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力
2月20日晚,江蘇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中間上方的玻璃頂棚突然坍塌。
該醫院由中鐵建設集團承建,于2013年2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19日正式運營,榮獲多項國家級、省級獎項。據該醫院官網,2018年醫院還獲評2016—2017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實現了宿遷市“魯班獎”零的突破。
魯班獎是國內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其申報條件更是反復強調質量問題。但為何這樣一座榮獲諸多殊榮的建筑,還是作為醫院這般重要的民生工程,正式運營不到8年,頂棚竟坍塌了呢?雖然幸運的是事發于夜間十點,大廳內無人,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這并不能掩蓋事故的嚴重性。
該醫院工作人員表示,坍塌有可能是惡劣天氣所致,事故發生前,宿遷市突降大雪,又下了多年難遇的凍雨。但極端天氣條件理應被納入建筑設計的考量范疇,而非僅僅考慮設計的美觀與新穎。且近幾年極端天氣現象頻發,不能僅僅嚴格考量建筑初期的設計與質量,更要注重實際使用期間的安全,確保建筑能夠經受時間和實踐的雙重檢驗。
時間倒退回該醫院項目組建時期,據公開資料,該醫院是宿遷建市以來政府投資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財政投入達18億元,總投資21億元。開工時,深耕于宿遷市衛生系統多年的葛志健任籌建小組組長,手握基建、財務和人事大權。2016年他因犯受賄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清風苑》雜志于2016年9月刊發的《“醫改操盤手”葛志健的落馬》一文中提到,“葛志健共計受賄560萬,其中有400多萬與第一醫院的工程有關”。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利旁有倚刀”,或許群眾對該醫院建造質量的疑慮并非空穴來風。
葛志健落馬時,既然查出他通過自己主導組建的項目大量受賄,那當初項目建設的嚴謹性、科學性、規范性,是否應該及時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如果當時便對該項目進行全面檢查,排查隱患,或許此次事故便不會發生。
另外,葛志健當時落馬,因受賄罪獲刑,而此次該醫院頂棚坍塌,在責任追究中,對當初的負責人葛志健又該作何考慮呢。依據《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對工程質量承擔相應責任”“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對工程質量承擔全面責任……其違法違規或不當行為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或質量問題應當承擔責任”。落馬官員涉案建筑項目出現安全事故,盡管其已經因受賄獲刑,但這不應成為逃避追責的理由。也正應借此契機,為所有貪官敲響一記警鐘,若敢在涉及安全問題的工程項目中伸手,不僅收受賄賂本身難逃紀法追究,同時因權錢交易造成的所有隱患,其都將難逃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