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出發,去鄉野,去魚米之鄉,去一個叫陸溪的地方,一片片金黃色的稻浪從眼前掠過,一泓泓碧水在眼前微波蕩漾。吹著鄉野的風,我欣賞著從眼底滾過的高低錯落、色澤斑斕的秋日圖畫,身心感到愉悅而舒坦。老實說,生機盎然的鄉野永遠是我的心頭之癢,永遠是根植在我生命中的浪漫與美好。
陸溪這個地方,古稱陸口,因陸水河入江之口而得名。《水經注》載:“江之右岸得蒲圻磯,即陸口也。”當地人慣稱為“陸溪口”。陸溪隸屬湖北咸寧嘉魚,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位于陸水河流入長江的交匯處,是嘉魚、赤壁、洪湖的交界地。它與赤壁古戰場遺址僅5 000米之遙,三國赤壁大戰時,東吳大軍在此安營扎寨,屯兵囤糧。
陸溪為丘陵地帶,有2 000余年的悠久歷史,礦產豐富,為兵家重地。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帶十萬兵馬路過赤壁古鎮時,發現界石河擋住去路,若要繞開此處,需耗費半個月時間從嘉魚通過。石達開一聲令下,十萬兵馬挖開界石河,使其改道入江。后來因地理環境特殊,上游流水常年沖刷,致使泥沙堆積,形成了現在的陸溪口。
陸溪口有眾多的歷史遺存。雁嘴一帶,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界石山,出土有新石器時代與夏、商、周時期的鼎、豆、罐、缽等陶器殘片;龍潭腦熊家山,出土有銅質弩機及眾多數量的銅鏡、護胸鏡。可以說,山川秀麗、人杰地靈的千年古鎮陸溪充滿了神秘色彩。
相傳東吳末年,烏程侯孫皓做了皇帝,但他昏庸無能,奸臣當道,孫皓聽信小人讒言,濫殺無辜。四朝元老丁奉受孫權臨終前的囑托,向孫皓諫言。孫皓不但不聽,還說丁奉老眼昏花。丁奉一氣之下,離開朝廷。
丁奉身著粗布衣服,騎著一匹白馬,順陸水河而行,來到陸口丁家嘴,在此隱居下來。他每天與村中孩童上山放牛,或坐在湖邊垂釣,看似悠閑,心里卻始終牽掛著朝廷與國家。一日,他在門前湖汊邊釣魚,突聞東吳被曹魏所滅,哀思如潮,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這是當年孫權授予他的大將軍金印。“我留你何用?”丁奉說話間,就將金印扔向了湖汊。爾后,丁奉向東跪拜孫權,捶胸頓足,放聲慟哭,口吐鮮血而死。
當天晚上夜半時分,“轟”地響起一聲炸雷,丁奉扔金印的那個湖汊里升騰起一道金光,像一根金色的柱子,照得漫山遍野通亮無比。頓然間,湖水退去,湖汊變成一塊平畈,畈中間出現一處泉井,井水就像燒開了的沸水,不停地向上翻涌。有傳聞說:這是丁奉痛哭流下的熱淚,他的金印就在井下的泉眼里頭。后來,人們把那口泉井喚作“印泉”,把那片平畈叫作“印泉沖”,把埋葬丁奉的山丘叫作“印山”。再后來,印山村開挖齊嶺渠道至長沖,挖掘到丁奉墓,墓中有護胸鏡、將軍印各一件。
陸溪歷史積淀深厚,是有故事的地方,也是個意趣盎然的地方。走進美麗的印山村,清幽幽的長港河從村前緩緩流過,岸邊有清一色的竹籬笆圍起來的菜園子,里面種著各色各樣的時令蔬果,令人眼饞、嘴饞,心也饞。菜園子背后,是參差的鄉村人家,這些坐落在美麗景致里的村舍,有一個詩意的名字:花舍里。如今的印山村,延伸著黑色飄帶般簇新的旅游公路,還有分布于這片土地上的千畝沃柑、千畝桃園、月亮灣花海、大巖湖沙灘等,讓這片沉寂的土地更加生動明媚。
這里有珍湖國家濕地公園,樹木蔥郁,花草成片,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好奇的女孩打開手機上的軟件辨識器,穿行于或高大或矮小的植物間,不亦樂乎。珍湖之上,鳥類成百上千,成群結隊,蔚為壯觀。它們在藍天下、陽光中恣意翻飛,撲扇著翅翼,好不愜意。它們吃飽了,喝足了,玩夠了,就抱團歇在遠遠近近的樹木上,遠遠望去,就像開在樹上的一朵朵花。據管理人員介紹,這兒有白鷺、野鴨、大雁、夜鷺等百余種鳥類。
陸溪物阜民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在此拍攝。在這里,有眾多的水生蔬菜基地,包括蓮藕、菱角、茭白等,還有大面積的臍橙園、蜜桃園等。水生蔬菜大好的市場前景,帶動了當地水生蔬菜加工行業,形成了完整的水生蔬菜產業鏈,成為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柱。
去陸溪,一路上,我看見了詩和遠方;在陸溪,我遇見的還是豐盈潤澤的詩意和遠方,以及不能拒絕的人生歡樂。毋庸置疑,這樣的浪漫與美好,這樣的夢幻與牽念,在這里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