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楊凱 陳謹 孫蓓蓓 田平平 張發蘇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技術學院,合肥 3060;.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合肥 3060)
Ⅰ型干擾素主要包括IFN-α和IFN-β,在病毒感染期間,宿主對病毒入侵的初始反應是誘導Ⅰ型干擾素產生并與其受體(interferon-α/β receptor,IFNAR)結合,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和信號轉錄與轉錄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號通路,合成多種抗病毒蛋白,如:核糖核酸依賴性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RNA dependent,PKR)、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OAS)、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直接抑制病毒復制[1-2]。除了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外,IFN-α還可以強烈調節宿主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3-4],如:增強NK細胞的增殖、CD8+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性以及IFN-γ分泌等,以增強宿主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因此,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激活是宿主早期重要的自然防御機制,在抑制病毒入侵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WIELAND等[5]對實驗室感染HBV的黑猩猩進行體內研究表明,HBV不能誘導干擾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ISG)的表達,所以可以在肝臟中持續復制;SUSLOV等[6]通肝臟活檢發現,HBV感染患者肝組織中IFN和ISG的表達被抑制,使得病毒不能被有效清除;本課題組亦在前期研究中發現,由HBV編碼的HBx蛋白可以抑制外源性Ⅰ型干擾素誘導抗病毒蛋白MxA的合成[7]。據此,本課題組推測HBV很有可能通過損傷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影響機體的先天免疫應答,從而引起病毒感染的慢性化。為此,本課題組擬研究HBV對肝細胞中Ⅰ型干擾素表達的影響,并進一步探討可能存在的機制,為揭示HBV慢性感染與宿主免疫功能紊亂的關系提供新的思路。
1.1 材料 人肝癌HepG2和HepG2.2.15細胞由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生化實驗室保存;細胞培養基DMEM和胎牛血清購自美國Gibco公司;Lipofectamine 3000TM轉染試劑盒、ECL超敏發光試劑盒購自美國Thermo公司;TRIzol購自美國Life technogies公司;氯仿、異丙醇及乙醇均為分析純;反轉錄試劑盒購自大連TaKaRa公司;熒光染料購自中國Novoprotein公司;BCA試劑盒、SDS-PAGE凝膠配制試劑盒均購自碧云天試劑公司;mock-siRNA、HBxsiRNA及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合成;HBx、p-IRF3及GAPDH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pEGFP-N1和pEGFP-HBx質粒由南京大學附屬鼓樓醫院劉巧玉博士惠贈;熒光顯微鏡購自德國Leica公司;熒光定量PCR儀購自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電泳儀、電泳槽購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自動曝光儀購自培清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及轉染 HepG2和HepG2.2.15細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于37 ℃、5%CO2培養箱中常規培養,取對數生長期的細胞以2×105個/ml密度接種于6孔板用于轉染,待細胞融合度達到80%~90%時候,改用無胎牛血清DMEM培養,以Lipofectamine 3000TM轉染試劑將mock-siRNA和HBxsiRNA轉染至HepG2.2.15細胞,48 h后收集細胞沉淀檢測HBx蛋白表達水平;將帶綠色熒光蛋白的pEGFP-N1和pEGFP-HBx質粒轉染至HepG2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HBx蛋白的表達。
1.2.2 熒光定量PCR檢測Ⅰ型干擾素IFN-α和IFN-β mRNA含量 收集轉染前后的細胞沉淀,加入1 ml TRIzol完全裂解,再加入0.2 ml氯仿振蕩離心取上清,加入0.5 ml預冷的異丙醇,-20 ℃孵育30 min后離心去上清,最后加入1 ml預冷的75%乙醇,12 000 r/min離心去上清,室溫干燥RNA沉淀,按照TaKaRa反轉錄試劑盒說明書反轉錄為cDNA。以cDNA為熒光定量的模板,運用SYBR Green PCR試劑盒進行擴增反應,PCR儀設置擴增程序為:95 ℃ 1 min,95 ℃ 20 s,60 ℃ 1 min,40個循環,72 ℃20 s。目的mRNA相對表達量的計算方法為2-ΔΔCt。所用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s
1.2.3 Western blot檢測HBx及p-IRF3蛋白含量使用RIPA細胞裂解液細胞,并以12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即含有細胞總蛋白,BCA法檢測蛋白濃度。在收集的蛋白樣品中按照1∶4加入蛋白上樣緩沖液,經沸水浴加熱10 min以充分變性蛋白質,待樣品冷卻至室溫后,上樣至加樣孔內行SDSPAGE蛋白電泳1.5 h、轉膜、封閉,一抗4 ℃孵育過夜,二抗室溫孵育2 h。采用ECL超敏發光試劑檢測目的蛋白。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MedCalc10.4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兩組數據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HBV對肝細胞中Ⅰ型干擾素表達的影響 熒光定量PCR分析顯示,與HepG2細胞相比,轉染HBV全基因組的HepG2.2.15細胞中IFN-α和IFN-β的mRNA水平升高,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圖1),提示HBV在體外細胞中并未充分誘導Ⅰ型干擾素的表達。

圖1 Ⅰ型干擾素在HepG2和HepG2.2.15細胞中的表達Fig.1 Expression of typeⅠinterferon in HepG2 and HepG2.2.15 cells
2.2 HBx-siRNA上調細胞中IFN-α和IFN-β mRNA含量 將mock-siRNA和HBx-siRNA分別轉染至HepG2.2.15細胞,結果顯示,與未經處理的HepG2.2.15細胞相比,轉染HBx-siRNA的細胞中HBx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1,圖2A),而IFN-α和IFN-β mRNA含量顯著升高(P<0.01或P<0.001,圖2B),提示HBV可通過HBx抑制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激活。

圖2 HBx-siRNA對HepG2.2.15細胞內IFN-α和IFN-β表達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HBx-siRNA on expressions of IFN-α and IFN-β in HepG2.2.15 cells
2.3 pEGFP-HBx通過抑制IRF3的磷酸化影響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 將HepG2細胞分別轉染空載體質粒pEGFP-N1和pEGFP-HBx,48 h后運用熒光顯微鏡觀察HBx蛋白在細胞中的表達(圖3A)。進一步分析各轉染細胞中Ⅰ型干擾素mRNA及p-IRF3蛋白的表達,結果顯示,與空載體轉染的HepG2細胞相比,轉染pEGFP-HBx質粒的細胞中p-IRF3蛋白含量降低,IFN-α和IFN-β mRNA水平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圖3B、C)。

圖3 HBx蛋白影響HepG2細胞p-IRF3和Ⅰ型干擾素表達Fig.3 HBx protein affects expressions of p-IRF3 and typeⅠ interferon in HepG2 cells
HBV是一種非細胞病變的嗜肝DNA病毒,可編碼多種病毒蛋白,如:DNA多聚酶、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HBx蛋白[8-9]。肝臟急性感染HBV后,90%~95%的患者能夠清除感染并完全康復,其余5%~10%的患者發展為慢性HBV感染,并且部分逐步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10]。WHO估計全世界約有2.57億人呈慢性HBV感染,每年有近100萬人死于HBV相關并發癥[11]。一般認為,HBV感染的結局取決于病毒與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HBV會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統,表現為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細胞功能障礙,而Ⅰ型干擾素在體內具有調節先天免疫反應和激活后天免疫反應的作用[12-13]。此外,盡管常規和聚乙二醇化的IFN-α蛋白已成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且Ⅰ型干擾素的抗病毒作用已明確,但在CHB患者中IFN-α治療的病毒清除率相當低,具體機制尚未明確[14-15],因此推測HBV可能影響了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為此,本實驗通過對比HepG2細胞和轉染HBV全基因組的HepG2.2.15細胞中IFN-α和IFN-β的基因表達量,證實HBV并不能充分誘導肝細胞表達Ⅰ型干擾素,進一步將HBx-siRNA轉染至HepG2.2.15細胞發現,抑制肝細胞在病毒轉錄中維持共價閉合環狀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微型染色體的重要調節蛋白—HBx蛋白的表達,可上調IFN-α和IFN-β的mRNA水平,提示HBx可能抑制了HBV誘導肝細胞表達Ⅰ型干擾素。
Ⅰ型干擾素的產生受到干擾素調節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家族的調控,其中,IRF3是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主要調節因子,機體感染病毒后,可通過模式識別受體對病毒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進行識別,導致下游轉錄因子IRF-3的激活和核轉位,從而誘導IFN-α和IFN-β的表達[16-17]。而在HBV持續感染的肝細胞中,模式識別受體及IRF3呈低表達,LEE等[18]通過將IRF3小分子激活劑處理HBV感染的細胞,發現激活IRF3可誘導先天免疫作用,抑制HBV cccDNA的形成。在本研究中,將HBV編碼的HBx基因表達質粒轉染至HepG2細胞,檢測結果顯示,過表達HBx蛋白的HepG2細胞中IFN-α和IFN-β mRNA表達水平均下降,且磷酸化的IRF3蛋白含量亦降低。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培養的肝細胞模型進行HBx基因過表達和沉默,揭示了HBV通過其所編碼表達的HBx蛋白抑制IRF3蛋白的活化,從而抑制Ⅰ型干擾素的表達,本實驗為進一步探討HBV感染的慢性化機制以及解決臨床CHB患者Ⅰ型干擾素治療應答不佳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