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附近,時常有一名婦女舉著“如果在治療期間遇到困難,請到對面“心羽家園”尋求幫助,無償免費提供食宿”的廣告牌,一名短視頻博主見狀后斷定這名婦女是肆意攬客的無良商家,于是決定跟拍揭露“騙局”,結果事實卻與他原來的設想大相徑庭。在博主把視頻上傳網絡70小時后,全網播放量破2億次,常向陽和她的“心羽家園”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六年來,“心羽家園”沒有一天打烊,為來自全國各地困難家庭的患兒及家屬提供免費食宿,已累計有2100多個困難患兒家庭在這里接受了無私的幫助,52歲的常向陽也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常媽媽”。
常向陽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她一直熱衷于公益事業,很早就加入了愛心志愿服務隊。2000年后,常向陽開始參與大病救助的宣傳工作,為病患籌款。
2017年的某個夏夜,常向陽在結束一次公益活動后,經過西安市兒童醫院的廊道時,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奶奶躺在地上,她上前詢問情況,老人說:“孩子病了,家里本來就不富裕,借來的錢也都用完了,所以能省就省點。”正是這次偶然的對話,讓常向陽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要為這些在西安治病的困難患兒家庭提供一個“家”,管吃管住分文不收。
當天晚上,常向陽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父親,一向支持女兒做公益的父親知道這件事難度很大,起初并不支持。經過一夜的輾轉難眠,常向陽凌晨五點再次敲響父親的房門,發現父親和她一樣,一夜無眠。
知女莫若父,父親把母親喊來,只叮囑了一件事:“以后留夠咱倆買藥和日常開銷的錢,其他的都給陽陽去做事。”同時,父親讓她記住:給人希望容易,但承擔責任很難,決定要做,就別輕易放棄!
2017年9月,常向陽創辦了“心羽家園”,對在西安治療的貧困患兒家庭免費開放,并無償提供食宿。整潔明亮的家園設置了讀書角、休息區、衣物間、開放式大廚房,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24小時有熱水,米面油、肉蛋奶等食品也是免費提供。
起初,并沒有人相信真有這樣的好事。于是,常向陽就去醫院拉人入住。“聊病情人家都挺愿意的,一說有個免費提供食宿的地方,人全都走了,說這是不是傳銷窩點來拉人頭了。”
一腔熱血得不到信任,常向陽沒有灰心,她決定換個思路,通過醫生給她介紹需要幫助的病患。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琪說:“常姐特別熱心,不光給患兒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幫助,也給了他們更多信心。”
陜西省漢中市的璇璇兩歲時患上橫紋肌肉瘤,三年來,父母帶著璇璇四處求醫,30多次手術讓孩子受盡折磨,也讓這個家庭背上了沉重的枷鎖。璇璇爸爸王文彬坦言,是“心羽家園”給了他們希望。“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的,來了之后發現,這里真的像一個很溫馨的家。”
慢慢地,“心羽家園”在患者家屬之間傳開了,一個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家庭來到了這里。有些孩子患有膽道閉鎖、腦癱、腫瘤等慢性疾病,為了給孩子治病,每個家庭的花費都在幾十萬元以上。
為了減輕這些家庭的負擔,常向陽讓孩子們的父親放心出去打工,她來照管孩子和孩子母親的生活。家園最多可以容納12個家庭,這里充滿煙火氣,也伴隨著歡聲笑語。孩子之間像兄弟姐妹,家長們也在彼此溫暖、相互鼓勵之下,有了更多面對困境的勇氣。
為了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每個來“心羽家園”的家庭都要提供低保戶證明。作為這個大家庭的掌舵人,從家園成立之日起,常向陽就立下規矩:不接受社會捐款,只接受物資捐助。雖然有患兒家屬幫忙做飯、打理日常,但柴米油鹽、物業水電等開銷一個月算下來就得2萬多元,常向陽很快花光了自己打工攢下的錢和父親的資助款。
艱難時刻,常向陽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甚至有時還把自己關在房間偷偷哭過。“但哭過之后,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和苦難的家庭,我沒有理由抱怨,更不能甩手不管。”好在常向陽認識一群多年從事公益事業的好伙伴,“心羽家園”愛心團隊的志愿者從幾十位慢慢增加到上百位。每月每人捐助20元,用來固定開銷。
“心羽家園”的善舉逐漸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社會愛心力量也不斷匯入。近期,“心羽家園”重新換了一批床和家具,廚房也升級改造了。
一間普通的出租屋,承載了無數個家庭的希望。六年多來,這個“家”在無數愛心人士和社會力量的資助下,為2100多個患兒及家庭帶來了溫暖,用無私的關愛照亮他們求醫路上的黑暗時刻。
常向陽說,“心羽家園”已經成為一個愛的集散地,每一位接受過幫助的家長都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中。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盼望著所有患兒快快恢復健康,回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溫暖港灣。
我們不能因為沒有接受過幫助就不相信好人的善舉,總會有一些像太陽一樣的人在默默地溫暖著大家,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就是最亮的光。
(摘編自央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