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芬
(民勤縣中醫院疼痛科,甘肅 武威 73339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群體中的疾病,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腰肌肌力下降、腰骶部出現不同程度疼痛、反射功能出現異常、腰椎活動度明顯受限等。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會表現出大小便失禁及下肢神經疼痛加重等癥狀[1]。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因素分為內因及外因,內因為經脈調養不佳、肝腎虧虛及經絡阻塞等,而外因則是六淫侵體[2]。臨床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進行治療時,常使用牽引、針灸、正骨、拔罐、推拿及沖擊波等手段[3]。其中,針灸結合放射式沖擊波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明顯療效,獲得醫患認可,且患者恢復情況較為理想。基于此,本研究對針灸聯合沖擊波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民勤縣中醫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35~64歲,平均年齡(47.47±3.16)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48.58±3.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民勤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4];②腰椎部存在機械壓迫情況,并出現神經根癥狀;③經實施MRI及CT檢查,確認L4/L5和L5/S1椎間盤有輕度突出或中度突出現象,壓迫硬脊膜囊<30%或突出物<5 mm。排除標準:①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②存在胸椎部或腰椎部骨折史者;③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④存在其他腰椎部疾病者;⑤存在心血管疾病及內分泌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針灸主穴包括L4/L5和L5/S1的夾脊穴、委中穴、阿是穴、環跳穴及大腸俞穴等。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對配穴進行選擇,包括:昆侖穴、命門穴、懸鐘穴、腎俞穴、陽陵泉穴及風市穴。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呈俯臥體位,采取75%醫用酒精對需施針部位進行嚴格消毒,右手持毫針(0.30 mm×75 mm),直刺25~40 mm,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擺動,施捻轉補法(即:作用力方向向心為主),小幅度、轉動幅度為1/2轉,頻率120次/min,行針1 min,得氣后留針30 min,療程5 d,間隔2 d開始下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灸聯合沖擊波治療。針灸治療與對照組患者一致,沖擊波主要治療點包括環跳穴、阿是穴、膀胱經或者下肢的膽經、腰骶部及L3~S1夾脊與膀胱經第一側線。治療前,需準確定位相應治療點,確認位置后實施有效標記。治療儀器選擇體外沖擊波疼痛治療系統(Storz Medical AG生產,型號:MASTERPULS MP100),將耦合劑涂抹在各治療點,設置儀器各項參數,將沖擊波頻率調整為50~60 Hz,脈沖調整為2 500~3 200次。結合病患實際耐受情況對參數進行合理調整,隔日1次,7~1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腰椎疼痛情況。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5]及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6]對患者腰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JOA評分包括4個主要指標,即膀胱功能、臨床癥狀、活動受限及主觀癥狀,滿分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恢復越好。VAS評分滿分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②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包括治愈(腰部功能及活動度完全恢復,相關臨床癥狀均已消失)、效果顯著(臨床癥狀改善明顯,進行勞動后略感不適,但適當休息后恢復)、有效(患者自我感覺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腰部活動存在輕微困難,對日常工作及生活產生輕微影響)、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效果顯著+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治療前、后,采用關節活動度測旋尺評估兩組患者腰部屈曲的主動活動范圍。④腰椎功能。使用功能獨立性評測量表(FIM)[7]對病患腰椎功能進行分析,主要觀察指標包括行走、括約肌控制及自理能力,各項評分得分標準:1分表示完全依賴身體接觸,2分表示大量依賴身體接觸,3分表示中度依賴,4分表示少量依賴,5分表示準備依賴,6分表示基本獨立,7分表示可完全獨立。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腰椎疼痛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JOA評分及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JOA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更高;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對照組5014.37±5.6020.53±4.07*7.05±1.535.01±1.44*觀察組5014.11±5.5524.88±4.18*7.07±1.882.40±1.22*
表1 兩組患者腰椎疼痛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腰椎疼痛情況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JOA: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評分;VAS:視覺模擬量表。
組別例數JOAVA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014.37±5.6020.53±4.07*7.05±1.535.01±1.44*觀察組5014.11±5.5524.88±4.18*7.07±1.882.40±1.22*t值0.2335.2720.0589.778 P值0.816<0.0010.953<0.00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較對照組(78.00%)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均提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051.27±8.7568.46±11.66*觀察組5051.61±8.3681.79±11.72*t值0.1985.701 P值0.842<0.001
2.4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IM行走、括約肌控制及自理活動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IM行走、括約肌控制及自理活動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FIM:功能獨立性評測量表。
FIM行走括約肌控制自理活動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05.11±3.059.88±5.03*13.36±1.4415.67±1.58*18.14±3.5229.33±4.75*觀察組505.08±3.1814.64±5.81*13.291.5219.59±1.40*18.03±3.4838.84±4.36*t值0.0484.3790.23613.1300.15710.429 P值0.961<0.0010.813<0.0010.875<0.001組別例數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主張“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理論[8],注重充養機體正氣,以達到提升抵御外邪、預防外邪侵體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治療思路一般為疏通經絡、調養肝腎及祛瘀活血。經研究證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拔罐及針灸等方法治療具有一定效果[9]。作為傳統中醫常規治療方法,針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中已有一定成效。其主要對阿是穴、夾脊穴、委中穴、腎俞穴及環跳穴進行針灸[10],使患者水腫癥狀得到改善,同時達到補氣血通經絡的目的,最終使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以痛為腧、經絡辯證與局部取穴互相協調配合”是針灸基本治療理念[11]。本研究中涉及的命門穴位,具有明顯的通督健體之效;委中穴則能對病患下肢、腰部血液循環發揮改善作用,使其腰腿疼痛狀況得以緩解;腎俞穴則能夠發揮健骨強腰之效。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展,有相關研究人員提出可將針灸與現代新型治療方法相結合[12],提升整體療效,為患者腰部功能恢復提供更多可能性。
沖擊波是較為新穎的治療方法,在一些急、慢性軟組織疼痛疾病中獲得廣泛應用,且治療效果理想。因此,將沖擊波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對病患腰椎關節功能改善有促進作用。本研究中,將中醫經絡辯證作為治療基礎,對患者實施針灸聯合沖擊波治療,沖擊波治療通過有效結合人體構造中點、線、面,使病患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其中“點”主要包括環跳穴、膀胱俞及風市穴等;“線”則是指患者患側下肢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而 “面”指的是病患腰骶部。沖擊波治療能對患者局部血管擴張發揮促進作用,改善患者血液循環,同時能促進局部炎癥吸收,最終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在對患者實施沖擊波治療前,應確保病患已經過MRI及CT檢查,確認屬于L4/L5與L5/S1椎間盤突出[13],同時壓迫硬脊膜囊<30%或是突出物<5 mm。應結合患者實際耐受程度對沖擊波波數及強度實行嚴格管控,以患者可感知到輕微疼痛為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腰椎疼痛情況及腰椎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及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針灸聯合沖擊波治療能消除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疼痛情況、促進其腰椎功能恢復,對提升腰椎關節屈曲活動度也具有明顯優勢。
綜述所述,針灸聯合沖擊波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僅可改善患者腰椎疼痛及功能情況,還可有效提升患者腰椎活動度及整體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