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 王一凡(重慶城市科技學院體育與大健康學院 重慶 400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戰略,其旨在借此戰略,發展培養出一支“三農”隊伍。本文首先從鄉村振興的意義等方面入手;然后將運動康復行業目前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的聯系進行一定的闡述;最后根據運動康復產業同鄉村振興一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是指中國政府在2017 年提出的一項國家戰略,旨在加強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提高鄉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鄉村經濟體系,推動鄉村現代化,從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長期性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包括道路、水利、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為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2)促進農業現代化。這包括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發展高品質、綠色、有機農業等,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推動農業向現代化轉型;
(3)發展鄉村產業。這包括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社等,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這包括推動鄉村生態建設,加強鄉村環境保護,保護鄉村生態系統,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5)加強鄉村治理和社會事務管理。這包括加強鄉村治理和社會管理,提高鄉村自治水平,增強村民自治意識,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
(1)鄉村振興的意義。
①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見圖1)。鄉村振興戰略針對農業發展方面指出明確方向,并為農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一定的勞動力,加速第一產業的恢復與發展;

圖1
②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加速了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帶來一定的人才回流,加速鄉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針對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問題,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③帶動鄉村產業發展。自2019 年新冠疫情的出現后,雖然中國在經濟方面呈正增長狀態,但是對于鄉村的發展仍然算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疫情結束后,中國鄉村振興戰略聯合旅游業等方面爆發出巨大的增長力,在恢復經濟的同時還帶動了鄉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對于中國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加強鄉村治理和社會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鄉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運動康復專業是新興的體育、健康和醫學交叉結合的前沿學科,是為了緩解中國健身康復人才緊缺的局面而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兼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較好的現代教育、健康理念的人才,旨在培養以實踐技能為主、具有獨立思考、合作精神,從事運動康復醫療服務、運動健康促進指導、運動傷害防護、運動保健與營養指導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1)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①提高和完善鄉村地區的體育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目前相較于城市地區,鄉村地區的體育場館、運動場地等基礎設施相對較少,設施設備質量水平較低,且部分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在破損后沒有得到快速的修補,限制了鄉村居民體育活動的開展和體育水平的提升。運動康復產業在鄉村地區得到落實后會帶來一定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安裝,提高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完善;
②促進鄉村體育教育資源和人才的發展:由于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城市地區而言相對落后,對一些體育專業人才的吸引力較低。體育教練、裁判等專業人才相對較少,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限制了鄉村體育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運動康復產業的落實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教育資源,因為運動康復專業人才需要學習一定的體育基礎知識,且切實參與過體育運動。這樣既可促進鄉村休閑體育的發展,又可為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人才指導資源;
③增加體育傷病的康復資源分布:鄉村地區的體育事業發展相對較弱,場館和設備配件不完善,運動康復師和醫療機構的數量相對較少,往往缺乏專業的運動康復師和醫療機構。運動康復師可以通過上門服務的方式,為鄉村體育愛好者提供體育傷病康復服務,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進而推動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當地政府可以通過開展運動康復培訓班,提高當地居民和體育從業人員的運動康復能力和素質,進而推動當地的鄉村康復事業的發展。
(2)優化鄉村體育產業結構。
運動康復產業在鄉村地區的落實發展可以加速鄉村地區經濟快速恢復。就醫療資源經濟發展來說,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運動康復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推動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體育和運動康復產業的結合發展不僅可以促進鄉村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身體素質和促進身心健康,還可以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鄉村居民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參與;推動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1)宏觀政策支持。
如表1 所示,在“十四五”體育文化規劃中的專欄二十七(國家體育總局,2021,第49 頁)中曾明確提出“推動體育元素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特色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推動體育與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創收”。在此政策的支持下將運動康復產業與鄉村振興政策相結合后可以加速恢復康復市場因疫情三年來所受到的影響,同時還能夠加速鄉村地區落實運動康復產業的發展;其次,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6,第4 頁)中曾明確提及到:到2030 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 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在此條政策的支持下能夠加速鄉村地區與運動康復產業的聯合發展。

表1 宏觀環境支持政策
(2)市場的需求。
康復市場在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關注度增加,康復服務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①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多為中國的康復市場提供了持續且大幅的需求。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結束后,中國的健康需求端大幅度增加,這表明了中國人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再一次提高,并為康復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②康復領域的技術不斷創新和進步,為康復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如圖2 所示,中國對待醫療儀器及器械的進口數額在逐年遞增,醫療設備、康復技術和康復輔助產品的不斷更新和改進,既提高了康復治療的效果和效率,又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圖2 市場需求
③隨著人們對健身和運動參與度的提高,運動損傷的發生率也相應上升。運動康復市場能夠提供專業的治療和康復方案,幫助人們迅速恢復并提示人們預防再次受傷。如圖2 所示,中國運動康復治療人數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同樣表現出大幅度的持續增長,這說明了運動康復市場發展的必要性。
(1)鄉村康復人才體系的不完善。
鄉村體育和運動康復產業的聯動發展中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①培養的落后性。我國運動康復專業的開設時間較其他傳統醫學專業在中國的發展相對滯后,如我國的運動康復專業的起步時間為2012 年。同時,據表2 可見,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教育和專業的培養體系以及教學質量、專業數量等方面相對而言仍比較薄弱。

表2 中外康復市場的差別
②人才缺口數量龐大如表2 所示,中國與外國的康復市場相比較來說,每10 萬人口的物理治療師數量,中國遠低于外國平均水平。
(2)缺少資金的支持。
資金的支持問題是鄉村體育和運動康復產業產業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挑戰。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建設運動康復服務設施缺失:鄉村振興戰略鼓勵農村地區發展運動康復服務,提供醫療和康復服務給有需求的農村居民,包括建筑物、設備、器材、人員培訓等。資金的支持是保障以上運動康復服務設施順利運營的物質基礎。如表2所示:在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中國在康復市場的領域的投入遠低于發達國家。
運動康復產業屬于長期性發展項目,因此對于鄉村振興聯動運動康復產業的發展的回報周期長,且利潤較小。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運動康復聯動發展所獲得的投資機會少,獲得資金上的支持能力小于其他產業的發展,給運動康復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不便。
創新投融資模式:可以探索創新的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組織的發展,例如PPP(政府—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等。同時,加強政府之間跨部門協作,形成合力推動基礎設施和農村組織的發展。需要在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管理等方面加強協調,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等多方參與的發展格局。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政府方面對于運動康復的專業性人才應加強專業化管理,擴大招生人數以應對康復市場的巨大缺口的同時,加強素質教育與理論實踐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方式,打造高質量運動康復專業性人才,推動運動康復市場的人才缺口的補齊。
加強品牌宣傳,創新鄉村傳統體育文化觀:增強鄉村產業的品牌意識,推動鄉村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可以通過宣傳片、微信公眾號、社交媒體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鄉村產業的優勢、特色和品牌文化,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游客。同時,強化市場營銷和推廣,以創新鄉村地區傳統體育觀為主要目的,為鄉村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鄉村振興作為一個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發展戰略,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起著重大作用。在2018-2022 年,除去疫情方面帶來的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對三農的發展起著絕對的積極作用,當鄉村振興戰略聯合運動康復產業的發展從整體性和長期性上來看,二者的聯動既能夠將農村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提高,又對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建設當代社會主義社會實屬于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