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4歲的櫻桃有個小小的煩惱——她不能吃雞蛋,餃子餡兒里有一點雞蛋都不行。幼兒園的早餐里有一道用雞蛋、面糊、胡蘿卜丁、芹菜丁和火腿腸丁制作的雞蛋餅,特別受小朋友的歡迎。每次早餐吃雞蛋餅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很開心,但櫻桃卻只能吃特制的面煎餅,這讓她很沮喪。櫻桃的媽媽偶爾會和老師說:“孩子的情況好些了,可以吃一點雞蛋了?!钡@種“好轉”維持的時間通常并不長,用不了多久,她就又只能吃老師特別準備的食物了。那么,小櫻桃的煩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都是食物過敏“惹的禍”
其實,櫻桃是對雞蛋過敏。只要一吃雞蛋,櫻桃的前胸、后背就會長疹子,渾身發癢。如果忍不住嘴饞,大量食用蛋糕、餅干等含雞蛋的食品,還可能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那么,為什么櫻桃偶爾能吃點雞蛋呢?這是因為隨著孩子長大,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可能有所減輕。因此,一般情況下,過敏患兒每隔一段時間可在醫生指導下少量食用致敏食物,觀察機體反應。如果過敏反應持續,則應重新規避相關食物。這也是櫻桃偶爾能吃雞蛋,但短時間后不能再次食用的原因。
食物過敏指攝入某種食物后引發的異常免疫反應。食物過敏的發病機制包括IgE(免疫球蛋白E)介導,非IgE介導和兩者共同介導的免疫反應。多數患者的食物過敏與IgE介導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某一過敏原首次進入人體后,身體會產生針對該過敏原的特異性抗體IgE,導致過敏反應。如果人體再次接觸該過敏原,可再次產生異常免疫反應,引發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統等的不適癥狀。如果癥狀嚴重、搶救不及時,可導致喉頭水腫、呼吸困難、休克等嚴重后果,甚至導致死亡。目前,全球約有2.5億人被食物過敏問題所困擾。
容易導致兒童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含麩質的谷物如小麥、黑麥和大麥,以及魚、蝦、貝類。雞蛋、牛奶、小麥等食物是嬰幼兒斷奶后的主要食物。有些小寶貝一吃這類食物就過敏,真是“癢在寶貝身上,疼在父母心里”。
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有區別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都是人體對攝入食物產生的不良反應,二者的癥狀有些相似,但致病機理不同。食物不耐受是諸多因素導致的機體消化功能缺陷,與免疫反應無關。比如,很多中國人有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原因是消化道內缺乏乳糖酶,無法被消化的乳糖在結腸中由細菌分解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和脂肪酸,導致腹脹、腹痛、排氣增加甚至腹瀉等癥狀。部分果糖不耐受者食用果糖含量高的水果,會發生腹脹、惡心、打嗝等癥狀。
令許多家長懼怕的“蠶豆病”也是一種食物不耐受的情況。由于患者身體里缺乏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進食蠶豆會造成惡心、嘔吐、黃疸、頭暈等溶血癥狀。如果孩子食用蠶豆后出現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食物過敏常開始于嬰幼兒階段
由于嬰兒、低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剛剛開始接觸各類食物,因此是食物過敏的高發人群。臨床數據顯示,多數食物過敏患兒在2歲之前首次發病。過敏不僅會導致身體的不適反應,限制患兒的飲食選擇,還會對其身體健康造成更長遠的影響。
研究發現,食物過敏的嬰幼兒,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食物過敏和哮喘、過敏性鼻炎的發病機制相似。而且,食物過敏可誘發氣道高反應性,誘發或加重哮喘與過敏性鼻炎。發生食物過敏的年齡越小、反應越強烈,患兒對吸入性過敏原的反應就會越敏感,出現哮喘、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就越高。研究表明,嬰兒時期對牛奶過敏的患兒到10歲時,約有40%發生哮喘,30%發生過敏性鼻炎。
食物過敏的診斷方法
現有的食物過敏診斷方法包括了解詳細病史、皮膚過敏原點刺、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和口服食物激發試驗,但這些診斷方法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有限。嬰兒對皮膚點刺試驗不敏感,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雖然敏感度高,但特異性有限。也就是說,如果寶寶對其他物品、食物過敏,也可能在某一類食物的過敏試驗中表現為陽性。而且,目前擁有批準文號的食物過敏原檢測試劑種類有限,數量遠遠少于常見食物的種類。
口服食物激發試驗被稱為是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標準”,指讓患兒服用少量疑似的食物致敏原,引起較輕的過敏反應,以確認過敏食物,但一般只適用于過敏反應比較輕微的患兒。
食物規避可有效避免過敏
但不合理規避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如果嬰兒發生食物過敏,最好的“治療辦法”不是查明過敏原,而是在經過醫生問詢病史、了解日常飲食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食物規避試驗。即對懷疑致敏的食物,嚴格規避2~4周,并仔細監測和評估避食結果。對于稍大一些的患兒,家長可記錄患兒每次食物過敏發作前的飲食信息,包括食物種類、數量、食用時間等。通過記錄分析食物和患兒癥狀之間的關系,找出可疑食物并進行規避。
嚴格回避可能的致敏食物,能有效避免過敏風險。但部分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發生過敏,會不自覺地擴大“食物禁區”。如果飲食種類長期單一,可能導致患兒營養不良,甚至發育受限。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過敏情況,不斷嘗試,盡量減少禁食種類,定期調整回避性飲食的治療時間,并尋找合適的替代食物。比如,對牛奶過敏的患兒,可進行母乳喂養,但母親需禁食牛奶及其制品。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患兒可遵醫囑食用水解配方奶粉。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這樣做
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持續以母乳喂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6個月后,應在繼續母乳喂養的同時,根據發育情況為孩子適當添加輔食,輔食應以米粉為主,同時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研究發現,嬰兒期攝入多種食物種類可以增強口腔適應能力,刺激味覺發育,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