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晶晶

查看TikTok賣家中心的后臺訂單,是張贊每天早上的固定動作。
她最開心的時刻莫過于,一覺醒來,后臺收到上百個訂單,再看著打印機一張接一張地吐出快遞面單。
2023年4月,張贊在美國洛杉磯入駐TikTok Shop,做起美妝品類的跨境電商生意。
抓住這個商機源于她和朋友的一次交談。朋友主營海外倉,其作為跨境電商物流中轉的重要環節,承攬著許多電商平臺的快遞包裹,也包括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Amazon。
一些在Amazon上開店的中國賣家捕捉到,Amazon上的投流效果越來越不理想,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他們注意到,日活躍用戶數超10億的TikTok,有望成為新風口,朋友建議她用經濟學博士和大學教授的背景去研究TikTok。
2023年跨境電商最矚目的風,是Temu刮起來的。它以“Team Up, Price Down(拼著買,更便宜)”為自己命名,又花重金在美國超級碗的廣告屏上一遍遍地喊出“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百萬富翁一樣購物)”的口號,并以邀請好友免費領禮品的方式,送出千萬美元的贈品。
經此一役,美國人迅速認識了這個問世不到半年、登陸美國僅4個月的新購物平臺APP。一年半內,Temu就在全球鋪開了49個站點,并增加了在2024超級碗的廣告投入。
趙晉在2023年6月入駐Temu,頭幾個月里,不費什么力就“爆單了”,上線的32款商品一度出現近2000單的日銷量,“有的商品,利潤高到我都覺得離譜”。
TikTok和Temu,連同十年前先一步出海的Aliexpress(速賣通)和SHEIN,并稱“出海電商四小龍”。它們深入東南亞、去到日韓歐美、抵達巴西,在海外遍地開花,也備受關注。
咨詢機構Cargo Facts Consulting稱,四家跨境電商日均發出超1萬噸商品,可以裝滿108架波音777貨機。如今,這個數字仍在增長。
美國國會報告說,SHEIN和Temu向美國發送的包裹數量之龐大,已經推高了亞洲樞紐的空運成本,使得以往的空運非高峰時段幾乎消失。一家貨運代理公司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總監形容,比起紅海的緊張局勢,中國跨境電商對航空貨運的影響更大。
另一邊,電商巨頭Amazon開始下調平臺傭金,給入駐的賣家發去“降價”建議郵件,在2023年首次延長了“黑色星期五”的購物促銷時間,被認為是對挑戰者的回應。
以“出海四小龍”為代表,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不只是輸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比傳統外貿更進一步的是,它們正通過輸出原創的營銷模式和經驗、完善供應鏈管理,在國際市場創造新的突破。
海外巨浪翻涌,經驗無法簡單地復制,可觀的增長數字背后,既需要克服現實風險和掣肘,更有對成本和利潤的精打細算。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報告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表示: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優化海外倉布局,支持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
事實上,數萬商家、各跨境電商平臺,正處在激烈的競爭中,但大體上,我們相信,在規則的框架里,回報比風險大。
“其實做跨境電商比國內電商更簡單。”趙晉對南風窗說。這也是來自不同跨境電商平臺、多位商家的觀感。
他們眼中的“簡單”,很大程度得益于“全托管模式”。這一由Aliexpress最先推出的平臺服務,簡化了跨境賣家的操作流程。
以Temu為例,趙晉扮演著類似供貨商的角色,只選款上架、補貨、就近發貨到平臺指定的國內倉庫,至于選品、定價、運營推廣、倉儲、出口報關、海外配送、客服、售后等環節,都由平臺負責。
美國國會報告說,SHEIN和Temu向美國發送的包裹數量之龐大,已經推高了亞洲樞紐的空運成本,使得以往的空運非高峰時段幾乎消失。
這意味著,走全托管模式的中國賣家們,既不需要出國門,也不需要懂外語,憑借更低的入駐門檻,平臺可以迅速收獲一批供應商,乃至找到或許缺乏運營銷售經驗、但更具價格和品質優勢的廠家。
區別于傳統外貿走海運,全托管模式下,四家跨境電商的快遞包裹,主要從中國空運至海外倉,再進行本土配送—他們用更高的跨國運輸成本換取更短的配送時長,以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要。
空運成本高昂,但與此同時,Temu們卻打出一條連衣裙低至9.99美元且包郵的價格。這在海外市場引發了猜疑:商家和平臺究竟怎么掙錢?
“我喜歡將我們的模式稱為‘按需生產。”SHEIN的全球戰略和企業事務主管彼得解釋,“我們和能進行小批量生產的廠家合作,生產10—100件,投放到市場上做銷售測試,從中找到受歡迎的款式,再進行大批量快速生產。這讓我們更好地盈利,也避免了庫存積壓和浪費。”在中國,SHEIN的供應鏈模式也被稱為“小單快返”。
SHEIN的供應鏈中心位于廣州番禺,這里有最大的紡織面料供應市場,也集中著眾多制衣工廠。它們當中保留著小規模制衣生產模式,擁有經驗豐富的制衣工人,支撐起快速生產的能力,更有空港優勢,和“快時尚”高度適配。
除了供應鏈,平臺也能通過另外的方式降低成本。比如,發往同一美國郵政編碼或地區的包裹會在中國合并打包,再發往美國,從而省去在美國進行分揀的步驟和相應的成本—以平臺為主的“全托管模式”再次發揮作用。
“受益于供應鏈中的預分揀,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更低的送貨成本,因為他們的工作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美國一家主營快遞派送的物流公司CEO安迪·懷廷說。
憑借短視頻,TikTok在全球積累了10億用戶,從東南亞火到了美國,也從娛樂向電商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不同于Temu和SHEIN需要高額廣告營銷投入,從外部獲取流量和訂單,TikTok自己就是個流量池,全托管模式之下,TikTok Shop不僅有更低營銷成本的優勢,變現也更為直接。
去年4月,美區的TikTok shop本土店已經閉環。張贊說,頁面上開始出現購物小黃車,用戶可以直接在平臺內下單。在此之前,TikTok只起引流作用。TikTok電商刺激消費的手段,主要靠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在海外,這是相對新穎的營銷模式。
“中國的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是領先的,Amazon還是傳統電商為主。”張贊解釋,“傳統電商是先有需求,再去搜索選擇。對商家來說,要想讓用戶選到你,需要競價排名。直播和短視頻電商不一樣,我今天沒有想買杯子,但是看到了短視頻里的杯子很漂亮,主播介紹得非常好,讓我覺得自己的確需要一個杯子。”
在洛杉磯線下禮品店的一條貨架標語里,張贊更直觀地感知著這份消費沖動的來源:“TikTok made me buy it。”
2023年,Temu以狂飆和不差錢的打法最為搶眼。
除了超級碗,分析機構MediaRadar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Temu的廣告支出同比增長10倍,76%的廣告支出投放于社交媒體。Meta廣告資料庫顯示,Temu在該平臺上投放了2.1萬條廣告,是Amazon的10倍。
與此同時,Temu一邊許諾賣家“0元入駐、0傭金、0扣點”,甚至補貼物流費;一邊給買家“免運費、30天價保、90天內免費退貨”的優惠;而狂攬用戶的Temu尚未盈利,參考國內的拼多多,在虧損5年之后,首次單季度盈利。
進入2024年,相比續上2024年超級碗的營銷狂飆,在提升用戶體驗上,Temu要穩健得多,商家感受最明顯的是“集中罰款”和“下架商品鏈接”。
“2023年底,平臺出了售后5倍罰款規則,許多賣家叫苦連天。”Temu商家麥琪說。趙晉告訴南風窗:“5倍罰款針對的是產品質量問題,平臺直接扣罰,1月份,大家被罰得都比較重。”動輒數萬元的罰款之下,賣家們有虧有掙。
“這也間接告訴我們,平臺開始價格質量兩手抓了。其實平臺對賣家的要求就一點:價低質高。所以對廠家來說尤為利好,低價產品就有流量傾斜。可一旦品質評分低,立馬下架。”麥琪說。
TikTok同樣小心謹慎,要求嚴苛。
“在美區,TikTok不允許用虛擬倉發貨,很多人之前都走過這個彎路。”張贊解釋,虛擬倉是指發貨地址和物流軌跡顯示在美國,但實際從中國發貨。物流信息既不真實,時效也不可靠。“后來TikTok發現了,就把用虛擬倉發貨的店鋪封掉了。”
平臺對賣家的要求就一點:價低質高。
“平臺還制定了非常多且嚴格的規則,有時店鋪莫名其妙就被后臺機器人封了。”張贊補充道,申訴解封也不容易,除了人力不足,平臺審核材料的真實性時,也顧慮AI造假的風險。張贊咨詢過平臺,對方坦言,嚴格要求是為了合規,以更好地融入市場。
TikTok的這份謹慎乃至嚴苛,是此前挫折換來的經驗。
印尼是TikTok試點電商的第一站。這個人口過2億的國家,是TikTok Shop的重要市場。然而2023年10月,印尼出臺新規,禁止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購物交易,當地政府提出多重監管,TikTok不得不暫停在印尼的電商業務。直到12月,在強化本地合作且同意收購、投資兩家印尼本地電商企業之后,TikTok電商才重返印尼。
2023年8月,巴西的稅改新政給所有跨境電商帶來一場稅費風波—對所有入境包裹征收17%的進口環節流轉稅,售價50美元以上的包裹需要加收60%的進口綜合稅,開始增加跨境電商和消費者的支出。在美國,也有聲音重提:取消對800美元以下小額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
高歌猛進和低調慎行的張弛之間,平臺走出了不同的風格。
過去十年間,SHEIN受益于對“柔性供應鏈”的低調、高效執行,而2022年開始,它開始向外界解釋:為什么我們的業務與眾不同?它如何徹底改變服裝生產流程的某些方面以實現非常低的價格,并且以可持續的方式做到?
“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我們的品牌運作方式存在很多誤解,我們正嘗試解開誤會。”SHEIN的全球戰略和企業事務主管彼得在受訪中說。
2022年,這家公司邀請了有影響力的TikTok達人參觀它的中國工廠,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各自的見聞。盡管這一行動也受到指責,但彼得回應:“他們只是誠實地報告在旅途中看到的情況,不該因此受到攻擊。”
超越經驗的商業突破,如何讓人信服,這是“創新者的窘境”。
2023年,跨境電商在“黑色星期五”卷出了新高度。
TikTok Shop盯著Temu,一位TikTok電商業務員工對媒體透露,“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Temu比價,Temu一旦有任何舉動,TikTok都會立刻跟上”。
Temu盯上Amazon,直接把廣告打到了它的首頁上。

平臺需要流量,大力營銷賺足吆喝后,變現轉化是利潤的關鍵。
競爭性數據分析網站Similarweb提供了一個冷峻的信息:2023年10月,SHEIN、Temu在美區的訪問量有明顯增長,但轉化率處在4%的水平,而新增流量平平的老牌巨頭Amazon,訪客轉化率達56%。
比起觀望的大品牌,中小型商家最先涌入Temu和TikTok Shop,幾場促銷過后,入駐了多家跨境電商平臺的麥琪,有了更直觀的利潤對比,從中摸清了平臺的調性。
“Temu上面的利潤空間幾乎被壓到了極致,賣家供貨價是跟1688比價的,也就是平臺要求不能高于1688的價格,利潤基本不高;SHEIN給的利潤稍高,但壓價也比較厲害,跟Amazon沒法比。”另一位做服裝跨境電商的運營人士,也對南風窗給出了和麥琪相同的排序。
“全托管模式,利潤真的不要太低,留30%利潤,除去人工、場地所剩無幾,要想賺錢,還得做利潤高的產品,搭配部分低價引流款。”麥琪補充道。
“全托管模式”讓賣家省心,但也失去了諸如定價的話語權,而懂電商運營和供應鏈管理的商家,也在爭取主動權和更高的利潤。
出海電商的突圍賽才剛剛開始,商家和各平臺也加速迭代。
平臺迭代的表現之一是Aliexpress推出“半托管模式”,之后又有“第三方自運營”,給賣家騰挪了更大的自主運營空間。Temu、SHEIN也引入了類似的運營模式,豐富商家生態。
2023年10月,SHEIN、Temu在美區的訪問量有明顯增長,但轉化率處在4%的水平,而新增流量平平的老牌巨頭Amazon,訪客轉化率達56%。
同時,各平臺都在“本地化”上發力,以助力當地的行動、換取更多的信任和生存空間,讓自己區別于打破平衡的“攫取者”。
這份努力表現在,像TikTok那樣扶持本地達人、招聘本地員工、在印尼與本地電商合作;或是像速賣通那樣重視知識產權合規、凍結違規賣家的賬戶;以及SHEIN在當地建倉,以及對尋找本地品牌供應商合作、共同掘金全球市場的承諾。
直播帶貨是海外消費者最陌生的電商形式,它的突破和阻力也是觀察跨境電商的一個窗口。
賈思敏是面向英國區的一位TikTok電商主播,許多個凌晨里、隔著7個小時的時差,這個“95后”中國女孩上線直播帶貨,向英國人推銷中國的珠寶首飾,用英語說滿五六個小時—跨境直播電商里,這是難度系數很高的領域。
成為跨境主播的2年多里,賈思敏意識到,說好英語、體力充沛只是入行門檻,跨境電商直播的真正難點在于:怎么讓海外消費者,隔著屏幕建立對中國主播的信任,“信任到愿意為你掏錢,而且不是小錢,是幾十鎊(1英鎊約合9元人民幣)的價位”。
每天都有新的觀眾,賈思敏總是能在評論區里,看見歧視的言論,稱直播間里的商品是不值錢的爛貨,攻擊她“不要在這里騙錢”。
在她“直播5個小時,8000英鎊成交額”的銷售紀錄里,贏得信任幾乎沒有捷徑。需要她用英語說服觀眾,這些產品值得買,配合運營團隊預設的營銷技巧和話術,促成交易。賈思敏說:“節奏把控對了,就是一波成交。”
當成交額數字實時跳動上漲,賈思敏不斷確信自己走對了;而當回購的客戶穩定了半數以上的成交額,一位有600萬粉絲的白人短視頻博主自發推薦她的直播間為其引流,賈思敏有被充分信任的感覺。
電商的出海征程上,信心和信任是最可貴的。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趙晉、麥琪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