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黨的經典文獻不難發現,從鄧小平開始,黨的歷任領導人無不公認毛澤東“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的政治地位。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時間,謹以此文緬懷偉人,致敬這位引領中華民族走向革命與建設恢宏勝利的偉大戰略家。
公認的戰略家
最早把毛澤東稱為戰略家的經典文獻,是由鄧小平主持起草,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1993年12月,江澤民同志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草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
2003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202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國際局勢波詭云譎。從鄧小平到習近平,變化的是時間和話語,不變的是評價,是對毛澤東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地位的高度認可,是對毛澤東戰略家氣概和風采發自肺腑的由衷崇敬。
革命戰爭年代的戰略家
說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實至名歸的。毛澤東畢生從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不僅領導了中國人民贏得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且領導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現代化事業大踏步前進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毛澤東在革命斗爭中展現出的敢于斗爭的勇氣和善于斗爭的智慧,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
說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理論家也實至名歸。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毛澤東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載體。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它萌芽于大革命時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成熟于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發展于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建立初期,貫穿于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全過程。
說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同樣實至名歸。無論在民主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毛澤東的戰略才華都有鮮明的展現。民主革命的28年,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22年,毛澤東的戰略才華就已得到充分展現。最早展現毛澤東戰略才華的,要數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當秋收起義軍攻打長沙、瀏陽和醴陵宣告失敗后,毛澤東當機立斷地率領秋收起義的余部經文家市會議和三灣改編后走上井岡山,開創了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序幕。這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選擇,也是一次重要的戰略抉擇,展現了毛澤東的戰略眼光。
更為可貴的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并不局限于單一武裝斗爭,而是立足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探索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重大戰略問題。他先后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按照“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邏輯,全面深入分析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重大理論問題,把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有機結合起來,展現了卓越戰略思維和杰出戰略家風范。沿著中國革命新道路,我們黨領導人民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毛澤東杰出戰略家風采的又一次鮮明展示。毛澤東以無產階級戰略家的氣魄和膽識,審時度勢,深思熟慮,果斷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最終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對于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略價值和深遠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他強調:“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同志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性成就,并為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中央和毛澤東在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就開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
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開端問題,雖然學術界存在分歧,但毛澤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探索者,這已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同。正如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探索中國自己的民主革命道路是從毛澤東開始一樣,新中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也是從毛澤東開始的。在新中國成立后的近30年時間內,毛澤東從內政、國防、外交等領域,都以深邃的理論思考和高超的領導藝術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奠定了基礎。
首先,在內政方面,尤其是經濟建設領域,毛澤東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而且作出了戰略性部署。由于舊中國“一窮二白”,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和部署,是從經濟建設開始的。在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后,毛澤東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盡快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并盡快將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先進的工業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按照毛澤東的戰略部署,新中國只用了3年多時間就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現代化事業大踏步前進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毛澤東的戰略引領和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經濟建設思想,確定了“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等經濟建設方針,而且,全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的極“左”錯誤,違背了經濟建設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導致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出現嚴重失誤,造成“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錯誤,留下了沉痛的教訓。但是,在不長的時間里,我國社會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積累起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經驗。
其次,在國防領域,毛澤東不僅確定了中國國防現代化發展戰略,而且作出了戰略性謀劃和部署。主要體現在:適應國家安全環境變化,調整國防現代化的發展策略;以國家現代化建設一體發展的方針,夯實國防現代化發展的物質基礎;以軍隊現代化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以發展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為依托,掌握國防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主動權;以國防尖端科技發展為先導,引領國防現代化全面建設發展的方向;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基點,結合基本國情,構筑軍民結合的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防;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集中力量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高效發展。
毛澤東關于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在其軍事戰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毛澤東在新中國面臨復雜國際環境、經濟基礎落后、遭受西方敵對勢力嚴密封鎖的情況下,以非凡的魄力和膽略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戰略,解決了新中國在國防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推動我國國防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證,對新中國國防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再次,在外交戰線,毛澤東不僅為新中國制定了正確的外交戰略和方針,而且親手擘畫了新中國的外交藍圖。毛澤東是新中國外交戰略和方針的主要制定者、奠基者。毛澤東給新中國制定的最主要的外交戰略就是獨立自主。為捍衛來之不易的獨立和自由,毛澤東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運用到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從而奠定了當代中國外交的基礎。為此,新中國不僅堅決劃清與舊中國屈辱外交的界限,而且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允許外國干涉我國內政,從而捍衛了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和客觀公正的國際形象,為新中國最終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一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冷靜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格局和世界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基于對戰后世界主要矛盾的分析與判斷,把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作為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友好合作作為國家長期堅持的外交方針,為中國外交確定了正確的方向。經過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的共同努力,新中國外交在毛澤東外交戰略指導下,經過不懈奮斗,終于打破了西方的封鎖和包圍,頂住了霸權主義的巨大壓力,維護了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社會中牢牢站穩了腳跟,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毛澤東為這條道路的開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付出了智慧和心血。盡管在探索中經歷了彎路挫折,但“歷史和實踐已經并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
作為已被我國現代化實踐證明的科學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刻的戰略前瞻性、戰略全局性與戰略穩定性,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現代化事業取得先進成果的鮮亮標識,是中國人民凝心聚力不斷走向民族復興的關鍵法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必將取得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勝利。
(摘自《南風窗》,作者徐光壽系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