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一滴水里面有什么?英語教師趙鐵夫給出了答案。
趙鐵夫雖然是一名英語教師,可他心里始終有一個科學夢。小時候,趙鐵夫就對科學著迷,父親送給他一套《十萬個為什么》,打開了他探索科學世界的大門。后來,趙鐵夫就讀于一所師范大學的英語專業。但是,在學習一年后,他毅然離校,來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蹭課,開始了旁聽生活。四年多的“流浪式”學習,讓他見識到很多的學術大師和學者,旁聽了物理、生物、哲學、化學等課程,從而對科學有了更深的認識。
大學畢業后,趙鐵夫成為一個英語教師,可是他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有增無減。為了朝自己的夢想靠近,趙鐵夫從兒童科普讀物起步,一路讀到《物理學的進化》《原生動物學專論》等專業書籍。隨著對科學知識的深入了解,趙鐵夫決定轉行投身自己真正熱愛的科學領域。
2022年初,趙鐵夫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湖里取了一滴水,他在顯微鏡下把這滴水放大100倍后驚奇地發現,看似清澈透明的水中竟藏著一個微縮版的動物園——積極“干飯”的喇叭蟲、忙著分裂的草履蟲、會光合作用的眼蟲……這個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世界讓趙鐵夫眼前一亮,他心想:如果用顯微鏡拍出一滴水里的微生物,一定會讓人為之震撼。
說干就干。沒有濾鏡,沒有特效,憑借簡單的器材,歷經3個月,科普短片《一滴水里的動物園》被成功拍攝出來了。趙鐵夫在抖音上發布這部短片后,立刻收獲無數網友的轉發和點贊。2022年7月,科普短片《一滴水里的動物園》被央視網轉發,這給了趙鐵夫更大的信心和動力。此后,他又陸續拍攝了《這里很小,但會迷失》《彌補中學時代的缺失》等科普視頻,奇幻的畫面加上幽默的解說,激發了網友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當得知這些高度專業化的內容竟然出自一個自學者之手,網友紛紛贊嘆不已。
趙鐵夫的科普視頻能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與他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追求密不可分,也源自他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幅畫面都有嚴苛的要求。趙鐵夫將自己的作品類型定位為“科學藝術”,藝術主要講究美和想象力,但科學藝術不行,它既要符合科學框架,又要美。為了拍出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畫面,趙鐵夫買來顯微鏡零件,一點一點地改裝、調試,最終自制了一臺擁有微分干涉效果的顯微鏡。為了呈現科學之美、自然之美,他要反復觀察、記錄、拍攝畫面,直到拍到自己想要的畫面;為了還原出微生物在水里活動的感覺,讓水流動起來,他采用藍光照明,并不斷調整光照角度,調優光的組合,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通過不懈的努力,趙鐵夫拍出的視頻畫面從平面變得有浮雕感、立體感,甚至像是在太空里、大海里拍出來的,令人驚嘆。
如今,趙鐵夫每日的工作就是看書、做科研、搞創作、拍視頻,甚至有時候因為買設備器材而囊中羞澀。可能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不務正業,但他樂在其中,因為擁抱夢想是他的初心。
趙鐵夫的網絡ID是“地下科學家”,這是致敬他的偶像、同樣不走尋常路的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列文虎克40歲才開始從事科學研究,依然為微生物學的建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趙鐵夫30歲開始轉行科學研究,但他堅信,追逐夢想永遠都不晚,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也會指引他翻山越嶺,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