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母親的財產(chǎn)

2024-03-20 09:27:17李寧豫
雪蓮 2024年1期

【作者簡介】 李寧豫 ,70后,河南許昌人,深圳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雪蓮》《特區(qū)文學(xué)》《椰城》《寶安文學(xué)》,現(xiàn)居深圳。

失 去

70歲那年,我媽隨我弟弟搬進(jìn)了新房,她失去了屬于她的幾乎所有可稱之為財產(chǎn)的東西。

新家配置了全套新家具新家電,她原有的東西——70年代的五斗桌、縫紉機(jī),80年代的落地電風(fēng)扇,請木匠訂做的大衣柜、高低柜、三人皮革沙發(fā),后來又添置的組合柜,以及跟隨了她幾十年的鍋碗瓢盆,和那個張了口的大案板,都陪著那套90年代末買下的90平米沒有電梯的二手小套房租給了別人。搬進(jìn)新房,老媽說,感覺像是住進(jìn)了別人家。我批評她說,你就不能有點主人翁精神?

但她覺得她不是房子的主人,除了衣物,她覺得這里的每樣?xùn)|西都不屬于她,房屋產(chǎn)權(quán)在孩子名下,物業(yè)費水電費都是孩子交,屋里的電器她好多也不太會用?,F(xiàn)在的電視跟過去不一樣,不是調(diào)臺,而是選“塊”,她越看越糊涂,兒女不幫忙,她就不知道該怎么辦。

過去兜里還有錢,現(xiàn)在連錢也用不上了。春節(jié)取出來的一疊百元大鈔,她鄭重地放在床頭柜里,兩年過去,除了給孫輩們發(fā)壓歲錢用了一些,剩下的一直沒動,都快變成文物了。

還有手機(jī),一個老掉牙的老年機(jī),跟寶貝似的,那是她跟世界唯一的一點聯(lián)系,盡管她也很少用。我曾試圖給她換成智能手機(jī),手把手教她怎么打電話、接電話,怎么點開微信加入我們的聊天,最后發(fā)現(xiàn)都是徒勞。除此之外,真正屬于她的東西就剩不多的幾件老物件了,15年的手表,40多年的縫紉機(jī),50多年的老相冊,孩子們不清楚它們的底細(xì),也沒有處置權(quán)。當(dāng)然,孩子們也沒有興趣去處置。

搬家的時候,我媽不知道怎樣跟自己告別,也不知道怎樣在別處找到自己,她夢游一樣在新家和老家之間徘徊,別扭著勁,終于在我弟弟惹她生氣的時候,落了定。

“我不搬了,我自己住這兒?!?/p>

弟弟勸不動,拿床單把老媽的東西一股腦包起來,扛上就出了門。

我媽沒辦法,跟在后頭。她以這樣一種類似逃荒的形式完成了喬遷,也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減法。她兒子肩上扛的,是她幾十年物質(zhì)積累的0.01%,剩余99.99%留在了身后,成了她的身外之物。

從此,我媽開始了她的漂泊,一會兒漂在兒子家,一會兒漂在女兒家,所漂之處,一張床,一扇柜子,兩個抽屜,放著她的四季衣物,幾片藥,一個老花鏡。床頭柜上一張照片,上面是她的母親和她的大哥,一個走了二十五年,一個走了三年。

手 表

五一回老家,老媽專門戴上了她的手表,我在心里翻了個白眼。

老媽沒擁有過什么值錢的東西,如果說有,手表算是吧,還不止一塊。當(dāng)然,這個值錢只是相對她本人的收入水平來說的。第一塊是20世紀(jì)60年代中期買的,40多塊錢的一塊女表,還是托同事在部隊的老公的關(guān)系。當(dāng)年手表是稀缺貨,沒點門路搞不到,所以能有一塊手表戴在腕上,可拽了,不但證明自己有點錢,還能證明自己有本事。可惜便宜沒好貨,沒多久就壞了,把媽給心疼的,更刻苦地節(jié)衣縮食。后來她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jī)會,一個男同事急用錢,著急出讓手表,我媽義無反顧就給買了下來,上海牌機(jī)械手表,原價轉(zhuǎn)讓,120塊錢。120塊!小時候我對巨款的對標(biāo)就來自這兒。

為一塊男式手表,還是原價二手,我媽也愿意花掉她的所有積蓄。就我對媽的了解,她不是一個為東西可以搭上所有錢的人,所以她這樣的壯舉讓我挺驚訝的,“那時候,想買買不到的?!笨磥砥尕浢媲?,人會變得勇猛得多?!斑@么大的決定,你沒征求我舅舅的意見?沒征求我姥姥的意見?”“沒有?!笨磥砥尕浢媲?,人還會變得有主見。

一塊二手男式手表,成了我媽結(jié)婚時最值錢的陪嫁,也自然成了我爸的東西。這塊表我爸戴著戴著便不知所終,是丟了還是壞了還是送人了,我媽也不清楚。

現(xiàn)在這塊表是十多年前在美國二女兒家時,二女婿送的圣誕禮物,這是老媽這輩子收到的最正式最貴重的禮物了,所以在她心目中占據(jù)很重要的位置。手表長方形,有一大一小兩個表盤,大的是機(jī)械表盤,小的是數(shù)字表盤,可以幫助老媽同時掌握兩個時區(qū)的時間。手表除了中間換過一次電池,沒出過什么狀況,換電池的修表師傅跟老媽說,這可是一塊好表啊。這句話老媽很受用,那可是專業(yè)認(rèn)定。

這幾年,預(yù)計電池快到服役年限了,老媽念叨了好多次,深圳這兒哪里有修表的?

修表的?我也不知道。深圳這么大,修表店還有嗎?

當(dāng)然我也沒當(dāng)回事,沒事修什么手表嘛。老媽中風(fēng)后,手表就很少戴了,皮質(zhì)表帶上下兩層也張了嘴,我覺得差不多可以歸為古董了,放好不丟就行,還管它電池作甚。耐不住老媽多次提醒,我用哥倆好把表帶粘好,放在老媽床頭,讓她隨時觸手可及。媽也沒有辜負(fù)這塊手表的默默陪伴,沒事就拿出來看看,發(fā)發(fā)呆,然后放回去。

該換電池了。她又說。我嗯一聲,表示我聽到了。

老媽每天的活動僅限于曬太陽、吃飯、睡覺、上廁所,以及看電視,除此之外就是看時間。電視正上方的墻上掛著一個時鐘,看電視一點不耽誤看時間。手邊還有一個老年手機(jī),不看電視的時候,媽就擺弄手機(jī),手機(jī)時不時會響一聲,一個男聲字正腔圓的標(biāo)準(zhǔn)普通話:上午十點零八分。下午四點十五分。

有段時間老媽突然要給她的手表一個交代。

那天跟我說,這表你拿去戴吧?

我?我金屬過敏,戴不了你知道的。這是真的,牛仔褲上的金屬扣、眼鏡腿上的金屬架都會讓我的局部皮膚起紅疹,這個理由拿出來表示拒絕斬釘截鐵。我兒子回來,老媽又把手表拿出來,要傳給外孫,大學(xué)生毫不遲疑,我不要,女式的。再說我戴表干什么?

送不出去怎么辦?自己戴吧。就天天戴上,手邊放著手機(jī),抬頭就是時鐘,一個不能自主出門的老太太煞有介事地戴個手表,多少有點滑稽。而且每次戴手表還很費勁,本來手就不靈便,再加上單手扣表帶本身又有難度。戴了一段時間老媽就不戴了,因為的確有點費事,而且,也的確沒啥用。

沒想到這次回老家老媽又想起戴手表了。戴就戴吧。我過去幫她把表帶扣上,推出輪椅。早上8點多的高鐵,時間緊迫。

五一節(jié)人比平時多了不少,到了檢票口才知道直升電梯在對面,又?jǐn)D過人群折返,進(jìn)站下到站臺,發(fā)現(xiàn)二車廂在遙遠(yuǎn)的天邊。我推著老媽從十二車廂匆匆往前趕,想看看時間,卻騰不出手掏手機(jī)。突然想起來,老媽不是戴著手表嗎。我推著輪椅,媽媽坐在上面戴著手表,有動力有導(dǎo)航,咋這么順?biāo)炷?!焦躁消失,我覺得腳步都輕盈了。

媽,看看表幾點了?媽抬起手腕。8點35。

走過兩節(jié)車廂。媽,幾點啦?8點36。

按這速度,沒問題。

老媽神采奕奕,這塊手表這么重要,讓她此刻特別有面子。

高鐵在飛馳,我和老媽坐在臨門口的兩座上,乘務(wù)員幫我們安置好了輪椅。我安逸地在手機(jī)上寫著日記,重點記錄剛才手表的事跡。

然后我突然意識到了。

“媽,你戴上表是要回去換電池的吧?”

老媽認(rèn)認(rèn)真真地點點頭?!澳莻€店在中國銀行旁邊,不知道現(xiàn)在還在不在。”

中國銀行在老家門口沒多遠(yuǎn)的十字路口,回去第二天我們就去了那家鐘表店。店的位置一直沒變,只是門臉變洋氣了,前店除了賣表,現(xiàn)在也賣手機(jī)。店后面諾大一個柜臺全部都是鐘表零件,柜臺上,一盞臺燈,一副單筒眼鏡和各種大小鑷子、起子、彈簧、螺絲,老板黃先生守在這里有40多年了,頭發(fā)花白,臉膛紅潤,散發(fā)著一個專業(yè)匠人的穩(wěn)妥,就是他曾對我老媽說,這可是塊好表啊。

看到修表這樣的老行當(dāng),就像翻開了一本古籍,時間的厚度撲面而來。在這個小縣城,老行當(dāng)也不能輕易找得到,不過隨便一打聽,縣城的老戶們還是能給指個準(zhǔn)確的位置,比如那家做手工雞蛋糕的老作坊,有祖?zhèn)髋浞降馁u醬牛肉的院子,以及彈棉花的老街面。幾年前,老媽在老家把我留下的棉被都給翻新了一下,她抱了兩床棉被找到彈棉花的老店,新被里新被面,加了好多新棉花,合成兩床兩米寬的大厚被子,千里迢迢給我寄到深圳。我說,不用不用深圳哪里用得上?但沒用。結(jié)果那年冬天深圳奇冷,還落了雪(雪粒),那床大棉被實實在在地告訴了我什么叫暖和。

眼前這個紅光滿面對人半冷不熱的修表師傅,我媽早在20年前就跟他打過交道,言語交流不多,平時也幾乎想不起他的存在,要用的時候,舉步就能到,而且100%保證他就在那個柜臺后面。他不像磨刀師傅那樣渾身末路的悲愴,人家的坐騎可是寶馬。傳統(tǒng)手藝一旦對接現(xiàn)代時尚,又不能被現(xiàn)代科技取代,那就是時代的寵兒了。

黃老板把表接過去,戴上單筒眼鏡研究,說,電池不著急換,還能用一段時間。

老媽說,換了吧。

我說,換,換,表帶也換,這趟回來一半目的就是換電池哩。還有一句話沒說,電池?fù)Q了,老媽接下來才會靜心過日子。

新電池和新表鏈,一共花了180元。手表指針好像陡然有了精神。我想,回頭手表背面貼個膠帶,我戴吧,戴在腕上每天高調(diào)地讓老媽看到。

縫紉機(jī)

縫紉機(jī)的故事本來很簡單,最后卻變得十分復(fù)雜。

縫紉機(jī)比我小一點,我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父母買了一臺,最初是開封產(chǎn)的,爸媽覺得不是大牌子,不好。一個遠(yuǎn)房姑父在四煤礦的供銷社上班,他把縫紉機(jī)拉到礦上的商店,幫爸媽換回一臺上海牌(又是上海牌,70年代全國的最大牌就這倆字了吧)??p紉機(jī)不用的時候,機(jī)頭埋在面板下,那面板原木色,油光锃亮,光滑堅實,堪比現(xiàn)在的高級木質(zhì)地板,機(jī)頭黑亮,每次沉甸甸從面板下取出來,蓬蓽生輝。多數(shù)時間縫紉機(jī)起著床頭桌的作用,但待遇可不是桌子能比的。一塊棉布疊幾層蓋著,過段時間,我媽會把機(jī)頭取出來上點縫紉機(jī)油。幾十年過去,縫紉機(jī)嶄新如初。

用縫紉機(jī)車線縫紉,中原人給了一個專用的動詞叫dāo,跟縫的區(qū)別在于,那是手工動作,這是機(jī)械動作,而且體現(xiàn)了迅猛快速的動感,甚至還有點象聲詞的意思。我媽dāo過衣服,dāo過補(bǔ)丁,dāo過被罩,后來市場繁榮,我媽只剩下dāo鞋墊了。

我媽沒什么愛好,做鞋墊勉強(qiáng)算一個。用舊棉布,打漿、粘合、晾曬、剪裁,為了美觀,用新買的白棉布做表,在縫紉機(jī)上一圈一圈密密地dāo線。跟買來的鞋墊比,我媽做的鞋墊線密、厚實,還好看。也有純手工的,包括十字繡的綠葉紅花。一做就是幾十雙,兒子閨女,媳婦女婿,孫子外孫,統(tǒng)統(tǒng)都有份。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突然都不習(xí)慣墊鞋墊了,老媽做的鞋墊從供不應(yīng)求轉(zhuǎn)為滯銷品。我家到現(xiàn)在還存著一大摞,新的舊的都留著。之所以沒扔,也純粹是因為那是老媽用縫紉機(jī)一腳一腳踩出來的,或者一針一針納出來的。老媽也不再像前幾年,時不時觀察一下我們的鞋子,問一句,你咋不墊鞋墊?我再給你做幾雙?

縫紉機(jī)也就徹底歇下來了。

那天陪老媽散步,我突然想起了縫紉機(jī)。老房子連帶舊家具整體租給別人好幾年了,我第一次想起這件既非家具又非家電的故舊。

賣了。我媽輕描淡寫地說。

賣了?我大吃一驚,媽,你不要了給我也行啊,那可是古董啊!賣了多少錢?

100。

那跟白送有啥區(qū)別?

洶涌的情意頓時開始泛濫,真的是“失去了才覺得珍貴”。我出嫁前,我們可是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那臺漂亮的機(jī)器如果有靈魂,它一定記得我小時候的樣子,記得我青春的氣息,它陪伴我們從鄉(xiāng)村到縣城的幾次輾轉(zhuǎn),那張齜牙咧嘴的舊桌子都還在,它怎么就被賣了!

媽,你怎么舍得?。∥彝葱募彩住?/p>

我媽無動于衷。好多年都不用了,你桂芳姨的一個親戚說要,我也不好意思不給她。

事情大概是這樣。一個中年婦女敲開我媽的房門,笑哈哈地說,桂芳是俺姨,今兒我來拉縫紉機(jī)。我媽腦子轉(zhuǎn)得慢,當(dāng)她還在思考對方是誰,對方怎么找到機(jī)電公司家屬院1排1棟2樓西門的時候,她已經(jīng)沒有時間反悔了。

中年婦女是桂芳姨遠(yuǎn)方外甥媳婦的姐姐。因為是桂芳姨牽的線,我媽也算爽快。遠(yuǎn)方親戚臨走,塞給我媽一百元,我媽說,不要錢,不要錢。對方就把錢收回去了。后來桂芳姨把一百塊錢還給我媽,算是完成了這筆交易。

桂芳姨和我媽是同事,也是五十年的鐵桿,她年輕時遇車禍造成腰部以下截癱,常年臥床,我媽隔三岔五就去看望,一個坐在床上,一個坐在床邊的椅子上,聊一天。這個習(xí)慣一直持續(xù)到我媽腦溢血。最近的一次,桂芳姨由保姆推著來看我媽,兩人一人坐一輛輪椅,在小區(qū)院子里聊到黃昏。桂芳姨性格開朗,幾乎是我媽的精神導(dǎo)師。我媽生病后,在輪椅上度過了大半生的桂芳姨開導(dǎo)說,“活動活動,活著就是要動”。

那天我隨口說,媽,十一放假了我們回老家吧?沒想到我媽竟然眼放光芒,明顯變得高興了。嗯……好啊。

我問,想家了吧?老家畢竟有自己的兒子,還有老街坊。

結(jié)果我媽說,我要回去要我的縫紉機(jī)。

我的吃驚程度超過了聽說縫紉機(jī)被賣掉的時候。已經(jīng)給人了哪里有再要回來的道理?

我媽不管,她說縫紉機(jī)本來就是她的。

怎么要?

找你桂芳姨,她知道在哪兒。

要回來干什么?放哪兒?

媽不回答,但她鐵了心要要回她的縫紉機(jī)。人年紀(jì)一大,特別是再生個病,就不論理了。

怎么想起縫紉機(jī)的?看電視劇看的。媽喜歡看家庭年代肥皂劇,最喜歡那種穿著粗布衣扎著麻花辮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的故事。最近她老是在劇里看到縫紉機(jī),越看越想念。

我心說,命運啊命運。

就在幾個月前,我媽最要好的朋友桂芳姨去世了,新冠疫情期間,街區(qū)封閉管理,桂芳姨不能像平時一樣讓保姆推著出門逛街,閨女也不能去看她,春暖花開時節(jié),褥瘡舊疾復(fù)發(fā),醫(yī)院回天無術(shù)……桂芳姨彌留之際對女兒說,閨女,救救我……她跟我媽那次夕陽下的告別成了她們的最后一面。

怕老媽傷心,我一直瞞著她,偏偏這時候,她想起了縫紉機(jī)。

好想說,晚了,媽,六年了,為什么你早點不想起來呢?

半個月過去,老媽還沒忘,一個月過去,絮叨得讓人難以招架,我終于忍不住,幫她撥通了桂芳姨的電話。當(dāng)然,是空號。

這回該死心了吧?

沒有,媽更頻繁地催我聯(lián)系桂芳姨的女兒小敏,這次她掛心的已經(jīng)不單單是縫紉機(jī)了。

我只好說實話。媽,桂芳姨不在了。五月份走的。

你開玩笑的吧?我媽不信。她笑著看著我,好像這樣就可以認(rèn)定這就是個玩笑。

給小敏打個電話吧。媽又開始催。

我接通小敏的視頻??吹叫∶?,媽的淚就下來了。她好像看到了久未見面的親生女兒。 兩人一會兒哭一會笑,聊了一個多小時。小敏說,姨,疫情過去,我去深圳看你。

我媽涕淚交集,好,好。

媽沒提縫紉機(jī),后來也再沒提過縫紉機(jī)。

相 冊

相冊是我搬到深圳后,唯一被全數(shù)帶過來的東西,大大小小有一二十本,青年時代的塑料大相冊,孩子們的藝術(shù)照精裝本,更多的是十多年前沖洗照片時相館贈送的紙皮簡易小相冊。

我媽的老相冊溫文爾雅,封面沒有花花綠綠的大美女和椰樹沙灘,雖然邊角嚴(yán)重掉色起毛,封皮也快脫離了,但至今在我心目中,是我家最有氣質(zhì)的一件東西。不大,16開,墨綠色封皮,硬皮表面有微微凸起的石斑紋,里面是黑色卡紙,每頁之間有薄薄的一層蠟紙薄膜。它和畢業(yè)證房產(chǎn)證身份證護(hù)照放在一個抽屜里,抽屜帶鎖,這樣的高規(guī)格待遇是其他相冊享受不到的。

小時候我對老相冊的興趣差不多相當(dāng)于對連環(huán)畫的興趣,百看不厭。那層蠟?zāi)げ坏鼙Wo(hù)照片,讓每張照片至今嶄新清晰平整,也迫使我們每次打開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把薄如蟬翼的這層膜弄破,這就使得看老相冊這件事有了某種儀式感,要端坐,需靜氣,動作要輕緩。

老相冊比我大。我媽二十出頭的一天,天氣估計挺好,我媽心情應(yīng)該也很不錯,兜里又難得富裕出來一點錢,她獨自跑到鄭州百貨商場閑逛,然后她看到了柜臺里那個墨綠色的“美人”,摸索半天,她掏出來1塊錢……

從此,我媽有了自己的私房物,鄭州、銀川、賀蘭、禹州,相冊走哪兒帶哪兒,陸陸續(xù)續(xù)留下我媽的生活軌跡。

照片多數(shù)都是在照相館里拍的。十幾歲我媽隨大哥和母親離開山西“移民”河南,離開前和大哥、我姥姥、她舅舅拍了一張合影,幾個人有站有坐,相互隔著距離,拍照方式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風(fēng)格。我媽是專門打扮過的,穿得很隆重,一件寬大的中山裝,扎著褲腳,垂著兩條短辮,突兀地搭配了一頂干部帽。我媽比她大哥小二十多歲,長兄如父,照片上看得出來,她怕她大哥,站得規(guī)規(guī)矩矩。我舅舅篤定從容,一看就是一家之主,見過大世面。

之后在河南的學(xué)生時期,我媽燦爛多了。騎車的,靠著樹的,和小伙伴勾肩搭背的,后來去寧夏支邊,因為即將獨立自主,臉上也有了她大哥的那種從容。再后來,相冊里多了一個年輕男子,那是我爸,圍條圍巾坐在鄭州大學(xué)的樓頂故作伏案狀。再往后,有了我,我妹妹,我弟弟,我媽給我們仨每人排了一個成長順序:百天照,一歲照,小學(xué)畢業(yè)照,初中畢業(yè)照,高中畢業(yè)照……照片上,有照相館在不同時期給我們提供的各種坐騎,嬰兒座,三輪童車,羊頭木搖椅……我一歲時,我媽在我頭頂扎個丁丁,抱著去了照相館,借了照相館一條漂亮連衣裙給我罩上,我站在大塊積木上拍下人生第一張直立照,她躲在背后扶著我的手臂也入了鏡。我三歲時,她又抱上我去了照相館,她把我的流海齊齊地梳下來,貼著我笑得滿面春風(fēng)。她太想我了,跺跺腳把剛一歲的妹妹托付給我嬸,坐車到省城來看大女兒,大女兒躲在姥姥背后不見她……

我親愛的小腳姥姥,她那件打著補(bǔ)丁的圍裙,我隔著幾十年時光依然覺得熟悉親切,不自主地想貼上去,我曾天天跟在這條圍裙后面,喝紅薯湯,吃黃瓜瓤。我的表姐們,她們身上的格子衫,后來我也穿過,她們左臂戴的紅衛(wèi)兵袖章,一個紅色的菱形塑料片,我當(dāng)年眼饞過好一陣子……

幾年前我在深圳書城一家精品店發(fā)現(xiàn)了幾張照片角貼,盡管這些銀色片片顯得有點輕浮,我還是毫不猶豫買了下來,像握住了70年代的一根手指。

十一長假,我抱著老相冊坐到我媽旁邊,我說,我們把老照片重新理一下吧。我們用兩天時間,把角貼補(bǔ)齊,把沒能貼上去的老照片安排就緒,把記憶的大門打開。

當(dāng)年朋友之間有互贈照片的習(xí)慣,許多朋友以“生人”的身份在相冊里住了幾十年,這次,他們從我家的歷史塵埃里,一個個被指認(rèn)出來,有了姓名和身世。我在那些“陌生人”旁邊一一貼上標(biāo)注:李開花,山西鄰居;徐秀英,寧夏同事;穿著藏服的叫黃漢珍,高中同學(xué),分配到西藏;天安門前兩排穿軍裝扎腰帶手握紅寶書的,是寧夏同事,趁著全國大串聯(lián)的尾聲,來到了首都……

我不得不佩服我媽的記憶力,那些從未被提及的名字,竟然都還處在保鮮模式,鮮靈靈的。

——那個漂亮的年輕女子,一身白衣(或者淺粉淺黃淺綠),一根長辮子,右手搭一個小坤包,坐在蓮花噴水池前,春光明媚,她瞇著眼睛,笑意盈盈,是我媽的初中班主任,方明輝。旁邊那一張,我媽和同學(xué)們,穿著歪歪扭扭的衣服,戴著紅領(lǐng)巾,身后是一個四角亭。這是五十年代末的初夏,在鄭州人民公園,師生們嘰嘰喳喳,方老師舉起傻瓜相機(jī),對自己的學(xué)生們說,來,看我這邊,笑。同學(xué)們或蹲或站,笑得千姿百態(tài),我媽不小心眨了眼,張國華和王亞杰沒來得及看鏡頭——這是我的想象,其實,7個女孩子是一個學(xué)習(xí)小組,給她們拍照的是公園里專門給人照相的,至于班主任,跟她們其實不在一天。

——這是洛陽龍門,身后想必是石窟,時間是1960年。三個女孩側(cè)身站在岸邊的巖石上,咧嘴笑著,故意不看鏡頭,把目光投向遠(yuǎn)處。河水在腳邊輕拍。她們眼里閃著光,牙齒潔白。最前面的女孩叫劉金蘭,高高的個子,短發(fā),短裙迎風(fēng)飄動,是當(dāng)年那個學(xué)習(xí)小組7朵金花中的一個,三個女孩都是印尼華僑,她們被家人費盡周折送回國,以躲避印尼的排華之亂。鄭大附中收納了十幾個印尼學(xué)生,她們盡管不在一個班或一個年級,但住在一起,玩也一起,她們互相講印尼話,跟其他同學(xué)則講一口蹩腳的中文。給我媽的留言上寫著:把青春獻(xiàn)給——祖國。初中畢業(yè)后我媽再沒聽到過她們的消息,她們?nèi)ツ睦锷狭烁咧校袥]有像我媽一樣支邊,“文革”期間命運如何,改革開放后有沒有回印尼……這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

——一棟大樓上刷著大大的八個黑體大字:團(tuán)結(jié)緊張,嚴(yán)肅活潑,樓前的欄桿上密密麻麻趴著十多個年輕人,兩寸大的照片上,一個人還沒標(biāo)語的一個筆畫寬,看不清面目,那是我媽的好朋友程姨的新疆伙伴。我拿放大鏡一個個仔細(xì)看,始終沒有看出哪個是程姨。

1965年,我媽和程姨高中畢業(yè),那一年,學(xué)校每個畢業(yè)班抽兩名學(xué)生去邊疆支教,程姨去了新疆,我媽去了寧夏,有的去了西藏和云南。出發(fā)那天,我姥姥顛著兩只小腳,步行幾里地,泛著淚花執(zhí)意去火車站送——八年前她帶著小女兒從晉地山區(qū)來到中原,八年后,小女兒卻又只身返回更僻遠(yuǎn)的大西北,她不舍得又不放心。回頭看看,我媽這一步其實還是走對了,下鄉(xiāng)雖然讓她丟了鄭州戶口,掉了身價,日后找對象時處于劣勢,但換來了一份穩(wěn)定工作,還換來了一個干部身份。相比之下,比我媽小15歲的表姐就沒這樣的運氣,她中學(xué)畢業(yè)正值“文革”,下農(nóng)村做了知青,回城后被分配到國營菜市場當(dāng)營業(yè)員,鐵飯碗勉強(qiáng)端到30歲出頭,又下了崗。我舅媽提起這個,也曾深刻地表達(dá)過她的遺憾,她對表姐說:你可沒你姑幸運啊。細(xì)想我媽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在這兒——她早出生了兩年。

不過我媽不覺得她幸運,下鄉(xiāng)這件事加重了她的自卑,之后的高中同學(xué)聚會她也盡量躲著,“我不想見他們,去了讓他們看不起”。照片上,高中同學(xué)們在鄭州人民公園合影留念,女生盤腿坐在草地上,男生并排站立,其中一位身穿當(dāng)時最值得驕傲的背帶勞動布褲子,他們背后是一尊花崗巖雕塑——工農(nóng)兵昂首挺胸、氣宇軒昂。同學(xué)們可能沒意識到,自己不自覺的優(yōu)越感傷害到了這個西北鄉(xiāng)村小教師的心,還興沖沖地給她送來了三張聚會合照,我覺得我媽實在是誤會同學(xué)們了,同學(xué)情誼多美好啊。那天我突發(fā)好奇心,一張張揭開老照片封印了50多年的另一面。翻到這張照片時我驚叫一聲,上面竟然寫滿了字,那是某位同學(xué)的聚會感言:兩年前我們同在一班,兩年后又在鄭相見園,有的人朝氣勃勃,有的人萎迷(靡)不振,有的人在前進(jìn),有的人在倒退。

時間太久,我媽完全不記得這些字了。時間是1967年9月24號,留言的口氣里已經(jīng)有濃濃的“文革”味了。我一直說我媽太敏感太玻璃心,看到這些字之后,我多少理解了我媽的感受。

——在那張寫著“革命青年志在四方1965”的合影里,剛到寧夏的7個校友,一男六女,不悲不喜,滿臉是對眼前命運的接納,我媽身邊的沙姨,自此在寧夏呆了一輩子,是少有的幾個沒有返城的同學(xué)之一,因為她在鄭州的家實在是太窮了。沙姨和我媽是好朋友,她送給我媽的單人照背面寫著,“??煽?,石可爛,我們的友誼不可斷”,但進(jìn)入70年代兩人就不小心走散了,一散就是三十多年。

兩人重新取得聯(lián)系的過程頗為戲劇化,跟肥皂劇里的套路似的——表妹結(jié)婚,老公剛好是寧夏人,老公的大哥剛好在寧夏吳忠市,就是沙姨所在的城市。我媽就托我表妹的老公讓他大哥閑來打聽一下一個姓沙的老家河南的老阿姨,給的參考線索就是那張“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的合影。誰也沒想到,幾年后,那位大哥傳來消息,他在《吳忠日報》上看到了這張照片,而且,隨照片一塊刊發(fā)的文章,作者剛好就是沙姨……真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段友誼啊。2003年,兩個老太太約在鄭州見了一面 。黑發(fā)變白發(fā),當(dāng)年的有志青年都已是奶奶了??蘖藳]?沒有,我媽說,感覺沒太大變化。

這一面之后,我媽的長途電話就多了,聊了幾年我媽開始感覺不對勁,沙姨的話翻來覆去老重復(fù),“你兒子多大了?”過一會兒又問,“你兒子多大了?”沙姨說,我得了老年癡呆癥,慢慢會啥都不記得了。兩人在電話里笑。后來,接電話的就變成了沙姨的老公。再后來,還是沙姨的老公,嗯——送養(yǎng)老院了,我也照顧不動她……養(yǎng)老院條件不錯,孩子們經(jīng)常會去看她……不認(rèn)識,誰都不認(rèn)識。

我媽明白,她和這位好朋友的緣分就到這兒了,這次她們是真的失散了。

現(xiàn)在我媽成了我家最“窮”的人,她失去了自己的家具家電,失去了自己的親密朋友,失去了老公和父母兄弟,還失去了自由進(jìn)出和自由消費,現(xiàn)在她有的只是記憶,還有偶爾探聽那些記憶中的我們。

我盯著照片上她們年輕飽滿的臉,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媽原來是圓臉,圓似滿月,好像有光從皮膚里面映出來,五官明媚,像剛剛淋過一場春雨,照片上的我媽身無分文,但握著大把的未來,未來里有我、弟弟、妹妹和她的兒孫,有得有失,有來有去,不過她都還蒙在鼓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色图区|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热久久国产|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91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福利|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91麻豆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2020|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色网站|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91亚洲视频下载|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午夜a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亚洲二区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免费|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日韩免费毛片|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a√在线|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91在线视频福利|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2021| 综合色婷婷|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