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建筑規模與功能日益復雜,消防安全挑戰愈加突出。消防安全疏散路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核心設計節點,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效果與安全狀況緊密相連。當前,許多城市綜合體在疏散通道設計上普遍存在寬度不足、數量配置不當、布局復雜等問題,迫切需要改進。本文對建筑結構、疏散路徑寬度與數量及其相互銜接方式進行了剖析,并以現行建筑消防規范為依據,提出改進方案。具體措施包括精心設計疏散走廊、調整通道構造、提升標識體系效能等。這些調整措施能夠顯著提高疏散效率,降低火災事故中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風險,進而強化建筑的防火安全防護體系。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優化;火災防控
引言
隨著城市綜合體建筑規模的逐步擴大,人員密集、功能多樣、結構復雜的建筑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火災挑戰。設計合理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員安全撤離、減少火災損失的關鍵環節。許多城市綜合體在逃生通道布局上仍存在不足,如通道尺度不足、疏散途徑不合理、指示標識模糊不清等。為了有效提升疏散效率,亟須調整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結構,大幅提升疏散速率,進而提升火災防控的整體實力。
一、當前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城市綜合體建筑的消防安全特點
城市綜合體建筑通常整合商業、辦公、住宅、文化等多元化用途,空間布局復雜。這類建筑一般采用地下與地上的多層布局設計,空間結構繁復,建筑規模宏大,形成了典型的密集化、多功能建筑集群。考慮到建筑內部設計的多樣性,人群流動性顯著,對疏散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火警發生時,室內布局錯綜復雜,通行線路不便捷,疏散難度增加。因此,城市綜合體的防火安全規劃框架應重點考慮逃生通道的布局,須細致梳理各區域的使用特點、人員密集狀況、火災風險等關鍵參數,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高效、安全地撤離人員。
(二)疏散通道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城市綜合體消防疏散路徑規劃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許多建筑的逃生通道寬度設置偏窄,尤其是在商業集聚區域和地下停車庫,由于空間限制和設計缺陷,這些區域的逃生通道在高峰時段無法滿足疏散要求。在大型綜合商業中心,疏散通道的配置往往不足,主要依賴少數幾條通道,導致通道擁堵,進而增加火災事故中的人員傷亡風險。此外,建筑功能分布錯綜復雜,逃生通道可能橫跨多層樓,需要經過冗長曲折的走道或開闊的中庭,這種設計無疑消耗了寶貴的疏散時間[1]。在火災發生時,煙霧彌漫、能見度降低,通道標識未能及時提供有效指引,人員容易迷失方向,極大地影響疏散效率。
二、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疏散走廊設計改進規范
(一)合理規劃疏散通道寬度與數量
維持疏散走廊的寬度與數量充足是確保人員快速撤離的前提。在城市綜合體建筑設計中,疏散通道的寬度應依據最大客流量、功能區域特性及人員密集度進行科學推算。商業區人潮流動快,通道寬度設計應優先滿足高峰疏散需求。建筑安全出口寬度應與每分鐘疏散人員數量要求相匹配,確保在火警發生時人員能夠順利且安全地撤離。應綜合考慮樓層面積,通道布局需合理規劃,確保火災逃生時通道數量充足,以減少擁堵。在大型復合型建筑范圍內,應避免對單一或少數通道的過度依賴,科學規劃多條逃生通道,以有效實現人流和車流的分散,進而提高疏散速度。
(二)優化通道布局,保證疏散效率
疏散走廊的布局直接影響疏散效果及人員安全,必須全面審視建筑空間構造與功能分配,確保各區域人員能夠迅速通過走廊抵達安全出口。尤其在大型商業集聚區,應避免設計復雜的回廊和蜿蜒的通道,以防在撤離過程中出現人流擁堵。通道結構應簡潔直觀,去除冗長的設計,力求疏散路線盡量簡化為直線,以降低疏散所需時間。對于地下層或多層建筑,必須加強垂直疏散路徑的設計,確保樓層間設有步梯和升降機,保障多層建筑人員能夠迅速到達地面樓層,防止垂直疏散過程中出現阻礙現象[2]。
(三)強化通道標識系統,提高辨識度
必須提升疏散通道的標識效果,確保在任何場景下都能清晰可辨。標識應具備鮮明的色彩、直觀的圖形和顯眼的字母,避免使用復雜且難以辨認的形式。標識應具有高度的可見性,即使在低能見度的火災環境中也能迅速辨認出正確的逃生方向。標識的設置應合理安排,并配備應急照明系統,即便電力中斷,照明系統仍能保障運作,確保標識清晰可見。對于結構復雜的建筑物,應增設智能路徑引導系統,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為現場人員提供實時疏散輔助。
(四)充分考慮人群疏散特點與緊急時刻的通行需求
人群疏散通常表現出固定模式,疏散方案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疏散特點,特別是老年人、幼童和行動受限人士。在危急時刻,疏散過程中可能面臨恐慌情緒與擁堵現象的雙重挑戰。因此,疏散路徑布局需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調整。人群匯聚區域應充分預留空間與通道,以便迅速撤離。疏散路徑應根據火災發生時的實際通行條件進行設計,設置多樣的逃生途徑,如垂直逃生路徑、電梯系統和避難樓層等。在摩天大樓等高層建筑中,必須注重疏散效率,避免普通電梯與消防電梯混淆。應設立專門的“消防應急特設梯”,確保其安全平穩運行,提高疏散效率。
三、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優化策略
(一)遵照最新準則,對疏散走道的寬度與數量進行安排
在設計城市綜合體建筑的安全疏散路徑時,必須嚴格遵守現行建筑消防設計規范和要求,依據建筑用途、規模大小、人員密度等指標進行規劃。疏散通道的寬度和數量應符合具體標準,尤其在商業繁華區與辦公集中區,這些地方人流密集,人員流動頻繁,因此必須設計寬敞的疏散路徑。各通道的橫斷面尺寸通常需要依據每分鐘疏散人數進行量化分析,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快速且有序地疏散。樓層規模、面積大小和預計人流量等因素均需納入考量,以合理配置疏散通道數量。
(二)結合建筑物功能與人流量,優化通道布局
設計逃生通道時,必須充分分析建筑功能和人流走向,特別是位于城市綜合體核心層的區域,應全面審視各區域的人員分布密度、職能特性及使用特性。商場和辦公區人流密集度有所不同,商場區域需配置更多疏散通道和寬敞的走道,而辦公區域可以略作簡化。應避免設計過于繁復或曲折的路徑,防止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速度受阻。通道設計應盡可能簡化,采用直線型布局,減少轉角和迂回路徑,幫助人員快速識別疏散出口位置。通道設計還應兼顧不同人群的移動方向,合理分配通道出口,以便迅速指揮人員分流撤離[3]。
(三)應用智能疏散技術,提升疏散效率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疏散技術已成為提升消防安全的關鍵手段。該系統通過集成實時數據解析、人群趨勢預估、緊急狀況監控等前沿技術,能夠實時掌握建筑內部情況,并根據火災蔓延的速度、煙霧濃度以及人員流動等多種因素,動態調整疏散路徑,以確保人員能夠沿著最安全、最快捷的路徑撤離。智能疏散系統能夠持續跟蹤火源、煙霧及溫度等關鍵要素,實時監測火災的發展態勢,并結合建筑內人流密度與流向,自動引導人員避開危險區域。通過智能標識、動態導向系統、視頻監控等高科技工具,疏散人員可以在火災蔓延的緊急情況下得到及時引導,確保他們按照預定路徑安全撤離。系統還能夠實時發布緊急信息,及時提醒人員采取正確的撤離方式,減少混亂現象,提升人員疏散效率。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疏散速度,還顯著降低了火災事故中的人員傷亡風險,有助于在危急時刻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并為消防救援工作爭取更多時間。
(四)增強火災情況下的疏散通道防火性能
在繁華的城市綜合體中,疏散通道的防火性能至關重要。必須采取綜合策略,提升逃生通道的防火等級。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墻體、門窗及地面部分都須具備高耐火性,確保在火災發生時,逃生路徑不被火焰圍堵。同時,疏散路徑應配備齊全的消防器具和安防設備,如自動噴淋系統和消防滅火器,以便及時撲滅火情并保障疏散通道暢通無阻。煙霧阻隔設計也極為重要,應增設煙霧排放系統或配置防煙隔離設施,確保火災發生時,煙霧能夠迅速排除,保持通道暢通。疏散通道的安全門應具備高溫環境下的耐久性和耐熱性,確保火災期間能夠有效封閉火源與熱流蔓延,保障人員撤離安全。
(五)定期進行疏散演練與安全檢查
定期進行撤離演練和安全檢查是確保疏散通道暢通無阻的關鍵環節。必須定期舉辦應急疏散演練,確保建筑內的員工和住戶熟悉疏散路線和緊急出口布局,提高應對緊急狀況的實戰能力。演練有助于發現設計中的潛在隱患,如標識不醒目、通道被阻塞等問題,及時進行優化和升級。頻繁的安全檢查能夠確保疏散通道內的設施和設備保持良好狀態,檢查火災警報器、疏散指示系統、滅火裝置等是否正常運作[4]。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大幅增強城市綜合體的消防安全防護體系,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優化設計對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的影響與實施建議
(一)提高人員疏散效率,降低傷亡風險
優化城市綜合體建筑的疏散路徑布局,能夠顯著提高人員疏散效率,減少火災及其他緊急情況下的傷亡風險。通過精心設計疏散走廊的尺度、數量與排列,確保火災發生時人員能夠迅速、有序地撤離至安全地帶。升級后的疏散走廊規劃顯著減少了因通道過窄、通道數量稀少或指示不清引起的擁堵與混亂現象。通過實施先進的智能疏散方案并增設明顯的路徑指引系統,火災發生時能夠向民眾提供精準的疏散指示,有效降低火災事故中的傷亡概率。
(二)提升火災防控能力,減少財產損失
改進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不僅能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還能增強火災防控能力,減少財產損失。強化疏散走廊的防火等級,采用耐高溫建材、增設阻煙設施、部署自動滅火系統等,確保火災發生時通道持續可用,成功阻止火焰蔓延,為消防救援爭取時間。優化后的疏散走廊規劃大幅減少了火災時人員的聚集與擁堵問題,提高了消防員的救援效率。合理的疏散布局能夠促進人員迅速撤離,減少火災事故中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5]。
(三)政策支持與行業標準的推動
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優化布局離不開政策支持與行業標準的推動。需要加大對建筑設計與消防安全實施的監管力度,構建更加嚴密與理性的建筑防火規范體系,規范設定緊急撤離路徑的標準。要積極倡導并扶持業界的技術創新,采用先進的智能疏散技術與防火材料等,提升建筑消防安全的整體水平。專業團體與規范制定單位也應根據建筑發展與火災風險的變化,及時更新消防設計要求,并對建筑規劃與施工環節提供技術輔導。
結語
通過剖析城市綜合體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設計改進路徑,精心構筑逃生路線、強化防火能力、采用智能技術,能夠大幅提高人員疏散效率,提升火災防控能力,減少財產損失。通過政策的扶持與行業規范的引領,設計優化得以全面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建筑的綜合安全性。隨著智能技術與新型防火材料的應用,城市綜合體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將邁向新高度。通過不斷推動消防安全標準和技術創新,為人們創造更加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劉鈞.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現狀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6):103-104.
[2]康樂.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設計初探[J].建材與裝飾,2018(31):84-85.
[3]任志杰.城市綜合體消防通信系統的設計及應用思考[J].中國新通信,2023,25(19):7-9.
[4]黃秋憶.超高層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設計要點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9):123-125.
[5]劉凱倫,許蘭娟.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9(01):327.
[5]賈甲.超高層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設計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14):21-23.
作者簡介:
成俊強(1982— ),男,漢族,山西文水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