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鑫 錢佳萍 史冬濤 楊軍 費培利
1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蘇州 215200);2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江蘇蘇州 215006)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中青年為主的消化系統疾病,大部分患者由于腹脹、腹痛、糞便性狀改變等原因就診,在消化科門診患者中約占1/3[1]。IBS 屬于全球性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IBS 在歐美國家患病率為10% ~ 15%,而國內其患病率為6.5%,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目前,臨床治療IBS 尚未形成統一的方案,主要通過使用藥物來平衡腸道病變部位的菌群,進而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不同藥物治療方案的療效存在爭議[3]。有研究[4-5]指出,大多數IBS 患者會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腸內免疫功能下降,炎癥介質大量釋放,損傷腸黏膜,同時引起結直腸再生修復功能出現障礙,患者耐受性大幅度下降,容易罹患IBS。復方嗜酸乳桿菌是治療IBS的常用藥,胡先平等[6]研究發現,復方嗜酸乳桿菌應用于IBS 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患者腸道益生菌,平衡腸道菌群,從而患者腹瀉、腹痛等癥狀,改善腸道功能,但是其單一治療效果不太理想。西甲硅油可以緩解胃腸道產氣過多引起的腹脹,常用于胃腸道疾病的治療與檢查,但應用于IBS 治療的臨床研究較少[7]。本研究探討西甲硅油治療IBS 的臨床效果,以期為IBS 的治療提供思路。
1.1 研究對象前瞻性選取2021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本院收治的120 例IBS 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60 例)和觀察組(60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130129),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IBS 的診斷標準[8];(2)年齡35 ~ 75 周歲。排除標準:(1)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2)血液、免疫及呼吸系統疾病者;(3)近3 個月使用益生菌等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治療者;(4)精神類疾病者;(5)惡性腫瘤者;(6)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腹脹、腹痛、糞便性狀改變者;(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8)營養不良者;(9)器質性疾病者;(10)腹部手術史者;(11)糖尿病者;(12)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調整飲食與生活方式,服用解痙止瀉藥等基礎治療。對照組予以入院患者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14)口服,2 片/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西甲硅油乳劑(遠大生命科學(武漢)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383)口服,2 mL/次,4 次/d。兩組均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9]:于治療前后使用IBS 癥狀尺度表評價患者的腹脹時間等5 個維度,每個維度100 分,根據量表評分結果將患者分為健康(≤ 75 分)、輕度(75 ~ 175 分)、中度(175 ~375 分)、重度(> 375 分)等4 個等級。治療后患者的量表等級改善≥ 2 級為顯效,改善≥ 1 級為顯效,等級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60-無效例數)/60 × 100%。(2)于治療前后使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10](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 GSRS)對患者排便次數、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進行評分,0 分,無癥狀,1 分,癥狀輕微;2 分,癥狀中度,對生活或工作無影響;3 分,癥狀較重,對生活或工作有影響。(3)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的靜脈血,分離血清,生長抑素(somatostatin, SS)和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使用放射免疫檢測法測定;NOD 樣受體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性小體、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使用酶聯免疫法測定;(4)于治療前后取患者新鮮糞便1 mL,于培養皿中培養72 h,使用快速微生物檢測系統(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統計不同菌落的腸道菌群數量;(5)安全性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以χ2進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GSRS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GSRS 評分均下降,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更低(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GSRS 評分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GSR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GSRS 評分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GSR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分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對照組(n = 60)2.26 ± 0.44 1.05 ± 0.12 20.551< 0.001觀察組(n = 60)2.33 ± 0.36 1.21 ± 0.28 19.022<0 .001 t值0.954 4.068 P值0.342< 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SS 和VIP 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SS 和VIP 水平均下降,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更低(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S 和VIP 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SS and VI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S 和VIP 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SS and VI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項目SS(ng/m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VIP(pg/m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觀察組(n = 60)53.84 ± 7.63 23.61 ± 4.68 26.160< 0.001 304.16 ± 16.24 214.34 ± 10.87 35.602< 0.001對照組(n = 60)52.36 ± 7.49 41.55 ± 6.30 8.555< 0.001 302.74 ± 17.56 261.91 ± 12.31 14.748< 0.001 t值1.072 17.707 0.460 22.437 P值0.286< 0.001 0.646< 0.001
2.4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治療后,兩組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水平均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兩組間腸道菌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s,lg CFP/g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s,lg CFP/g
項目嗜酸乳桿菌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大腸埃希菌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糞鏈球菌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雙歧桿菌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觀察組(n = 60)3.85 ± 1.21 5.15 ± 1.43 5.376< 0.001 5.86 ± 1.52 6.33 ± 1.29 1.826 0.070 4.21 ± 1.36 4.12 ± 1.61 0.331 0.741 5.57 ± 1.38 6.26 ± 1.16 2.965 0.004對照組(n = 60)4.09 ± 1.14 5.22 ± 1.28 5.107< 0.001 5.76 ± 1.21 6.17 ± 1.47 1.668 0.098 4.14 ± 1.27 4.08 ± 1.45 0.241 0.810 5.24 ± 1.41 6.31±1.30 4.322< 0.001 t值1.118 0.283 0.399 0.634 0.291 0.143 1.296 0.222 P值0.266 0.778 0.691 0.528 0.771 0.887 0.198 0.824
2.5 兩組治療前后NLRP3炎性小體、IL-8和IL-1β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NLRP3 炎性小體、IL-8 和IL-1β 水平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兩組間NLRP3 炎性小體、IL-8 和IL-1β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NLRP3 炎性小體、IL-8 和IL-1β 水平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NLRP3, IL-8,and IL-1β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NLRP3 炎性小體、IL-8 和IL-1β 水平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NLRP3, IL-8,and IL-1β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s
項目NLRP3炎性小體(pg/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IL-8(ng/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IL-1β(ng/L)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觀察組(n = 60)112.69 ± 13.85 83.20 ± 10.42 13.180< 0.001 129.83 ± 21.39 94.41 ± 14.52 10.613< 0.001 51.34 ± 6.75 41.76 ± 5.42 8.572< 0.001對照組(n = 60)114.57 ± 12.34 84.06 ± 10.91 14.348< 0.001 126.78 ± 20.53 96.42 ± 15.36 9.172< 0.001 52.64 ± 6.62 43.41 ± 6.04 7.978< 0.001 t值0.785 0.442 0.7997 0.737 1.065 1.575 P值0.434 0.660 0.427 0.463 0.289 0.118
2.6 兩組副作用比較兩組副作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7。

表7 兩組副作用比較Tab.7 Comparison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例
IBS 為消化科常見的疾病,據統計,全球約有11%的人口受該病的影響,患者以中青年為主,部分患者癥狀嚴重,反復發作,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同時也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11-12]。目前,IBS 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既往有學者[13-15]認為,IBS 的發病與腦-腸軸功能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精神心理應激、內臟高敏感等多種因素有關。IBS 的基礎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癥狀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但是IBS的病因復雜,還需采用藥物作用于腸道菌群、胃腸動力、炎癥等方面[16-17]。
正常人的腸道內含有上千種細菌,尤其是在結腸和回腸末端分布較多,這些腸道微生物可以維持腸道免疫與生物屏障,并促進吸收、消化營養物質[18]。IBS 患者普遍會出現腸道益生菌數量減少現象,導致患者微生態失衡,復方嗜酸乳桿菌可以促進益生菌的增殖,同時抑制有害菌群,從而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19]。西甲硅油常用于胃腸鏡、CT、膠囊內鏡、胃腸造影術等檢查中,可以清理腸道內部氣泡,改善圖像的清晰度,進而提高檢查的準確性,而且該藥物還適用于氣體過多引起的腹脹、腹痛情況,以及胃腸道功能紊亂[20]。郝芙蓉[21]以子宮肌瘤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為研究對象,發現西甲硅油可以促進患者排氣、排便,緩解腹脹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且GSRS 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西甲硅油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胃腸癥狀。復方嗜酸乳桿菌經口服后,可以補充腸道缺失的有益菌群,維持腸道內生態平衡,同時還可以促進乳酸生成,調節腸道pH 值,保護腸黏膜屏障,而西甲硅油可以分解食糜表面的氣體,促使氣體被腸壁吸收,從而改善胃腸功能紊亂,緩解腹脹等癥狀,西甲硅油聯合復方嗜酸乳桿菌可以發揮協調作用,共同促進胃腸功能的改善。
SS 和VIP 均為胃腸道黏膜釋放的激素,會抑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縮,降低胃腸道動力,延緩胃腸蠕動和胃排空[22]。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SS 和VIP 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西甲硅油可以抑制胃腸激素表達。分析認為,復方嗜酸乳桿菌可以降低內臟的敏感性,作用于腦-腸-肽,增加胃腸蠕動,調節胃腸激素水平,而西甲硅油作為表面活性劑,可以分解胃腸道內氣泡,增加胃腸道動力,促進腦-腸-肽功能修復,抑制SS 和VIP 水平。
NLRP3 炎性小體為多種蛋白復合物,可以被內源性和外源性物質,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微生物激活,發揮抵抗病毒與細菌的作用,屬于人體的固有免疫應對機制,對于調整機體的穩態至關重要,但是如果被過度激活,會生成IL-8 和IL-1β 等炎性因子,損傷免疫系統,在IBS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23-24]。復方嗜酸乳桿菌作為復方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腸黏膜形成菌膜,促進腸道益生菌的成長,還可以分解糖類生成乳酸,抑制腸道致病菌增殖,從而改善腸道微生態,保護腸黏膜,改善NLRP3 炎性小體介導的炎性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炎癥反應和腸道菌群均有所改善,且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在復方嗜酸乳桿菌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西甲硅油,對腸道菌群和炎癥反應無明顯改善效果。治療期間,兩組副作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證實西甲硅油的安全性好。西甲硅油主要成分為硅油和二氧化硅,不會被腸道吸收,最后會隨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因此安全無毒。
綜上所述,相比復方嗜酸乳桿菌單藥治療IBS,進一步聯合西甲硅油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在緩解胃腸癥狀,調節胃腸激素,以及副作用方面均有較好的效果,在改善腸道菌群和炎癥反應方面,與復方嗜酸乳桿菌單藥治療效果接近。本研究不足在于樣本量少,且觀察時間較短,還未對藥物治療IBS 的復發效果進行研究,后續會擴大樣本,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分析。
【Author contributions】LING Xin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nd wrote the article. QIAN Jiaping and SHI Dongtao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YANG Jun revised the article. FEI Peili designed the study and reviewed the article. All authors read and approved the final manuscript as submitted.
【Conflict of interest】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