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本刊編委會副主任金涌入駐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了幾十條科普短視頻。他從可控核聚變講到石墨烯,從能源轉型講到循環(huán)經濟,用深入淺出又活潑詼諧的風格,把人們眼中高深的科學原理與簡單而普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展現出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引發(fā)廣泛關注。半年時間,他錄制的科普視頻多次登上熱榜,收獲粉絲140多萬。
金涌1935年7月出生于北京市,他是我國流態(tài)化、反應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是在清華大學任教50余年的著名教授。十幾年前,金涌和中學生化學教材“打了一次交道”,他意識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能靠技術引進,不能靠別人,科技的發(fā)展不僅需要頂尖的研究,更需要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做“讓孩子們聽懂”的科普勢在必行。金涌隨即投身于科普工作,致力于將復雜的科學知識普及給大眾。
千禧年之初,金涌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發(fā)起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足跡遍布祖國大地;之后的數十年時間里,他主動策劃、籌集經費,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并時刻追隨信息化時代的浪潮,號召40多位院士百忙之中寫科普“本子”,開始尋求新的科普方式。他說:“科普是一件挺難的事情,既不能太深奧,又不能太通俗。”
在短視頻里,金涌不僅用專業(yè)知識解答網友的疑問,還用親切而幽默的語言,讓科學知識變得更加親近、有趣。他謙虛地自稱“退休老師”,并親切地稱網友為“小朋友”,在抖音平臺,他不僅結合“飛機彈孔”講述“反向思維”,還借“人造太陽”講解“核聚變”,更能從“火箭發(fā)射”講到“土壤污染”……“上天入地”的一切科學問題,都能在他的短視頻里找到答案。
新媒體繁榮發(fā)展的當下,這位年近耄耋的院士在網絡平臺開啟了他的新高光時代:在出訪國際實驗室時,金涌向外國同行展示了中國的科普動畫,獲得滿堂喝彩;2022年10月,金涌參加抖音知識節(jié)目《院士開講》,圍繞諾貝爾獎、創(chuàng)新思維展開科普,內容好評如潮,播放量超2000萬次。有網友評論稱,“20年前聽金院士的講座,現在帶著娃聽金院士講科普知識!”“科普就是播種。現在科學發(fā)展了,我們應該用更新的技術去傳播我們的思想。”金涌說。
金涌的故事,其實遠不止是一個學者的科研之路。在他身上,既有科學家對知識的堅持,也有對科普事業(yè)的熱忱,更有對下一代殷切的希望。“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只有科普才能長出優(yōu)秀的人才來。”金涌說,“科普到最后的結果,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強的創(chuàng)新發(fā)現,與更多的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