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主管中藥師,執業藥師(中藥學和藥學)。云南省藥學會傳染性疾病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云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獲云南省中藥調劑職業技能競賽獎。主要從事中藥調劑,處方審核、點評,以及咨詢工作,擅長中藥用藥咨詢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時常會汗如雨下,稍微一動、爬個樓梯或者吃個飯,汗就嘩嘩地流;他們總覺得懶得動彈、睡眠不足、起床困難,或口干舌燥、頭暈眼花、心慌氣短;他們頻繁咳嗽,卻難以咳出痰液,咳嗽也遲遲不愈,明顯感到氣短。在中醫看來,汗液是心臟的液體,屬于陰性物質,長期出汗會導致陰液損耗,從而出現口干等陰虛癥狀;同時,隨著汗液的流失,氣也隨之散失,長期下來會導致乏力、疲倦等氣虛癥狀。此時,患者既表現出氣虛,也表現出陰虛,即所謂的氣陰兩虛證候。對于這種狀況,我們推薦使用中醫經典名方生脈散治療。
那么,生脈散都有哪些療效呢?它的“經典”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這首方子背后的故事和它的神奇之處吧!
一、生脈散的由來
生脈散的記載可追溯至金代醫家張元素的著作《醫學啟源》,書中提到:“麥門冬,氣寒,味微苦甘,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為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
這個方子雖然簡單,只由人參、麥冬和五味子三味藥材組成,卻因其藥味精煉、配伍巧妙而備受推崇。方中人參甘溫,大補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是為君藥。麥冬甘寒,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生津之效,作為臣藥。人參與麥冬的結合,共同發揮益氣養陰的作用。五味子酸溫,具有斂肺止汗、生津止渴之功,既可輔助人參補固正氣,又可與麥冬協同收斂陰津,作為佐藥,體現了“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的原則。這三味藥材的結合,一補一清一收,使得氣回津生,氣陰兼治,補斂結合,具有顯著的益氣養陰、斂陰止汗之效,從而補氣鼓動血脈,滋陰津以充養血脈,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脈氣虛弱得以恢復,因此得名“生脈”。《醫方集解》曰:“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
生脈散作為一首益氣生脈的代表方,在后世醫籍中多有記載與闡發,歷經數百年的實踐,其療效得到了醫家的認可和充分驗證。
二、生脈散的功效主治
生脈散具有增強氣力、滋生體液和收斂陰液、止汗的作用,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常用方。本方所治氣陰兩虛之證,通常是由于溫暑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熱蒸汗泄、汗出過多而耗氣傷津。肺位于人體上部,主皮毛,因此邪氣首先影響肺部,導致肺氣受損,衛外功能失常,津液外泄,表現為多汗;肺主一身之氣,肺氣受損則出現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等癥狀;當陰傷而津液不足以上承時,則出現咽干、口渴等陰津耗損的征兆。氣虛則脈象虛弱,陰傷常伴有虛熱,舌干紅少苔,脈象虛數或虛細,嚴重時甚至出現“脈氣欲絕”,這些都是氣陰兩虛的表現。長期咳嗽導致肺臟受損傷,所以氣陰不足者也會出現上述癥狀,治療上宜采用益氣養陰生津的方法。
因此,本方主治以下病癥:
(1)溫熱、暑熱導致的耗氣傷陰證。癥狀包括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苔、脈虛數。
(2)長期咳嗽損傷肺臟導致的氣陰兩虛證。癥狀表現為干咳少痰、短氣自汗、口干舌燥、脈虛細。
三、生脈散的臨床應用與成方制劑
隨著現代藥理學和臨床研究的深入,生脈散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包括:
(1)心腦血管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低血壓、高血壓、休克、早搏、房顫、心律失常、結核性心包炎等。
(2)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癥,如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肌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
(3)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感染后咳嗽、非小細胞肺癌、晚期肺腺癌化療毒副反應、肺氣腫合并心力衰竭、老年肺心病等。
(4)其他疾病,如中暑、圍絕經期綜合征、老年頑固性便秘、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多種郁證、輻射致造血系統損傷等。
有研究根據體現疾病中醫證型的現代文獻進行總結歸納,結果顯示:氣陰兩虛證型出現的頻率最高,并且以心臟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所涉及的現代疾病為主要類型;其他如陰虛火旺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老年陰虛痰熱不寐,陰虛毒熱型的肺癌,老年氣虛血瘀型陣發性心房纖顫兼有血瘀,以及陰陽兩虛證型等,在臨床上也可見。以上皆可用生脈散治療。
對于糖尿病(中醫病名為“消渴”)、中暑等與氣陰兩虛相關的疾病,臨床上也可用生脈散治療,發揮益氣養陰的功效。此外,生脈散還被用于輔助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后的氣虛乏力、口干舌燥等癥狀,以及以氣陰兩虛為主要臨床病機的多種疾病。
隨著現代制藥技術的發展,生脈散還被制成多種劑型(如口服液、注射液等):①生脈類成方制劑包括生脈飲(黨參方)、生脈飲(人參方)、生脈膠囊、生脈糖漿(黨參方)、生脈片(黨參方)、生脈顆粒等。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以生脈散為基礎方加減演變而來的成方制劑有黃芪生脈顆粒、燈盞生脈膠囊、冠心生脈口服液、益心舒膠囊、益心舒顆粒等,療效顯著,臨床應用也較多。③生脈類劑型由散劑改為注射劑,如生脈注射液和注射用益氣復脈(凍干)等,臨床常用于治療氣陰兩虛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內分泌失調等病,經藥理研究證實,其注射劑具有毒性小、安全性高的特點。
四、生脈散的應用注意
(1)對于陰虛內熱、氣津兩傷且津液耗損嚴重的患者,推薦使用西洋參替代人參。這是因為人參性質偏溫,可能耗散陰液,而西洋參性涼,能補氣滋陰;若病情急重,應適當增加全方的劑量。
(2)生脈飲的黨參方與人參方在成分上存在細微差異,導致其功效略有不同。黨參方生脈飲性質溫和,不燥不膩,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血壓、改善微循環和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而人參(通常指紅參)方生脈飲藥性偏溫,補氣效果更為顯著,更適合體質偏寒的患者;它還具有養陰生津、止咳潤肺、安神助眠以及增強免疫等功效。若患者血壓偏低,建議選用人參方生脈飲。黨參方和人參方生脈飲各有其獨特成分和功效,選擇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決定,切勿自行隨意使用—只有適合個人的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因此,在使用生脈散、生脈飲或其他劑型前,最好咨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并遵循醫囑或藥品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
(3)生脈散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時以體倦乏力、氣短、咽干、舌紅、脈虛為辨證要點。
(4)若患者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均不宜使用本方。對于久咳肺虛的患者,也應在陰傷氣耗、無邪氣侵擾的情況下,才可考慮適當使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用藥期間,應注意飲食禁忌,避免食用難以消化或過于油膩的食物。
(6)人參(紅參)方生脈散(飲)不建議與藜蘆、五靈脂或其制劑如三七血傷寧膠囊、小金膠囊、平消膠囊等聯用,因為同時服用可能會產生毒副作用或影響藥效;服藥期間也應避免喝茶、吃蘿卜,以免降低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