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蘭,劉盼盼,王月娥,陳思佳,趙蕾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病學科,上海 2001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除外不可逆的肺功能損傷,還存在營養(yǎng)不良、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等多種合并癥,最終導致COPD 患者運動耐力下降、活動受限,生活質(zhì)量下降。肺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運動耐力,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之一,然而在醫(yī)療工作者管理下的肺康復治療結束后,大約有80%的患者停止肺康復訓練[1]。有研究表明,在肺康復管理之前,對患者進行大量的教育、目標設定,可提高患者的康復參與率、持續(xù)參加率,最終達到延長肺康復訓練時間、減少急性發(fā)作的目的,因此此類護理計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2-4]。患者需求計劃(SNAP)則是以患者需求為中心,反復與患者討論和反思,明確他們的目標、價值觀和未來的治療偏好,被證明可以顯著改善姑息治療和終末期疾病的最終結局,且在2019 年首次被應用在晚期COPD 患者的護理中[2],但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探討SNAP 護理干預在AECOPD 肺康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 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呼吸科住院就診的AECOPD 患者150 例(肺功能分級Ⅰ~Ⅳ級)。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SNAP 護理組各75 例。SNAP 護理組男58、女17 例,年齡(65.10±8.81)歲,BMI(22.63±3.40)kg/m2;正在吸煙20 例,既往吸煙55例,吸煙指數(shù)29.86±20.55;合并高血壓50 例、骨質(zhì)疏松35 例;對照組男57、女18 例,年齡(64.61±9.09)歲,BMI(23.17±3.56)kg/m2;正在吸煙22 例,既往吸煙53 例,吸煙指數(shù)29.97±19.81;合并高血壓55 例、骨質(zhì)疏松30 例。納入標準:①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經(jīng)內(nèi)科明確診斷為COPD[5],符合2021 COPD 全球倡議中COPD 診斷標準;患者呼吸系統(tǒng)癥狀發(fā)生惡化,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加重,痰液的性狀發(fā)生改變則診斷為AECOPD;②意識清楚,能夠執(zhí)行治療指令;③年齡60~75 歲。排除標準:患有不穩(wěn)定型冠心病、藥物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病、近期心肌梗死、重度肺動脈高壓、既往有運動后暈厥史、影響運動的骨關節(jié)病、肝腎衰竭晚期、認知功能障礙。兩組在性別、年齡、BMI、吸煙情況、合并癥等基礎數(shù)據(jù)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臨床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SNAP 護理干預 SNAP 護理干預量表包括疾病、社會、心理等16個問題,每個問題按照需要護理團隊支持的程度分為“不需要(3 分)”“一點點(2分)”“相當多(1 分)”3 種程度反饋(總分為48 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好),通過連續(xù)不斷的問卷評分調(diào)整患者的護理強度,在與患者的不斷交流中進行康復及疾病目標的修正[2]。SNAP 護理干預內(nèi)容包括疾病知識與預后知識培訓、生活自理培訓、癥狀及合并癥醫(yī)療管理培訓、心理和社交培訓以及患者家屬的培訓。SNAP 護理組接受干預總時間為12 周,SNAP 評分評估的時間點為入院時、第1~4、8、12、24、48及52周。
1.2.2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僅接受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按照臨床標準執(zhí)行,入院后患者接受康復評估、COPD康復及疾病知識健康宣教,臨床數(shù)據(jù)收集及SNAP評分時間同SNAP護理組。
1.3 康復運動強度及方案設計 入院患者治療后經(jīng)臨床醫(yī)生評估呼吸道癥狀消失后開始進行心肺功能評估。按照COPD患者的心肺運動功能水平,制定適合該個體的高強度運動(即Δ50%功率),Δ50%功率=(無氧閾測定功率+極限運動測定功率)/2-功率遞增速率×0.75±10。運動方案[12]:每天1 h(分2~3 次完成),每周5 次,共12 周。運動期間無法維持轉速55~65 r/min 或肺部出現(xiàn)明顯哮鳴音或Borg 疲勞評分大于14分則需暫停運動,直至心率恢復至平靜狀態(tài),再次開始運動的時間需等待醫(yī)生的指令。以上康復方案在醫(yī)院內(nèi)進行12周,12周后按照同等運動強度調(diào)整為居家康復(跑步或踏車)直至隨訪結束。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效果 入院時及第52 周時進行評價。①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預計值)。采用德國耶格肺功能儀MasterScreen Pneumo 進行測定,以上各項參數(shù)均重復測定3 次,每次間隔時間10 s,收集其最佳值。②6 min 步行試驗距離(6MWTD)。③心肺運動功能:峰值運動下的攝氧量(peak VO2)、峰值運動下的心率(peak HR)及運動中最低氧飽和度(L-SPO2)。
1.4.2 肺康復治療參與率及COPD急性加重發(fā)生頻率 分別在入院后第4、8、12、24、52 周時進行統(tǒng)計。肺康復治療參與率為參與肺康復的人數(shù)/各組總人數(shù)。COPD 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癥狀發(fā)生惡化,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加重,痰液的性狀發(fā)生改變;或患者咳嗽咯痰的癥狀加重需口服抗生素或糖皮質(zhì)激素;或經(jīng)醫(yī)生評估需要住院治療[12]。
1.4.3 不良反應 記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xiàn)的呼吸道癥狀加重、胸悶、胸痛、暈厥、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使用Shapiro-Wilk 檢驗及Q-Q 點圖對數(shù)據(jù)的正態(tài)分布進行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SNAP 評分多時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加重頻率及康復參與率等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入院時,對照組與SNAP護理組患者的肺功能、6MWTD、心肺運動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52 周,SNAP 護理組的6MWTD、peak VO2、L-SPO2、Peak HR 均較治療前改善(P均<0.05),F(xiàn)EV1%預計值、FEV1未見明改善;且SNAP 護理組的6MWTD、peak VO2、L-SPO2、Peak HR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6MWTD及心肺運動功能的比較( ± s)

表1 兩組肺功能、6MWTD及心肺運動功能的比較( ±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相比,#P<0.05。
組別n肺功能FEV1%預計值(%)FEV1(L/min)6MWTD(m)心肺運動功能Peak VO2(mL/min)L-SPO2(%)Peak HR(beat/min)SNAP護理組75治療前第52周對照組75 57.88±21.26 57.94±21.17 1.54±0.62 1.54±0.71 311.51±69.24 340.79±68.34*#1 235.24±206.31 1 525.47±204.48*#84.44±7.54 89.20±7.52*#133.83±8.50 142.56±9.32*#治療前第52周134.36±5.25 135.04±5.53 59.43±21.80 58.43±21.83 1.60±0.74 1.58±0.74 308.96±43.17 302.15±41.41 1 223.08±249.13 1 215.33±249.00 84.74±6.63 84.75±6.60
2.2 兩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比較 第4 周,SNAP護理組患者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第8、12、24、52 周,SNAP 組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比較[例(%)]
2.3 兩組COPD 急性加重頻率比較 兩組患者隨訪52 周期間,SNAP 護理組中共有19 例次發(fā)生急性加重,均為輕度發(fā)作;對照組中共有40 例次發(fā)生急性加重事件且均為中度以上加重(需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或住院接受治療),兩組急性加重例次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21,P<0.01)。
2.4 兩組SNAP 評分比較 SNAP 護理組的評分隨著肺康復治療時間的延長而提高,第52 周時SNAP護理組的SNAP 評分值分布在42~48 分,高于入院時水平(P<0.05);對照組隨訪至第52周時評分分布在19~31 分,與入院時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12、24、52 周,SNAP 護理組的SNAP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NAP評分比較(分, ± s)

表3 兩組患者SNAP評分比較(分, ± s)
注:與本組入院時相比,#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相比,*P<0.01。
組別SNAP護理組對照組第52周47.31±2.30*#28.31±5.70 n 75 75入院時24.78±4.50 24.31±3.52第4周26.26±5.53 26.78±4.50第12周29.63±5.50*25.98±6.57第24周33.18±4.37*26.38±4.56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未發(fā)生暈厥、胸痛等不良事件;但SNAP 護理組在接受康復治療第4周時有1人出現(xiàn)運動后血壓下降,立即停止運動后血壓恢復正常,隨后轉至心內(nèi)科接受冠脈造影檢查。
肺康復治療是COPD 疾病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做詳細的評估,從而進行一系列有計劃的干預測試,包括運動、教育行為、心理及生理狀況的改善,以此來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緩解呼吸困難、改善生存質(zhì)量[10]。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參加肺康復或者康復管理之前,對患者進行大量的教育、目標設定等,能提高患者的康復參與率、持續(xù)參加率,最終達到延長肺康復訓練的時間,減少急性發(fā)作的目的,因此以患者目標為中心的護理計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4-6],SNAP 護理計劃包括疾病知識及心理照護,是肺康復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對于COPD康復患者而言,其護理方案包括健康教育、生活照料、日常運動、營養(yǎng)、心理護理等常規(guī)方案,并涵蓋自我管理、居家康復等新興方案。護理目的是規(guī)范患者的生活行為,使其能夠在院外長期進行自我護理,堅持科學的行為與生活方式,進而避免疾病惡化。科學評估患者病情、合理篩選護理方案、把握最佳護理時機和制定針對性康復計劃是肺康復治療成功的基礎。但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護理方案表格冗長、患者接受度低,臨床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而患者由于受年齡、視力、文化程度等影響,不能快捷地獲取網(wǎng)上及宣傳資料的疾病信息,疾病信息來源較少,超過90%的COPD 患者疾病信息主要來自于醫(yī)務人員[11],但醫(yī)務人員受各種原因限制,無法對患者進行逐一深入宣教。而SNAP 計劃通過與患者多次深入的交流,了解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水平,疾病治療的預期,明確患者周圍環(huán)境及家庭情況,將患者、家屬、醫(yī)生及護理人員緊密連接,還能使患者教育等教學效果得到及時反饋,醫(yī)護人員通過得到的反饋進一步改善和調(diào)整干預方案,促進干預效果。
在AECOPD 患者中開展肺康復治療仍存在爭議[1-2],主要原因是運動可能誘發(fā)氣道炎癥及小氣道阻塞的加重,出現(xiàn)呼吸道癥狀加重、胸悶胸痛、氧飽和度及血壓下降甚至暈厥等不良反應[5]。因此我們將SNAP 護理計劃用于AECOPD 患者的肺康復治療中,希望通過本次研究闡明在AECOPD 患者中開展肺康復治療的安全性及SNAP 護理計劃結合肺康復在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暈厥、猝死等不良事件,說明在AECOPD 患者中開展康復訓練安全性較好,為臨床運動康復治療AECOPD 間期提供了參考依據(jù)。GOLD 指南指出,提高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是減少COPD 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措施,是促進患者接受肺康復治療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中SNAP 護理組的SNAP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通過SNAP 護理方案能夠顯著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同時該組的peak VO2、peak HR、L-SPO2、6MWTD 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SNAP 護理組的6MWTD、peak VO2、L-SPO2、Peak HR 均高于對照組,這或可進一步說明SNAP 護理方案聯(lián)合肺康復可有效減緩COPD 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呼吸道癥狀。綜上所述,肺康復聯(lián)合SNAP 護理能夠有效提高AECOPD 患者的臨床癥狀,運動功能,且安全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SNAP 護理組在第8 周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顯著提高為68%,12 周時康復的參與度亦可達40%,即使隨訪52 周后依然保持22.67%的參與率,由此可見SNAP 護理計劃可提高COPD 患者肺康復的參與率。這說明在治療AECOPD 患者時,聯(lián)合應用SNAP 護理計劃可提高患者的肺康復治療參與率。另外研究結果還提示,隨訪52 周內(nèi)SNAP 護理組中共有19 例次發(fā)生急性加重,明顯少于對照組,這說明SNAP 護理計劃聯(lián)合康復治療可顯著減少COPD 的急性加重,對未來在AECOPD人群中開展康復治療提供了理論支持。
此外,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缺陷:研究為單中心,入組樣本量偏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性;COPD 病情復雜、影響因素多,治療結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誤差;由于肺康復治療目前的臨床作用機制仍不明了,長期隨訪中患者的居家運動方案無統(tǒng)一標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最長隨訪期為52 周。故本團隊將進一步提高樣本量、使用更大數(shù)據(jù)、多中心的病例對照研究對結果加以驗證。隨著COPD 患病率的增加,提高肺康復治療的普及率將是減少COPD 急性加重、改善預后的重要輔助手段,而探尋可靠有效的護理方案,提高康復的依從性是COPD治療中的重要措施。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張美蘭,劉盼盼:負責論文的撰寫和統(tǒng)計分析;趙蕾:負責文章修改;王月娥,陳思佳:負責患者SNAP 護理方案的制訂修改、實施,以及數(shù)據(jù)的匯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