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23)
2017 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各級各類學校開始逐漸加大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力度。2023 年1 月1 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版)第八十六條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進一步為學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做出了政策性的指導與規定。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指出“‘十三五’時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蘇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 年)》指出“‘十三五’時期,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2.8%”,對比兩項數據,可見蘇州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高出全國5.6個百分點。蘇州作為江蘇省GDP最高的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動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要求逐步提升,大眾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日益增強,雖然蘇州市“場地設施持續改進”,但是蘇州運動場地預訂難的情況經常出現,因此蘇州市將“貫徹蘇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州市中小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實施意見》,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有序有效開放”作為《蘇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 年)》的主要任務。蘇州高職高專院校是蘇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職高專院校積極響應國家和社會的號召,近年來體育場館不同程度的對社會開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大眾進行體育鍛煉和場館資源緊張的問題,為全民健身提供便利。然而,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在運營和管理上也同樣面臨著諸多客觀現實的問題。
以蘇州市職業大學、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蘇州科技職業學院(籌)、沙洲職業工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托普職業技術學院、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蘇州百年職業學院16 所高職院校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知網等中文數據庫中與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相關的期刊文獻和學術論文,并查閱中國政府網等網站中相關法規和政策,對前期成果加以分析總結,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解決思路。
(2)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和電話訪談的形式,以蘇州16 所高職院校相關部門負責人、體育教師為訪談對象,針對其場館的運營管理模式和現狀進行訪談,深入了解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相關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觀點、態度和需求等,豐富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
(3)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調查問卷,為研究提供數據支持和參考。對16 所高職院校體育部負責人發放問卷,每校1 份,共發放問卷16 份,回收有效問卷16 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 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5)邏輯分析法。
利用邏輯推理法對所收集的文獻資料和調查統計數據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6)實地考察法。
實地到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科技職業學院(籌)、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場館經營管理的真實情況,收集有關設施設備、管理流程、服務質量等方面的信息,并搜集相關案例信息。
(1)蘇州高職院校學校性質。
蘇州市政府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共有16 所高職院校,其中公辦院校10 所、民辦院校6 所,如表1 所示。

表1 蘇州高職院校學校性質統計表
(2)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現有資源。
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是體育教學、運動隊訓練、師生課外活動和服務社會的硬件保障,《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對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蘇州16 所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現有資源調查統計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蘇州高職院校現有體育場館設施
調查結果顯示,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總體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其中籃球、乒乓球、羽毛球3 個項目場地資源最為充足,舞蹈房、足球場、排球場、健身房也有較大數量,部分院校在配備有綜合體育館、田徑場的基礎上,還配備有風雨操場;蘇州公辦高職體育場館資源資源優于民辦院校。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體育教學、運動隊訓練和師生課外活動的需求,具備對外開放服務社會的能力。
(3)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體制。
由表3 可知,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方式呈多樣化,目前由教學部門體育部管理較為多見,占調查的56.25%,有2 所院校由后勤物業管理,另有5 所院校采用的是綜合管理的形式。據訪談和實地走訪得知,5 所采用綜合管理形式的院校中,4 所采用的是體育部和后勤物業聯合綜合管理,1 所院校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的是體育部、后勤物業和校外第三方體育場館運營公司綜合管理的方式。

表3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體制
蘇州高職院校參與體育場館管理人員包括體育教師(兼職)、專門人員管理(校內職工)、勞務派遣員工(學校招聘)、勞務派遣員工(外包公司招聘)、本校學生(勤工儉學)幾類人員,管理人員參差不齊,整體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如圖1 所示。

圖1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管理人員構成統計
(4)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管理信息化情況。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管理中尚未有學校整體采用智能場館管理系統,7 所院校部分場館采用智能場館管理系統,6 所院校有場館預約系統,2 所院校有電子收費系統,有4 所院校無任何信息化系統,整體信息化程度不高,如表4 所示。

表4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管理信息化情況統計表
(5)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情況。
如表5 所示,蘇州高職院校中,7 所公辦院校、5 所民辦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公辦院校開放比例為70%,民辦院校開放比例為83.33%,整體對外開放比例達到75%,對外開放程度較高。

表5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情況統計表
從調研中得知,蘇州12 所對外開放體育場館的高職院校,開放的項目場地設施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場地,其中開放最多的依次是足球場、田徑場、綜合體育館、籃球場、羽毛球場、兵乓球室等,這也與社會大眾日常熱衷的鍛煉項目相符合,如圖2 所示。

圖2 蘇州高職院校對外開放的場地設施
12 所對外開放體育場館的院校中,8 所是在“教學時段以外”對外開放,占比66.67%,4 所是“僅節假日”對外開放,占33.33%;關于對外開放結束時間,50%在20:00 結束,25%在21:00,另有25%在22:00 結束對外開放。由此可見,蘇州高職院校對外開放的時間較充裕,但仍有一定的擴大開放空間。
從表6 可以看出,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用途多樣化,其中用于企業團建的比例最高,有10 所院校,體育培訓有8 所院校,社會人員體育鍛煉有6 所院校,展覽會有2 所,其它1 所。可見蘇州高職院校普遍具有良好的親商理念,注重體育場館對企業的開放。

表6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用途統計表
(6)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收費情況。
從調查數據得出,蘇州12 所對外開放體育場館的高職院校中,4 所對外開放全免費且均為公辦院校,8 所院校對外有償開放。1 所民辦院校對本校學生收費,所有學校對本校教職工均免費,8 所院校對校外人員開放收費,其中公辦院校3所、民辦院校5 所,如表7 所示。

表7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收費對象統計表
從表8 可知,8 所對外有償開放的院校中,7 所院校對外開放年收入在50 萬元以下,經濟效益普遍較低,僅1 所院校對外開放年收入在100-200 萬。對外開放收入主要用于參與場館管理的體育教師(兼職)和本校學生(勤工儉學)工資、場館建筑維修維護和場館設施設備維修維護費、體育用品耗材費和其它相關費用,如圖3 所示。

表8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年收入規模統計表

圖3 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收入主要用途
(7)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存在風險。
從走訪調查得知,蘇州高職院校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存在的風險因素普遍擔憂,主要集中在安全風險、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三個方面。安全風險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管理風險是指管理機構和管理機制的不合理;經營風險具體指的是學校體育場館在對外開放經營該過程中由于經營不善或疏于經營而給學校帶來利益損失。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民辦非盈利性高職院校,該校體育場館包含一座多功能綜合性體育場館和室外帶看臺的一片標準田徑場。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大眾健身需求,于2013 年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引進專業的體育場館運營公司進行社會化運營和管理。
該模式的目標是提高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增加收益,同時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和社會公眾。在實施過程中,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體育場館社會化運營模式,注重與市場的對接和合作,先后與多家專業體育場館運營企業合作,嘗試學校與企業綜合管理。在日常教學時間段內,學校體育部負責場館設施的教學安排,后勤資產部負責場館衛生和房屋等基礎設施的硬件維護;在非教學時間段,企業負責在確保師生活動的前提下,對社會開放的管理和運營,同時企業還負責體育器材設施的優化和維護。校企共同協作,以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推進體育場館社會化運營。同時,學院注重技術創新,依托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通過網絡平臺預約場館、在線支付、校園進入實名在線預約等方式,提高了場館的使用效率和用戶體驗。
經過幾年的運營,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場館成為了蘇州工業園區較為有名的對外開放體育場館之一,得到了校內師生和社會的廣泛認可。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場館的成功運營,得益于其科學合理的社會化運營模式,成功提升了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服務質量和收益水平,實現了“以場養場、以館養館”,為蘇州其他高職院校的體育場館社會化運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SWOT 分析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概括和綜合的分析方法,對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場館社會化運營模式進行SWOT 分析,如表9 所示。

表9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場館社會化運營模式SWOT 分析
(1)場館設施資源充足。蘇州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體育教學、運動隊訓練和師生課外活動的需求,具備對外開放服務社會的能力;
(2)場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普遍沒有相對完善的社會化運營管理機制;二是管理人員整體管理水平不高;三是體育場館管理整體信息化程度不高;
(3)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程度較高。蘇州高職院校普遍具有良好的親商理念,注重體育場館對企業的開放;蘇州高職院校對外開放的時間較充裕,但仍有一定的擴大開放空間;
(4)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經濟效益不高。8 所對外有償開放的院校中,7 所院校對外開放年收入在50 萬元以下,僅1所院校對外開放年收入在100-200 萬,經濟效益普遍較低;
(5)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存在的風險因素普遍擔憂。
借鑒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引進專業的體育場館運營公司進行社會化運營和管理的成功經驗,建議如下:
(1)轉變管理觀念,健全優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設,確保優先高效完成體育教學和師生活動的主體任務;
(2)創新運行模式,嘗試建立體育場館社會化綜合管理模式,實現高校體育場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3)組建專業團隊,優化管理人員結構,提升場館管理人員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豐富經營項目與服務手段;
(4)完善風險機制,加強管理人員的應急管理理論培訓與技能學習,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強化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