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恩浩

調查發現,包括涉農資金在內的多種專項資金在縣級財政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被挪用的情況,因而影響到民生政策落實。
此前,在媒體的關注下,東北某縣政府將多年拖欠農民的退耕還林補貼最終撥付,金額達數百萬元。這筆退耕還林補貼早在幾年前就已撥付至縣財政,被縣里挪作他用。此次撥付的補貼款,是縣財政剛好又到賬了一筆其他專項資金,隨即挪來支付退耕還林補貼。
“這種使用專項資金的做法,在少數地方確有存在。”東北某縣委書記表示,當前各種上級專項資金到了縣財政,相當于進入了同一個資金池,地方有時并未按照規定使用。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縣級財政專項資金不專項,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收支不匹配。一方面,這些靠挪用解壓的縣普遍經濟發展不佳,財政收入較低,可支配的財力難以兼顧好各方面工作。另一方面,部分重要工作沒有匹配上級資金,縣級財政負擔較大,少數縣級財政不得不臨時挪用其他資金。
——使用不合理。有的地方債務壓力較大,卻仍將較多資金投入城市形象展館、政務信息平臺、體育場館等項目里,使政府化債、基層“三?!倍档?、基礎設施完善等開支被擠占;有的地方上大園區、大項目,投入產出比并不樂觀;有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給企業免費用地、建廠房、買設備,但有些政府出資參與的項目需要幾十年才能收回成本。
——認識有偏差。少數干部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不夠重視,認為挪用專項資金是基層財政必然的“運轉法則”。
面對少數基層財政出現的負債、挪用等情況,從長遠看,需要上升到國家和省區層面予以關注和解決,開展摸底調研,從基層財政管理、財政效益提升等方面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眼下,無論基層財政壓力多大,也要堅決保障好民生支出,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實現節用裕民。
同時,完善上級監管制度,確保各類涉農專項款、專項補貼及時到位。
(摘自《瞭望》)
AI最先影響到的打工人,居然是程序員。由外媒Motherboard和Blind展開的一項有9388名工程師參與的調查顯示,近90%的程序員表示找工作比疫情之前更難。不久前,專門研究勞動力市場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表示,因為AI技術的發展,以后很多學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學生都難找到工作。
——《砸了程序員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