,互為幫助操心的為人方式,在文藝界頗有名聲。李世南在這封信中,給荒蕪說了自己最近創作的任務,但是不可放松的就是,荒蕪如有詩稿需要配圖,就隨時寄來,他抽時間也要加快完成。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我昨天剛從三峽回來,您前后三封信和寄來的詩稿,報紙、《韶音》都看到了。您在武漢此行中寫的這幾首詩,都十分精彩,讀到幽默處,忍不住要笑出來,真佩服您的筆力和膽量。

關于您想為我出專輯,現在傷腦筋的是拍照問題,在這里要找個拍照的朋友,實在難。所以我想拖晚一點,九月份或十月份,有個雜志要來拍我的作品,到時候我再請他們代勞,您看好嗎?評畫的文字倒有幾篇現成的,到時候寄上。既然要搞,就搞得精彩些,時間拖晚一點無妨。

潔本《金瓶梅》蒙相贈,感激不盡。您的“紙壁齋說詩”也收到了,裝幀設計干凈利落,又莊重大方。

這兩個月,我的創作任務不小,所以只好在武漢冒暑作畫,因為要換個地方,一大攤工具搬來搬去太麻煩。九月下旬,深圳要搞首屆美術節,邀我參加展出。七月下旬我們要辦探索畫展,又要拿手作品,所以任務很重。我現在是在為要參加展覽而畫畫傷腦筋,但吃了這碗專業飯,有什么辦法!

如果您有需要配畫的詩作,可寄來。我一定抽空完成。另外,《古代詩人圖卷》的卷首題字,還望兄抽空跑一趟。

另外,我想給自己的畫室取個齋號,您能否根據我的情況給我取一個,或者您提出幾個,給我參考一下。

再談,此祝

雙安

世南? 6.27

1985年2月,荒蕪的詩論《紙壁齋說詩》由三聯書店出版,收錄了荒蕪十九篇談詩的文章。該書為“今詩話叢書”之一,還包括牛漢《學詩手記》、謝冕《詩人的創造》、綠原《蔥與蜜》、公劉《亂彈詩弦》、邵燕祥《晨昏隨筆》、鄒荻帆《詩的欣賞與創作》、流沙河《隔海說詩》、羅洛《詩的隨想錄》、彭燕郊《和亮亮談詩》和曾卓《詩人的兩翼》等。

改革開放后的1985年到1988年,全國第一、二、三屆《金瓶梅》學術研討會分別在徐州、揚州召開,促使了 “金學”研究走向繁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1985年5月,由蘭陵笑笑生著、戴鴻森校點的《金瓶梅詞話》(三卷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版1印1萬套,對購書者的要求相當嚴格,對象限定為全國作協會員和古典文學工作者,并憑證、憑卡購買,且每部書還編了號,購買時要進行實名登記。俗稱“潔本”,刪除字數19161字。“潔本”指的是刪去了比較露骨的性愛描寫的版本。原版《金瓶梅》近100萬字,作為“禁書”能夠在1985年再版實屬不易。在當時的氛圍下,荒蕪能將“潔本”《金瓶梅》送給李世南作為禮物,實屬不易。

1985年4月27日至5月11日,光明日報、長江日報、武漢作家協會聯合舉辦黃鶴樓筆會,全國80余名作家、詩人和書畫家云集武漢。詩人荒蕪在列,寫詩達12首之多。返回北京后,荒蕪就將其中六首舊體詩寄給李世南,請其配畫。7月5日,李世南在完成畫作后寫信給荒蕪,見信如下:

荒蕪兄:

6月25日示悉。

弟已為“江漢紀游六首”配畫,不知是否達意?因考慮在報刊上發表,故未著色。

近日此地天氣意外地涼快,故尚宜作畫,如需配畫的詩,仍可寄來。

“古詩人畫卷”之卷首題字,還望代求之。

收到此信后,望來信告知,以免擔心遺失。

順致

雙安

世南? 7.5

1985年7月8日,荒蕪來信。復信時,李世南請荒蕪邀著名詩人艾青題寫“中國古代詩人圖卷”。艾青生于1910年3月,是當代文學家、詩人。他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們曾在中學課本里學習過。1985年,艾青榮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邀請夏承燾題寫“竹林七賢圖”。夏承燾生于1900年,1986年5月去世。是當代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代表作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等。為了題寫,李世南還寄上了宣紙四條。見信如下:

荒蕪兄:

八日示悉。這里寄上宣紙四條(一式兩份),請艾青寫《中國古代詩人圖卷》,請夏承燾寫《竹林七賢圖》。字的大小由兩位老先生隨便,因為艾翁寫的字較小,不能勉強他去寫大字,但也不能太小了。字的位置由他們自由安排,如果寫短了,我可以裁去一段,不要緊。字要由右向左寫。

將來您為竹林七賢圖題的詩,也用這么大小的紙來題,到時候我再寄紙給您。

寄來的《金瓶梅》已收到,謝謝。可惜經過我們的郵局,好端端的新書又潮又皺,實在可惜。過去我看過沒有刪節的本子,覺得色情的描寫的確過多,但語言生動,是社會的風俗圖卷。對這樣的作品乃至美術方面的人體畫,過去都是禁看的,也難怪老百姓有好奇心,總想看看里面到底寫了點啥,而那些貴人們,倒可以人手一冊。

我最近有感于楚文化的浪漫精神,開始畫一些胡思亂想的畫,畫風大變,恐怕更讓人接受不了了。已完成《南京大屠殺》《巫山夢》等,我打算畫它一批這樣的大畫,以后拿出去又要嚇人一跳。您有何新作要配畫,可寄來。

即頌

雙安

世南? 7.12

1985年7月12日寫完信,7月15日發出后,7月21日又繼續給荒蕪去信,說了湖南美術出版社創辦刊物《畫家》的事情。《畫家》第一期(試刊號)于1985年11月出版發行。分“文”和“圖”兩部分。“文”設有“畫家談畫”“畫壇漫憶”“當代畫家”“當代美術批評”等欄目;“圖”設有“畫家新作”“女版畫家作品”“連環畫選萃”等欄目。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十五日給您寄去的信和宣紙,想已收到了吧。

這兩天湖南出版社來人拍畫,他們辦了一份畫刊,叫《畫家》。大小8開,從今年十月份創刊。他們決定在明年的第一期上重點介紹我的作品,要配合三篇文章,其中兩篇已約稿美術理論的朋友撰寫,還要一篇由文學家來寫的文章,他們要求文學性強一點,寫的隨便一點,有點趣味。因此,我想到了您,他們也很高興由您來寫。我想,就寫寫咱們的詩畫交往吧,寫寫咱們的忘年之交如何?您的文筆,我是特別欣賞的。因為他們要在八月中旬以前定稿、排版,所以只好請您揮汗執筆趕一篇,字數在一千字左右,八月十五日前寄給我,用掛號。

因為剛好湊上拍畫的機會,我也就遵囑為《詩書畫》報拍一點,等底片沖出后,再寄給您。

就這樣,再談。

即頌雙安

世南? 7.21

在1986年9月出版的《畫家》第三期上,在“當代畫家”欄目刊登了李世南作品10幅,刊登了彭德的《風格 感情 個性——與表情主義畫家李世南對話》的理論文章。彭德1946年5月生,擅長美術理論,1984年調至湖北美協。1988年調湖北省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為一級美術師。曾主編《美術思潮》《 楚藝術研究》《楚文藝論集》《美術文獻》等。彭德于2014年撰文說:“八五新潮時期,我為李世南寫過多篇評論。1985年的一篇對話,發表在李路明主編的《畫家》,我把李世南的大寫意命名為“表情主義”,預言這種潑墨形態會風靡中國畫壇。中國畫壇是個跟風學舌的山寨,這個預言被我言中。李世南奔放的畫法,不適合和他性情不同的人物,可是至今成了無數模仿者的表象,同精致而空洞的畫風充當著當代中國畫的兩大外殼。”

1985年8月4日,荒蕪給李世南寫信,并寄去了《詩書畫》及《古今聯話》。8月8日,李世南復信如下:

荒蕪兄:

八月四日示悉,寄來的《詩書畫》及《古今聯話》一頁均收到。夏老的字,大小問題不大,請艾翁題字時,請用我寄給您的紙,紙寬與畫幅尺寸一致好些,字小一點,四周寬一些也可以的。

湖南《畫家》畫刊請我約您寫的千字文,最好在八月十五日左右寄給我,他們要在月底排好版式。為《詩書畫》拍的底片,尚未搞好,等到手后,我再寄您,文章到時候也約人再寫。

近幾天武漢最熱。所以我也不干什么,每天赤膊在家,頂多看看書了。

再談。即頌雙安

世南? 8.8

我查閱了《詩書畫》報,應為本年第11期,第一版刊發了李世南的畫作《屈原》,淮南(荒蕪筆名)配詩,為五言八句。“詩書畫”編輯出版僅一年,共出版報刊24期,就因各種原因而被迫停刊,是詩畫界的損失。正值仲夏,武漢炎熱,李世南請荒蕪寫千字文,我在《畫家》刊物未能查到,甚是遺憾。9月8日,荒蕪又寫信給李世南,復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九月八日來信收悉。我將于本月二十五日去武漢省美協。十月一日以后出發到南京、上海、北京、沈陽參觀全國美展,到北京的時間約在十月十五日之后,若您不外出,就能在北京相見了。

如有信寄武漢,請寄: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東亭二路特號 省美協(在文聯大樓內,所有的協會都在一起)

祝藝安

世南? 9.14

另:上次西安的田衛華同志到北京來看您時,我托他帶給您看的《竹林七賢圖》,意在請您題詩或題個卷首,不知此圖是否題了?因您這幾封信未提及此事,順便問一下。

田衛華是花鳥畫家田登武之子,為鑒藏家。田登武生于1916年10月,早年拜畫家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田衛華去京見詩人荒蕪時,李世南托付他帶去了自己的畫作“竹林七賢圖”,請荒蕪為其題詩。

1985年9月16日,荒蕪給李世南寫信,告知他已請詩人艾青題字等。李世南于9月23日復信,表示還沒收到題字,并告訴荒蕪他將赴深圳參加首屆美術節活動的事情,并將畫作《嵇康》呈上。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

十六日來信收悉。艾公題字沒有收到,如果是掛號寄出的,可能到手的時間遲一點。但愿不至于丟失。

我明天動身去深圳參加首屆美術節活動,因此今天接到來信,匆匆畫了一幅嵇康送上。

我也剛從南京、上海出差回來,是為十月份的“中國畫邀請展覽”,選擇畫家和作品去的。

我約十月初返回武漢。

再敘。即頌

雙安

世南? 9.23

1985年9月24日,李世南應邀前往深圳參加有當代32位著名畫家參與的“深圳美術節”。由深圳市文化局主辦,以《團結 交流 探索》為題的深圳美術節于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深圳特區舉辦。這次美術節邀請的32位著名畫家,大多為中年,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浙江、廣東及香港等地,均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畫家前往深圳參加作品展覽并進行了學術研討。美術界領導關山月、吳冠中、周思聰等做了講話。在座談會上,大家從中年一代的歷史使命談起,談到中國繪畫以及中國美學的發展前景等。大家一致清醒地認識到時代對中年人提出的挑戰,認識到中國畫創新發展的必然性。大家對西方現代派問題,對藝術中的“抽象”問題,打破畫種界限、廣泛汲取營養問題,以及繼承傳統與時代感等問題各抒己見,獲益匪淺。在美術節期間,李世南等畫家還參觀了深圳特區的建設,參加了聯歡筆會等活動。

在參加完深圳首屆美術節活動返回武漢后,李世南又前往上海。上海是李世南的出生地,他在這里曾上了五年小學,經歷了人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從小時離開上海,斷斷續續回去過幾次,甚至連上海的路都記不清楚。他在信中告訴荒蕪,自己十月到京可多住幾天,兩人可以詩畫切磋,并告知了在上海期間的通信地址。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我于今天乘船由武漢到上海,住在家里。中旬到南京、沈陽參觀美展,約十月下旬二十五日左右到北京,不知您是否會外出?

“詩書畫”想已辦妥。如這次到京能多住幾日,我打算抽空在京給您的詩配點畫,這樣更好隨畫隨商量。

來信請寄:上海膠州路398弄5號。

請即復為盼。

順致秋安

世南? 10.4

收到荒蕪的信和艾青的題字,李世南甚是欣喜。本月月初以來,他一直在參與并組織“中國畫新作邀請展”的事。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我剛由深圳參加美術節回來,收到您九月十六日的信和艾公題詞,十分欣喜,謝謝。

您的題竹林詩尚未收到,不知何時寄出的?

我回來后又要忙于本月二十日即將開幕的“國畫新作邀請展”和理論討論會,接待國內的一些畫家。目前,國內畫壇比較活躍,創新的浪潮幾乎席卷全國,各地的展覽、討論會此起彼伏,十分熱鬧。

再談,即頌雙安

世南? 10.11

1985年以來,李世南在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傳統筆墨的形式大膽變革,其《貴州系列》《燈系列》等一批潑墨、粉墨作品極具強烈的生命意識和表現性質,在中國畫向現代轉換過程中,在不改變傳統筆墨趣味的基礎上,銳意探索水墨畫表現的可能性,從而成為新的水墨語言的代表人物,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這也是他在信中說畫法和風格大變的原因所在。見信如下:

荒蕪兄:

13日手書收悉,《竹林詩》寄上。“竹林圖”還未拓裱,不知該怎么辦。

我從深圳回來,至今忙于協會的畫展,這次我展出四幅作品:《長河》《南京大屠殺》《巫山夢》《長安的思戀第四號》——悼念石魯”。畫法、風格大變,聽聽反映再說。

聽說北京學生鬧事,不知詳情如何?近來形勢令人捉摸不定。

多保重!

即頌

雙安

弟 世南? 10.15

1985年10月20日,李世南開始參與組辦在武漢舉行的“中國畫新作邀請展”以來,反響強烈。“中國畫新作邀請展”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畫范疇內具有探索性和前衛性的最早的一次大展。此次展覽由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主辦,共邀請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陜西、四川、廣東、香港和湖北的25位藝術家參展。不同地域的文化熏陶,老中青三代的年齡跨度,再加上畫家們自身理解的區別,使這些畫家對中國畫藝術價值的思考、求變的方式、作品的面貌都呈現出了極大的豐富性和代表性。這也正是“中國畫新作邀請展”的成功之處。李世南參展的作品是新作《長安的思念》《南京大屠殺四十八周年祭》《巫山夢》《楚騷四號》。

忙忙碌碌的1985年已去,1986年2月7日,李世南又給荒蕪寫起信來,告訴了自己去年12月陪著周韶華去長白山地區講學和考察的事情。回到武漢后,又臨近春節,帶著一家人對西安29年的情感,在西安度過了團圓的新春佳節。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約有兩個月沒有給您寫信了。我十二月初和周韶華同志去吉林長白山地區講學和深入生活,搜集創作素材,元月中旬才回到武昌,回武昌不久,我又和全家一起回到西安過春節。我約到三月上旬回武昌去。

不知近期生活如何?早已聽說《詩書畫》停刊了,其實辦得不痛快,不如不辦。今年文藝又有新的精神了,您最近在寫些什么?多保重!

我去年畫了幾幅探索性的作品,今年打算繼續搞下去,但暫不想拿出去,今年也不想再參加什么畫展了。

等回武昌后再談。

祝全家春節愉快。

世南? 2.7

王純信先生生于1939年,他是長白山非遺保護工作前驅者、田野工作者,一生致力于長白山民間美術的挖掘、研究、傳承、開發及長白山民俗山水畫的探索。1979年他組織創立了吉林省第一個畫會——長白山國畫會。80年代,他帶領年輕畫家深入生活,以請進來與走出去等方式,將李世南、周韶華、高峽、黃秋實等一批知名畫家請到通化來示范講學,同時帶領大家去全國各地采風體驗、拜訪名家,不斷拓寬年輕人的視野。

80年代中后期,湖北美術界敢為人先,但是傳統的、現代的、當代的勢力形成有張力的結構,革新派、激進派和傳統派、保守派之間在歷史現場進行著激烈斗爭。李世南也給老朋友訴說著這一切,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我目前剛從西安回來,春節前去的,一住便是將近兩個月。回來后見到您前后兩封來信,慰甚。今年來時,文藝界又傳說紛紜,這也不足為奇,不過還是保重為好。

美術界去年來創新的爭辯,本來這是學術問題,但新春伊始,大有圍剿、討伐之勢,中國的學術爭論,常常變成人身的攻擊,甚至動用政治手段來解決,實在是風氣不正得很。

我五月中旬以后要去湖南苗族地區體驗生活,也想在湖南多看一點楚文化古跡。

再談。即頌

雙安

世南? 3.21

1986年6月,李世南前往湖南,貴州苗、侗族地區寫生,途中作《門》《山妖的舞蹈》,水墨風格頗具表現色彩。后因病而返。

1987年,荒蕪已經是過了70歲的老人。春節剛過,李世南就給荒蕪寫起信來。去年只接到荒蕪的一封信,但是李世南的掛念之情依然在心底。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元月十日手書讀悉,去年幾乎沒有接到您的信,想必是很忙的,弟常在思念之中。

我昨天剛從西安、鄭州回來,是去過年,探親訪友,開開心吧。去年一年,我也大半時候在外面跑,山東、江蘇、貴州、湖南、江西,接連出差,心都跑野了。在文聯大院里,總覺得悶得慌,人際關系淡薄,久而久之,連畫都畫不出來了,所以得空就往外竄,自己找些樂趣。去年到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跑了一趟,還在途中病了一場,住院七天,創作半途夭折。畫的很少,但去年發表的倒是很多,畫集出了一本,因尚未到手,不能及時寄給您。等寄到后,我馬上郵給您。

今年不打算搞什么名堂,只想畫畫自遣,或出去玩玩算了。有可能的話,還想去美術學院進修一下,不是圖文憑,也不為鍍金,只是想躲到學校里去,再打打基礎。這只是自己在做美夢,不知能否實現。

書和新詩都讀了,您總是這樣幽默,愿您長壽,一定會的。

好吧,暫寫到此。

即頌

雙安

世南? 2.25

1987年1月,由朱正擔任責任編輯,荒蕪的《紙壁齋續集》(詩與對話)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就在此前不久,湖南人民出版社因違紀出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中文首版,多人受到查處,開印首日即被征訂36萬冊,但出版不久即被列為禁書。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作者為D·H·勞倫斯,其中譯本1987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2010年,時值D·H·勞倫斯逝世80周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勞倫斯三部曲《虹》《戀愛中的女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1987年8月17日,李世南給荒蕪寫信,告知了自己這近三個月以來的行程安排。見信如下:

荒蕪兄:

我五月十二日離開湖北,十五日隨畫家代表團去泰國訪問,六月十五日回到廣州,因家母病重,又匆匆趕到上海,一住便是一個半月,本月九日才回到武昌。您寄來的“續集”拜讀,您真不愧是個錚錚硬漢,是我們民族值得驕傲的人物之一。湖南出版社的社長據說被撤職,因為出版了三本“性”小說,有膽量出您這本書,也是可敬可佩的。我相信,像這樣的律詩,是不會過時的。封里的肖像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神氣倒畫出來了,但不夠夸張,太寫實一點,與您的作品不太諧調,等以后有機會見面時,一定為閣下作速寫。我很欣賞黃永玉為艾青詩集作的肖像和插圖,簡潔、生動,文學性很強。

我的畫集將為您寄上,因為去年出版,等了一年,才寄給我,而外面早已賣光,這種拖拉作風,何時得了。

我最近在為我的速寫專集整理作品,不得不赤膊冒暑作畫,苦甚。

這幾年都未曾到北京,非常想念您。失去了多少請教的機會,以后一定是要后悔莫及的。明年爭取一定到北京來住一段時間,好好玩玩。

有空來信。

即頌

雙安

世南? 8.18

1987年5月,李世南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泰國,應邀在泰國藝術學院作現場示范。

在信中,李世南提到自己正在整理速寫專集。《李世南速寫藝術》于1988年8月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印數10000冊,定價7.00元,由皮道堅作題為《感受世界與人生的獨特方式》的序。皮道堅生于1941年,1981年湖北藝術學院研究生班美術史論專業畢業后留校,專著有《楚藝術史》《楚美術圖集》等。

皮道堅在序言中寫道:“看世南的速寫,如同欣賞他的寫意畫一樣,你仿佛在與一個情緒激動的,或喜悅、或悲哀、或興奮、或感傷的人交談。在這樣的對象面前你不可能無動于衷,哪怕他沉默,那種沉默也充溢著熱情,也會感染著你。沉默也是一種表述,一種更動人的表達。世南把自己的寫意畫稱作‘情緒化。我想他的這些速寫,這許許多多記錄著他的生涯,記錄著他的心路歷程的小小畫幅,顯然也是可以稱作‘情緒速寫的,他的這些速寫與他的寫意畫有著共同的氣質和品格:率真、坦蕩、無拘無束、恣肆汪洋……”

1987年8月21日,李世南在收到荒蕪的信時就回復。荒蕪為李世南寫了文章,李世南稍微作了修正。因為刊物用稿時間較緊,未能去信給荒蕪說明情況,在寄出稿件后便在信中進行說明。見信如下:

荒蕪兄:

您好!

寄來的文稿收到,您百忙中頂暑為我寫了文章,實在感激。文章中有幾處我稍有增刪,因來不及再征求您的意見,只好自作主張了,但只是很小的改動,題目稍嫌一般了些,因此我改為“我和世南的詩畫像”,因為全文是用您的題詩貫串起來的,這樣更切題一些,您看好嗎?文章我已經抄清寄去了。

那幅《街頭所見圖》自從北京帶回來后,我想加工加工,染了一些背景,結果反而畫蛇添足,弄得灰溜溜的,紙也撕破了。想重畫,而又沒有畫,因此一直擲在邊上,只好等以后去收拾它了,所以一直沒有拍照給您,真抱歉。這也是一個教訓,當場寫生的盡管有些缺點,但總是比較生動,回來七改八改,反倒弄巧成拙。

我聽說《詩書畫》停刊了,果真如此嗎?是否謠傳?像這樣一份規矩的報紙,我想是不會在清掃之列的。

若真的停刊了,望告知。

順致

雙安

世南? 8.21

李世南問詢的《詩書畫》,在1985年底就已停刊,本書前章已有記述,此處不在贅述。

1988年,荒蕪已是73歲的高齡,身體尚好。這時的李世南正在整理自己作品,計劃由湖北文物商店出版。見信如下:

荒蕪兄:

久不見信,不知身體如何?念甚。

我春節找你回西安去過,初八回到武漢。目前正忙著編我的畫集,這本畫集將由湖北文物商店出版,八開精裝,收入我的作品近百幅,大部分是沒有發表過的作品。選擇文物商店出版,在選稿上可以由我作主,省去審查,這樣作品可以選得更自由些。

我想請您為畫集題上一首詩,放在扉頁。如果用毛筆寫不方便,就用鋼筆寫,簽名即可。(橫寫)如果你有時間寫上一篇短文配以詩,當然更好,以您的身體、體力量力而行,不要勉強。前言已由何海霞先生寫來,他是我的老師。這本畫集我將題上獻給石魯,因為他是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

畫集下月初開始排版、畫版式,請及早寄來為盼。如身體不佳寫不成,也請來信告知。來信寄給我的愛人:武昌東湖湖北省文聯戴麗娟收。因為我已住進賓館編畫集,信可由她轉來。

這本畫集爭取下月中旬排完版,下旬去深圳印刷。

我仍如前,還是一心一意在探索中,基本謝絕社交,十分孤獨、寂寞,我也深知自己的這種脾氣吃不開,但無法改變本性,我行我素。

好,再談。即頌雙安。

弟 世南? 3.25

李世南的兩位老師,一位是何海霞,一位是石魯。李世南請自己的老師何海霞為這本書作序,還要將這本書獻給自己已經去世長達八年的老師石魯,因此異常看重對自己作品的篩選。石魯對李世南的影響,用李世南在《狂歌當哭——記石魯》一書里扉頁的話說:“謹以此書寄托我對先師石魯的思念。”就在爭取《中國當代水墨畫家李世南 1978——1988作品集》書號時,他從荒蕪處聽說畫家林鍇因病致癌,見信如下:

荒蕪兄:

近好!前后兩信均悉,謝謝。畫集尚在爭取書號,現在辦事真是十分艱難。

驚悉林鍇兄患癌,真是不幸。我母親也是得的膀胱癌,起初采取保守治療沒有全部切除,結果又擴散,幸好第二次手術決定干脆全部清除,連同膀胱周圍的一些組織都掃光,做得比較干凈,雖然平時生活不方便,十分痛苦,但總算拖了十幾年,現已七十八歲高齡。所以,如果林鍇是采取保守治療,就要勸他果斷地全部切除,免留后患。他是不幸的,如果生活今后不能自理,他那位夫人能有那份耐心么?

如見他,向他問安,代我勸他徹底根除為好。

我們一切均安。多保重!

我愛人戴麗娟的電話是813328,你若來信,打電話給她。

即頌

雙安

世南? 4.6

林鍇生于1924年1月,去世于2006年5月,1950年畢業于國立藝專,得國畫大師黃賓虹、潘天壽諸前輩親授,為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詩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出版發行有《林鍇畫選》《林鍇書畫》《林鍇書畫集》(臺灣版)《墨花集》《苔文集》(詩集)等。林鍇自1988年退休以來,身患痼疾,仍舊工作不輟。

荒蕪和林鍇也是老相識,兩人共同的愛好就是寫舊體詩。1975年時,林鍇對舊體詩有了新的認識,認為舊體詩完全可以反映新時代。于是又重新撿起曾經荒廢了二十多年的舊體詩,繼續寫作。中斷了好多年的篆刻也逐漸拾起來,這是書法的根底及藝術的素養。

由湖北省文聯圖書編輯部編輯、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深圳華新彩印制版公司制版,中國環球(蛇口)印務公司印刷的《李世南畫集》于1989年12月初版第一次印刷,定價140.00元。書的內頁寫道:“謹以此畫集,獻給已故的卓越的美術家、文學家、詩人石魯。”李世南的老師何海霞于1988年2月于北京作序。美術評論家皮道堅,詩人、文藝評論家魯萌分別作題為《孤獨的超越者》《情緒是水墨畫走向現代的內在契機——李世南其人其畫的啟示》序言。我收藏的這本畫冊,150元淘自舊書攤,意義非凡。

李世南是當代大寫意人物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承繼梁楷、徐渭、石魯一脈,豐富發展了潑墨、潑彩大寫意人物畫,開拓了人物、山水、花卉的打散與融合,在半個世紀里,他堅定著自己的藝術道路,成績卓著,影響深遠。

祝愿李世南老師身體康健,藝術事業長青。

(責任編輯:馬倩)

史鵬釗 1980年12月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著有長篇非虛構散文《出村莊記》《大國小村》《紅柯年譜》,長篇小說《離婚訴訟》等。

張思懿 女,2005年4月生,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2022級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99热精品久久| 五月天福利视频| 色综合成人| 伊人天堂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三级色|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色综合| 欧美一级色视频| 噜噜噜久久|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色综合日本| 欧美性精品|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青榴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中文无码影院| 国产成人一二三|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视频a| 亚洲天堂成人| 久久a级片|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极品av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在线色国产|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区免费|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亚洲成人77777| 欧美一区精品|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高清毛片|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啪啪网| 久久77777|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第一黄色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