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境是“軟實力”,更是“硬標準”,是城市的“臉面”,更是社會文明的“窗口”,關系城市品質和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北京市大興區作為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圍繞“三區一門戶”的戰略定位,不斷健全城鄉環境建設管理體系,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北京市大興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大興區城管委”)作為大興區城市環境治理的主責部門,將城市精細化治理作為重要手段,立足本職、主動作為,解難題、治頑疾,采用“1234”工作法不斷加大市容環境整治力度。“1”是一個平臺發現問題、“2”是兩種督促手段“通報+約談”,“3”是區分三個層級(南9鎮+北5鎮+6個街道),“4”是四種檢查方式(屬地自查+區級檢查+第三方檢查+拉練檢查)。
以城市環境“干凈整潔,安全有序,美麗宜居”為目標,從市容環境、秩序環境、設施安全環境三大方面,科學設置考評指標,制定并印發新版區級環境考評方案,聚焦群眾身邊的“臟、亂、差”問題,構建考核評價體系框架,厘清各部門職責。創新采取“屬地每月考核排名,部門季度綜合評價,市區兩級考評聯動”的工作模式,優化職責分工,瞄準短板發力,采用暗查與明查相結合的方式,將全區20個屬地劃分為3組,區分新城城區(6個街道)、城鄉接合部(北5鎮)、農村(南9鎮)三個層級進行城鄉環境建設檢查工作,每月進行1次考核排名,考核評比在同組中進行,宣傳推廣各屬地環境治理的好做法,發揮考評激勵導向作用,持續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大興區位于北京市南端,東臨通州區,南臨河北省固安縣、霸州市等,西與房山區隔永定河為鄰,北接豐臺區、朝陽區,總面積為1036.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181.7萬。現在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拆除騰退面積大,容易產生環境問題。大興區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拆遷騰退進度,結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按照“治違、治亂、治臟”同步推進的思路,通過疏解人口、改善環境、加強管理等有效措施,提升城鄉接合部環境品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三清一控”,始終保持“拆違控違”高壓態勢,集中整治侵占街道、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突出問題,提升村莊治理水平。針對管理薄弱地區,大興區城管委采用掛賬督辦方式,定期巡查,隨時開展會商研判,逐一上賬、逐一分析,深入查擺原因,制定專項整改措施。針對垃圾亂堆亂放、占道經營、非機動車亂停放、城市家具破損、違規設置廣告設施等難點問題,通過每月一次的拉練檢查,由區領導帶隊、大興區城管委班子成員及科級干部,采取現場辦公、沿途巡查、研討交流、明確職責、即時督辦、整改反饋等一系列措施,解決環境頑癥痼疾。
每月考核排名的成績,通過政務公開對各鎮街環境打分排名情況進行通報,運用約談手段,形成“動態督辦”“跟進督辦”的工作模式。通過“城市管理問題響應群”這一平臺,發動全員力量,及時發現上報各類問題,各部門積極響應,第一時間處置,打通問題反映渠道,針對各類環境問題發現一個解決一個,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日均發現解決各類問題6處,督促全區各部門高效解決環境問題。將環境治理納入區級績效考核,實現規范化、常態化管理。針對環境治理建立監管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誰牽頭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丟分誰負責”的追責機制,對責任不落實,約談相關負責人,問責相關部門和個人。
一是治理背街小巷。大興區興豐街道以“文化立巷、環境興街”的理念,完成了16條街巷環境精細整治提升,美化街巷環境氛圍、提升街巷文化底蘊,構筑了一批可漫步、可閱讀、有溫度、有內涵的特色文化街巷。打造“北京最美街巷”“首都文明街巷”,緊盯街巷日常維護服務質量,夯實日巡查制度。二是規范城市家具,“撤障”“粉刷”“修補”多管齊下,營造美感,消除隱患,提升城市景觀品質。三是開展城市更新項目。完成富強西里公共區域提升等3個城市更新項目、帝園停車場等3個小微空間改造、黃村中里1個鍋爐房閑置空間改造、27處“趣繪生活”社區微空間美化,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提升街區環境面貌,增強居民生活便利性(圖1)。

一是依托四包機制。鎮級領導包片、機關干部包村、村兩委包街巷、黨員包戶,組織各村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大興區安定鎮根據鎮域、村域實際,合理開展環境提升工作,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效結合,著重加強環境基礎薄弱村莊的整治力度,不斷強化弱項,局部改善帶動整體環境提升,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二是人防技防,雙重保障。監控專人盯,垃圾隨時清。在小衛星頻發點位和垃圾偷倒高發點位安裝監控設備26處,連接到鎮級全流程精細化管理系統,安排專人實時查看點位情況,如發現偷倒問題,及時清理。三是閉環管理,倒查施獎懲。建立巡查、發現、處理、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一方面,規范各村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位管理,各村產生的各類垃圾及時收運。加強對村民的宣傳引導,避免村民隨意傾倒垃圾。另一方面,安排巡查隊員、巡邏車輛,對全鎮范圍每天24小時巡查,重點摸清易發生垃圾隨意傾倒區域的相關信息,掌握可能傾倒的時間點,加大對問題高發區域的管控力度,確保無死角,做到常管常治。建立責任倒查機制,加大對三方單位的考核,出現“小衛星點位”逐一核實,屬于失控漏管的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加大整改后點位巡查力度,對容易反彈的問題逐一排查、梳理、“回頭看”,做好閉環管理(圖2)。

一是“周拉練”找問題。瀛海鎮書記、鎮長帶領班子成員和10余個職能科室組成聯合檢查組,每周開展“七清三整促提升”環境拉練檢查,對環境秩序、市容環境等進行督促檢查和綜合整治,2024年共開展12期,整治各類問題32項。二是“周掃除”解難題。持續開展“愛國衛生環境大掃除”活動,組織社區兩委干部、物業人員、黨員、志愿者,對社區衛生死角、地下空間、樓道堆物堆料等環境問題進行大清理,提升人居環境。2024年共動員2117人次,清理堆物堆料52.45噸、白色污染229.16公斤、小廣告3043張。三是“周點評”明方向。每周召開重點工作推進會,通報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進行點評總結,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全力以赴推動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在追求高質量城市生活環境的道路上,亦莊鎮再次邁出堅實步伐,創新實施“三頻聯動”保潔新舉措,以其獨特的模式和顯著成效,成為城市環境管理的亮點。一是高頻清掃,打造“無塵街道”。亦莊鎮將高頻清掃作為保潔工作的基石,通過增加清掃頻次、優化作業流程,確保道路全天候保持干凈整潔。不僅有效減少了道路積塵,還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讓“無塵街道”成為亦莊鎮的亮麗名片。二是全頻巡查,實現無死角管理。建立了全面的巡查檢查機制,對轄區內的道路、公園、綠化、商業等公共區域進行全天候、無死角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環境衛生問題。三是視頻監督,智能、快速響應突發事件。亦莊鎮依托綜治中心指揮平臺,實現了快速響應和對環境問題的高效調度,確保在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在提升環境質量的同時,增強市民對城市管理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整治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城市環境,能夠為市民提供更美好宜居的城市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居住體驗。大興區城管委將進一步提升環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容環境品質,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