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文旭
(山東魯碧建材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71103)
我公司5000T/D 熟料線預熱器因長期運行,受高溫、露天環境、化學腐蝕等因素影響,C1-C5旋風筒、下料管、分解爐外殼體等表面原漆膜脫落、銹蝕,其中旋風筒各段銹蝕程度不同,如圖1 所示。

圖1 旋風筒銹蝕狀況
分解爐外壁出現間隔環形銹蝕如圖2 所示。分解爐、煙室下料管外壁漆膜幾乎全部脫落,銹蝕嚴重。

圖2 分解爐銹蝕狀況
旋風筒等銹蝕的主要原因是殼體表面(局部或整體)溫度高,漆膜成分燃燒,漆膜脫落起皮,殼體基體在露天、煙氣灰塵環境下銹蝕、腐蝕。
從圖3 工藝圖可看出,C1 旋風筒體至C3 旋風筒體料煙氣進口處,溫度較低,原殼體外表面漆膜脫落,腐蝕較輕;錐斗和下料管腐蝕明顯。從C3 旋風筒錐斗處開始,溫度逐級升高,直至分解爐,C4、C5 入分解爐和煙室下料管;分解爐漆膜脫落、殼體腐蝕嚴重,錐斗、下料管腐蝕嚴重。各部位溫度基本較高,漆膜燃燒,殼體腐蝕,特別是外殼體外表面漆膜脫落后,Fe 基暴露于露天環境中,表面溫度與氧反應,紅色銹蝕面積較大,隨著設備的長期運行,表面銹蝕程度固化型增加。局部溫度較高,旋風筒內部結構不同,使旋風筒表面溫度不一致,溫差大,局部腐蝕明顯。

圖3 預熱器各工藝點煙氣(含料、塵)溫度示意圖
綜合以上分析,預熱器旋風筒、分解爐、下料管殼體腐蝕的根本原因是各部位溫度不一致,漆膜整體附著力破壞,造成局部脫皮、老化,整片、大面積殼體銹蝕,影響生產安全及美觀。
基于對表面腐蝕的分析,提出針對性的防腐方案。與以往(行業內其他施工方案)比較,所提方案更貼近于精準防腐理念。方案如下:第一,C1~C2 段,因溫度較低,使用300℃耐高溫底漆與面漆。第二,C3~C5 段,使用500℃耐高溫底漆與面漆。第三,分解爐、3 次風管使用800℃耐高溫底漆和面漆。第四,各高溫局部點,選用1 200℃的耐高溫防腐漆料滾涂,干透后,再在表面噴涂800℃耐高溫面漆。此方案是考慮各工藝段溫度不同,提出了綜合防腐的施工方案。
與漆料廠家聯系,確認500℃以下的耐高溫底漆與面漆能生產,但超過500℃以上的高溫防腐漆料不能生產。通過比較選擇,為分解爐、3次風管定制了800℃的耐高溫納米防腐陶瓷漆料。選擇北京廠家生產的1 200℃高溫防腐漆料作為高溫局部點漆料。
因環境不能噴砂作業,所以,使用電動角磨機打磨除銹。由環保、防腐專業施工公司山東藍清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漆料噴涂作業、局部滾涂作業和兩底兩面施工,修復完成后的效果如圖4、圖5、圖6 和圖7 所示。

圖4 旋風筒修復后效果

圖5 下料管修復后效果

圖6 分解爐修復后效果

圖7 整體修復效果
開窯投料運行1 個月后出現以下現象:一是窯體上面閘板殼體外表面(開窯后10d)起皮、漆料脫落。二是C4 下錐斗表面和下料管外壁(見圖8)、C5 錐斗表面和下料管外壁(20d)大面積起皮、漆料脫落。三是最下層分解爐外殼體表面(運行30d)大面積起皮、漆料脫落,如圖9 所示,而其他C1~C3 段旋風筒、錐斗、下料管、煙室外殼體,以及上兩個分解爐外殼體沒有變化。四是原局部高溫處總體沒有變化,但遇雨水處起皮、銹蝕,個別點起皮、漆料脫落。

圖9 分解爐外殼體表面漆料脫落
因離窯體太近,試驗選擇了500℃耐高溫漆料。破壞性試驗說明,此處溫度較高,加之完全置于露天,因此,應選擇具有良好耐高溫性和耐候性的防腐漆。
因局部溫度較高(經溫度儀測試)且溫差大,破壞了漆膜附著力,所以,500℃耐高溫防腐漆料不適應實際溫度點,需要重新選擇耐高溫漆料。
經陶瓷漆料廠家分析得出以下原因:800℃的溫度點能夠滿足分解爐外殼體溫度值,但納米陶瓷漆料脆性大、與基體鐵基附著力差,高溫狀態下,容易起皮、脫落。最初考慮到此問題,但沒有找到能生產800℃耐高溫防腐底漆的廠家,考慮陶瓷防腐漆的優點,選擇了此防腐涂料。然而,該納米陶瓷漆料要求在固化劑(按比例)條件下使用,且對除銹要求較高。但固化劑的成分是苯基材料,不耐高溫,在高溫狀態下會形成顆粒粉末,導致陶瓷漆結構性分裂、脫落。局部高溫處的1 200℃漆料有固化劑組分,造成內部粉末狀,漆料起皮,但起皮面積小,情況不嚴重,這可能與漆料耐高溫及大部分漆料有附著力相關。
施工完成,第一次開窯,投料運行后證明,本次預熱器高溫防腐方案的方向是對的,只是局部高溫及內部結構情況把握不準確,高溫狀態下,漆料沒有突破800℃耐高溫問題。經與廠家商討,為解決預熱器防腐難問題,廠家研究并生產了800℃耐高溫防腐底漆,其單一組分不再使用固化劑。該材料具體的配置改進方案見表1。經停窯按改進方案進行二次施工,開窯投料后,效果具體見表2。新改進方案實施后,殼體表面起皮現象基本解決,但個別處仍有起皮,且分解爐錐體有大面積破皮。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內部結構溫差大,與熱膨脹有關。二是與稀料不專用有關。三是底漆噴涂厚且干燥時間短、面漆干燥時間短。

表1 漆料配置改進方案

表2 新改進方案的實施效果
針對個別處起皮,以及3 次風管防腐試驗,在2 次試驗的基礎上,綜合比對分析認為:高溫條件下,漆料防腐、耐高溫(實際工況條件下)是關鍵,同時漆料要有耐候性。在新材料沒有突破的情況下,要求漆料廠家研究、試驗并生產。其中,900℃~1 000℃的耐高溫單組分(不加固化劑)防腐漆料(參考分解爐錐體接窯處,煙氣溫度工藝860℃),通過模擬管道,按照烤火煤炭加熱、風扇吹風等步驟進行試驗。試驗內容如下:試驗1 為專用稀料+900℃底漆、面漆,無轉化劑;試驗2 為專用稀料+900℃底漆、面漆,有轉化劑。效果:試驗1 無轉化劑效果明顯,漆膜不起泡,如圖10 所示;試驗2 有轉化劑,起泡、破皮,如圖11 所示。結論:定制900℃試驗底漆、面漆、專用稀料的方案效果良好。漆料底漆需要添加耐高溫的防銹劑,以確保停窯、雨水狀況下不返銹,做到徹底改良。

圖10 無轉化劑效果

圖11 有轉化劑效果
結合生產過程工況變化與施工單位、漆料廠家及時溝通,研制出能夠適應工況變化要求的新漆料,以解決旋風筒護板環帶一圈一圈“高溫漆料燃燒”形成的腐蝕問題,以及分解爐、旋風筒錐斗、下料管高溫腐蝕問題。利用下次停窯機會,精準管理、施工和不斷發展新材料,與新技術結合,圓滿完成3 次風管及預熱器個別起皮處的防腐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