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君,盧 超,黃曉芳
(1.云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峨山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玉溪 653200;3.玉溪市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開展綠美鄉村建設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峨山縣結合農村危房閑置舊房安心拆除工作暨農村舊村改造因地制宜保護鄉村名木古樹,增加鄉村綠化總量,提升鄉村綠化質量,建設一批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延展,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
開展綠美鄉村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及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綠美鄉村建設圍繞鄉村生態振興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護優先、留住鄉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原則,以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目標,結合開展清理整治農村臨違建筑和危舊房屋專項行動及峨山縣農村舊村改造試點工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建設、美麗鄉村星級化建設管理,積極開展鄉(鎮、街道)、村莊綠化美化三年行動,保護鄉村名木古樹,增加鄉村綠化總量,提升鄉村綠化質量,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印發《峨山縣綠美鄉村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成立峨山縣綠美鄉村三年行動工作組,強調組織領導負責全縣綠美鄉村日常工作統籌協調。明確目標任務,編制《峨山縣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建設項目清單(2022—2024年)》,到2024年建設綠美鄉鎮3個、省級綠美鄉村6個、市級綠美鄉村174個。2022年已建設綠美鄉鎮1個、省級綠美鄉村2個、市級綠美鄉村58個。目前2022年度綠美鄉鎮和省級綠美鄉村通過省市實地核查,公示結束,市級綠美鄉村正待公示。
構建“支部吹哨、黨員報到、群眾參與”的長效機制構筑基層支部“堡壘”,整合黨政干部、駐村隊員、黨員、志愿者4支隊伍力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堅持“黨組織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組織模式發揮全民主體地位,動員全體村民主動參與綠美鄉村建設。
規劃引領,統籌鄉村自然生態保護。加大對傳統村落、古樹名木、彝族民居的保護力度,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全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編制達100%。制定實施《峨山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指導意見》《峨山縣縣域村莊建設規劃》《峨山縣農村民居特色風貌導則》,鄉(鎮、街道)專人負責監督、檢查、管理村莊規劃建設工作,統籌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減少面源污染,保護鄉村自然生態環境。
全縣農村危房、閑置舊房拆除5 944宗,總拆除占地面積50.38萬m2,總拆除建筑面積70.35萬m2,拆除率100%。累計盤活利用危房、閑置舊房5 498宗,面積44萬m2,綠化美化面積1.7萬m2,新增綠化樹木、花卉5 700株。實施貧困地區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項目19個,創建縣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5個、鄉(鎮)級16個、村級76個。創建省級衛生鄉(鎮)8個、衛生行政村55個。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美好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按照“把村莊建在花園里”的要求,實施“舊村改造試點工作”,編印《峨山縣農村舊村改造試點方案》,村莊綠化亮化建設作為重點改造內容之一,以農房為主體,利用古樹、池塘等自然景觀和牌坊、古祠等人文景觀,營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實施綠化工程,在村莊道路、公共活動場所等栽花種草植樹,增加綠化空間。
充分挖掘鄉村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田園風光等資源價值,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生態創意農業和鄉村休閑康養旅游產業,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將鄉村綠化美化行動與生態產業發展相結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如在青苔坡、坡腳、八街窩等村引進社會資本新建生態魚塘、休閑棧道等,開展休閑垂釣、稻田生態養殖和農家餐飲,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又如在福家村、洛泉村拆除的空閑地上栽種果蔬,林下種植藥材及養殖家禽,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林下經濟,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在項目進度調度中,先后用平方、畝作為度量單位來回換算,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缺乏從事綠美鄉村工作人員,并且工作重心不在工作推進上,而是忙于填寫縣級牽頭單位、涉及的單位及上級業務主管單位的各類型調度表,導致工作推進緩慢。
根據要求,每年綠美鄉村要完成縣域自然村總數的10%左右,每年建設任務有幾十個,目前各單位整合統籌可用于鄉村綠美行動的項目10余個,還有相當一部分村莊沒有任何項目支持。在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很困難的前提下,完成建設目標任務壓力大,完成質量和效果不理想。
目前峨山縣對于綠美鄉村建設的項目政策幾乎為零,大多只提整合項目資源、調動群眾積極參與,在沒有任何項目資金支持的前提下,綠美鄉村建設推進質效不理想,與上級要求有差距。整合的部門項目資金因各項目的建設內容、時間要求等不統一,導致項目資金統籌難度大。
峨山縣開展綠美鄉村建設行動要創新思路舉措,充分整合資源力量,把“美麗”作為重大事業來干、把“美麗”作為重要民生來辦,厚植生態底色、突出發展特色、彰顯鄉村本色。
緊密結合“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和農村閑置舊房危房安心拆除,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依托建立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逐步形成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推動農村綠化美化日常管護,落實管護責任,促進農村綠化美化長治有效。
結合“土地+N”項目推進塔甸、大龍潭省級綠美鄉鎮建設,整合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整合資源,推進綠美鄉村建設。
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深入農戶,繼續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切實提升農村“廁所革命”的知曉率、支持率與參與率。同時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公德公益宣傳活動,積極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村莊衛生環境整治習慣,全面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綠美鄉村建設行動是峨山縣當前及今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項重點任務,不僅關系到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打造綠美鄉村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當地傳統文化、地域習俗等因素的結合,注重對村莊原生態的環境保護,為鄉村美好生活打下堅實基礎,讓美麗鄉村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