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守平,林紹瓊,黃鶯,陳宜,梁河,趙強
作者單位:1.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中醫醫院兒科 2.400080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兒科
兒童慢性咳嗽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其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遷延難愈,可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嚴重者甚至導致呼吸、消化系統相關并發癥,進而增加患兒家庭的生活負擔和經濟壓力[1-2]。現代醫學多采用止咳、祛痰、平喘等藥物對癥治療兒童慢性咳嗽,雖近期治療效果明顯,但遠期治療效果較差,且過量、聯合或重復用藥還會導致患兒出現耐藥情況[3-4]。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及辨證、辨病相結合,既往研究發現,中醫藥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優勢明顯,但不同時代醫家論治兒童慢性咳嗽的思路存在諸多不同[5-7]。因此,總結名中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經驗對提高其治療效果及推動中醫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8]。林紹瓊主任中醫師系四川省名中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肺系、脾系、心肝系等各類疾病,尤其對兒童慢性咳嗽的治療頗有體會。本研究基于數據挖掘分析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用藥規律,以期為中醫藥治療兒童慢性咳嗽提供治療思路。
選取2021—2022年在成都市新都區中醫醫院及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四川省名中醫林紹瓊工作室就診的224例慢性咳嗽患兒,均由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接診并開具診治處方。兒童慢性咳嗽的西醫診斷參照《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年修訂)》[9],中醫診斷參照《咳嗽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1版)》[10]。
納入標準:(1)年齡2~14歲;(2)有復診記錄或電話隨訪治療有效的首診患兒;(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心臟、肝臟、腎臟或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兒;(2)合并其他類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
收錄兒童慢性咳嗽的所有處方,若復診方與首診方基本相同,則只保留首診方。統計納入處方中的中藥,并建立數據庫。
應用中醫傳承輔助系統V2.5中的“統計報表系統”模塊統計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分布;應用“數據分析”模塊中的“組方分析”功能統計中藥使用頻次,并分析組方規律,其中分析組方規律時設置支持度為40、置信度為0.95,以獲得核心中藥;應用“新方分析”模塊,設置相關度為10、懲罰度為5,通過無監督熵層次聚類算法獲得新方組合。
224例慢性咳嗽患兒共收錄到386張處方,涉及105味中藥,其總使用頻次為6 367次。
105味中藥中,四氣為溫、寒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分別為44.12%、28.99%,見表1;五味為苦、辛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分別為34.43%、26.65%,見表2;歸肺、胃、脾經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分別為28.93%、17.65%、15.47%,見表3。

表1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中藥的四氣分布Table 1 Four Qi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2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中藥的五味分布Table 2 Five flavors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3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中藥的歸經分布Table 3 Channel tropism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105味中藥中使用頻次≥120次的中藥共26味,使用頻次≥190次的中藥共4味,分別為法半夏、紫菀、茯苓、陳皮,見表4。

表4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使用頻次≥120次的中藥Table 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usage frequency of ≥ 120 times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105味中藥中使用頻次>100次的中藥組合共16組,其中排名前3位的中藥組合分別為“法半夏、陳皮”“法半夏、茯苓”“茯苓、陳皮”,見表5。獲得11味核心中藥,分別為法半夏、黃芩、桔梗、陳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貝母、款冬花、地龍、百部,11味中藥組成關聯規則見圖1。

圖1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核心中藥的組成關聯規則Figure 1 Composition association rules of c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5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處方中使用頻次>100次的中藥組合Table 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with a usage frequency of > 100 times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通過無監督熵層次聚類算法共獲得5組新方組合,其中處方1:紫菀,浙貝母,款冬花,地龍,百部;處方2:法半夏,陳皮,桔梗,茯苓,苦杏仁,黃芩;處方3:紫菀,辛夷,枇杷葉,白芷,黃芩;處方4:法半夏,白術,茯苓,甘草,苦杏仁,川射干;處方5:紫菀,甘草,桔梗,枇杷葉,辛夷。
咳嗽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以咳嗽為主要或唯一癥狀且疾病遷延不愈的慢性咳嗽是臨床關注重點[11]。西醫處理兒童慢性咳嗽的原則是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進行對癥治療,包括祛痰、鎮咳、抗炎等,但其僅能緩解患兒咳嗽癥狀,遠期治療效果差,且存在復發、耐藥等情況。中醫學理論認為,兒童慢性咳嗽歸屬“久咳”“久嗽”“頑咳”等范疇,中醫藥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效果確切,藥物不良反應少,且停藥后不易復發[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105味中藥中四氣為溫、寒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五味為苦、辛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歸肺、胃、脾經的中藥使用頻率較高。《素問·咳論》指出了咳嗽“皮毛受邪”及“聚于胃,關于肺”的病機[14],《金匱要略》指出“飲邪內伏胸中可致久咳”[15],《雜病源流犀燭》提出了“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的理論[16],提示臟腑虧虛影響咳嗽的治療,其中以肺、胃、脾虧虛的影響最為明顯。久咳當注重顧護臟腑之氣,而痰熱瘀滯亦是導致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燥、熱之邪侵襲肺臟,肺氣失宣則氣機不暢,或因飲食不調,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內聚成痰,氣機受阻,上逆為咳[17]。因此,林紹瓊主任中醫師從兒童慢性咳嗽病機出發,所選中藥多性溫寒、味辛苦,從肺、胃、脾經入手,以補足受損的脾胃之氣,滋養肺氣,增強宣發肅降和津液運化之功。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105味中藥中使用頻次>100次的中藥組合共16組,共獲得11味核心中藥,分別為法半夏、黃芩、桔梗、陳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貝母、款冬花、地龍、百部。法半夏歸肺、脾、胃經,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多用于痰多咳嗽之癥;黃芩性寒味苦,主治肺熱咳嗽,可瀉肺實火[18];桔梗性平、味辛苦,主肺熱氣促逆咳,可提肺氣;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茯苓可利水消腫、滲濕健脾;苦杏仁歸肺經,具有止咳平喘之效;浙貝母、款冬花均歸肺經,具有潤肺下氣、清熱化痰、散結消癰之效;紫菀、地龍、百部均歸肺經,具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溫潤肺氣之效,常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等癥,諸藥配伍具有宣肅肺氣、潤肺止咳之功[19]。研究表明,半夏、茯苓、陳皮、苦杏仁、甘草均是治療肺氣虛證、痰濕蘊肺的核心藥方,對因脾虛濕阻導致的濕痰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其還具有化痰止咳的效果,可以改善咳嗽咳痰、氣息不暢等癥狀[20]。本研究通過無監督熵層次聚類算法共獲得5組新方組合。兒童慢性咳嗽多遷延反復,病因復雜,多種中藥組合可獲得不同治療效果,如痰多者應注重清熱化痰,多選用黃芩、法半夏、陳皮等;胃氣上升導致肺氣受阻咳嗽者應注重調和氣機、降胃止嘔、化痰止咳,多選用甘草、辛夷、桔梗、枇杷葉等;肺臟受損累及脾者應注重肺脾同治,多選用白術、茯苓、苦杏仁、川射干等[21]。
林紹瓊主任中醫師從兒童慢性咳嗽病機出發,所選中藥多性溫寒、味辛苦,從肺、胃、脾經入手;共有11味核心中藥,分別為法半夏、黃芩、桔梗、陳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貝母、款冬花、地龍、百部。后期研究仍需要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林紹瓊主任中醫師治療兒童慢性咳嗽的學術思想和臨床治療經驗。
作者貢獻:曾守平、趙強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結果分析與解釋,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林紹瓊、黃鶯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陳宜、梁河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曾守平負責撰寫、修訂論文。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