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遙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工程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值此良機,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編譯出版走出國門是有效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這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現闡述目前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編譯出版及版權的輸出工作,旨在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從古至今,標準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道路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標準往往代表著話語權及國際地位。聯合國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亞太協會國際專家委員會研究員西蒙·朱,用“定標準者,定天下”這句話揭示了標準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一帶一路”,道路先行,走在道路前面的還有“標準”。標準“走出去”要務實地選擇優勢產業、優勢項目、領先技術,率先突破,交通運輸行業正是如此。2015年10月22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要求“優先組織開展服務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等急需的鐵路、公路、水運工程、電力、海洋、冶金、建材、工程機械、航空航天、中醫藥等領域500項國家、行業標準外文版翻譯及出版工作”[1]。交通運輸行業標準位列其中,屬于急需翻譯的種類。
交通運輸部在2016年首次出臺了《交通運輸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其中特別強調了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與標準國際化[2]。從行業主管部門的角度看,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助力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對促進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投資、建設與運營管理,提高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這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極其重要的任務。
標準編譯出版及“走出去”的必要性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而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則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要實現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就要踐行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方針政策。
但從我國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來看,中國標準尤其是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出去”仍然有諸多困難亟待解決。特別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合作交流急需中國標準“走出去”來推進。當前,我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出去”主要存在以下五個問題:(1)外文版標準體系不夠完整;(2)項目經費不足;(3)標準外文版編譯質量不高;(4)缺乏統一、高效、權威的組織機制;(5)企業和市場積極性不夠,未能形成協同推進機制。
推動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出去”,讓更大范圍的國際市場接受和采用中國標準,是體現和傳播我國在交通建設領域技術成果和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提高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國際話語權,提升整體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從單一的勞務輸出到技術服務一體化輸出轉變的有效策略。應該說,開展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編譯出版及版權輸出適逢其時。
服務交通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交通強國。建設交通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新時代,如何更好地落實交通強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建設交通強國,應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讓標準“走出去”,具有世界眼光。
立足于交通運輸行業,帶動原料、產品、設備“走出去”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踐行“走出去”戰略,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中,交通運輸領域是發展熱點。2013—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04萬億美元增至1.34萬億美元[3]。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海外項目遍布全球,數量呈上升趨勢,實現了主要區域全覆蓋。
隨著“一帶一路”各項交通基礎建設項目的逐步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開始帶動設計、咨詢及背后一系列產業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升國家競爭力,讓中國制造在更大層面上獲得世界認可。標準“走出去”,是將展現我國優秀交通建設成果的出版物通過一種被對象國所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從而使我國的交通運輸發展理念、發展模式通過一條平和的路徑為國際社會所認同,為中國企業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更有利的條件。進而為交通建設項目中采用中國原料、中國產品、中國設備奠定基礎,最終實現原材料的輸出和設備產品的“走出去”。
標準編譯出版及“走出去”的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四十多年里,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公路建設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535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7.73萬千米[4],居世界第一。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體系也相應建立起來。這些標準是對多年來中國交通建設工程經驗的系統總結,體現了中國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的理論創新以及科技、工藝、材料等技術創新成果[5]。
當前,中國交通運輸業正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由于各國的歷史、語言文化、科技水平都存在差異,因此各國所采用的標準也不相同,各國同行對行業技術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行業標準實際上就是一種專業技術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的編譯出版和海外發行是中國科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是世界各國公路技術領域之間的文化交流。
在《行動計劃》的指引下,為適應全球交通運輸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加強世界連接,促進知識傳播與經驗分享,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組織編譯并發布了一系列外文版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旨在將中國的工程經驗、技術成果與各國同行進行分享與交流。這些標準規范基本涵蓋了公路、水運工程建設的主要方面。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的陸續發布為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向世界架起了橋梁,也為提高中國交通國際影響力,助推中國交通建設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印度尼西亞蘇拉馬都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赤道幾內亞恩比尼大橋、委內瑞拉迪阿鐵路、肯尼亞蒙內鐵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等工程均采用了中國建設標準和技術,這是中國標準真正“走出去”的良好開端。
標準編譯出版及“走出去”實施主體情況
近年來,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股份公司”)積極實踐“絲路書香工程”,探索“走出去”新思路,版權輸出圖書已簽約110多種,完成出版近50項,擴大了交通文化的影響力。股份公司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的編譯工作之中,始終堅持社會價值為先、國際影響為先的原則,努力推進我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出去”,不斷探索標準“走出去”新思路。
具備豐富的標準規范外文版編譯工作經驗及項目運作經驗
在當前中國技術參與世界建設的形勢下,股份公司憑借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中文版出版的基礎和經驗,承擔了10余種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的編譯出版工作,語種涉及英語、法語、俄語,并總結了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編譯出版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儲備了大量的國際通用專業詞匯,積累了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和出版經驗。同時,“中國交通運輸標準規范走出去”數字化項目(基于“內容+平臺+終端”的交通運輸標準規范推廣服務平臺)已納入國家新聞出版改革項目庫,有利于國外同行了解我國的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全貌。
形成多個高水平編譯團隊
股份公司經過70多年的積累,形成了高素質的權威專家作者隊伍以及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梯隊;與交通行業的管理機構、培訓機構、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設計研究機構、建設單位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構建起了一支包括院士和交通運輸行業知名學者、專家、教授在內的近萬名高素質專家和作者團隊。
近年來,股份公司聯合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福州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業內一流水平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翻譯方面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挖掘了一批高水平譯者,組建了多個海外工程經驗豐富、科研技術過硬、外語水平突出的高水平翻譯團隊。團隊中還有一批外籍審稿專家,有南非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道路學會(PIARC)原秘書長等,他們與股份公司均有良好的合作。
總體來說,股份公司以“義理—考據—辭章”為指導思想,儲備了大量的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出版了編譯標準外文版所必備的《公路工程行業標準(英文本)詞匯》,總結了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編譯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現我國的公司已經具備組織編譯、出版高品質標準外文版的能力。
標準編譯出版及“走出去”的主要工作內容、成果與組織保障措施
受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及科技司委托,股份公司及時組織開展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編譯出版工作,并與國外出版機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版機構積極取得聯系,實現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走出去”。
主要工作內容與成果
“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發布,包括“公路工程行業標準”(代號JTG)和“交通運輸行業產品與服務標準”(代號JT)兩部分。其中,“公路工程行業標準”是我國公路建設行業綱領性、指導性的技術文件,其體系范圍包括公路工程從規劃建設到養護管理全過程所需要制定的技術、管理與服務標準,也包括相關的安全、環保和經濟方面的評價等標準。“交通運輸行業產品與服務標準”由18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歸口管理,涵蓋了交通運輸行業各專業的產品與服務標準。
標準外文版編譯出版及版權輸出工作按以下8個步驟開展:編制大綱、編譯初稿、初稿審查、編譯送審稿、送審稿審查、編譯報批稿、外文版譯本出版、版權輸出。
截至2023年7月底,股份公司已出版公路工程行業標準外文版31種(英文版25種、法文版4種、俄文版2種),已出版交通運輸行業產品與服務標準英文版7種,總計38種,其中13種已經實現版權輸出。目前正在與國際知名出版機構Springer商談25種標準英文版的版權輸出事宜,并已達成初步共識,有望繼續增加標準“走出去”品種,進一步擴大我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的國際傳播力。
組織保障措施
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股份公司采取了以下組織保障措施。
第一,在標準外文版編譯工作方面,籌備和完善編譯工作小組,組建海外工程經驗豐富、科研技術過硬、外語水平突出的編譯團隊。明確編譯工作內容,切實做到任務具體到人,責任具體到人。做到優化組合、整合力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安排中文版主編與外文版主編進行交流,對編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逐一討論,并廣泛征求業內專家的意見。制訂審查工作進度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審查工作,確保各階段工作按時完成。明確審查重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國外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通讀譯文,驗證譯文的可讀性、可懂性。
第二,在標準外文版出版工作方面,培養一支既懂外語,又掌握專業知識,且文字功底扎實、編輯業務熟練的編輯隊伍,為標準外文版的出版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第三,在版權輸出工作方面,認真遴選國外出版機構,積極參加國際書展,主動與國外出版機構取得聯系,討論版權輸出模式。
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確定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愿景與行動》的發布,中國的標準、技術、裝備、服務和交通運輸企業正緊跟“一帶一路”倡議,以期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走出去”。其中,中國標準的“走出去”可以帶動設計、咨詢及背后一系列產業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升國家競爭力,讓中國創造在更大層面上獲得世界認可。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的編譯出版和海外發行是中國工程技術“走出去”邁出的重要一步,能夠讓世界各國同行分享中國交通建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與經驗,同時滿足中國資金、技術和管理“走出去”的需求。中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在海外的出版發行,是標準國際化的初步嘗試和積極探索,是“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走深走實”的重要體現。
未來幾年,需考慮增加主干標準,增補翻譯的語種,例如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小語種,使我國交通建設與產品標準外文版語種更加豐富、體系更加完善、國際化程度更高,為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1]國家發改委.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EB/OL]. (2015-10-22)[2023-10-06].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kfs/sjdt/201510/t20151022_1085956.html.
[2]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交通運輸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16-05-18)[2023-10-06].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kjs/202006/t20200623_3317012.html.
[3]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報告2020[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0.
[4]交通運輸部.2022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6-16)[2023-10-06].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306/t20230615_3847023.html.
[5]李盛霖.李盛霖在“中國交通建設標準”編譯啟動儀式上的講話(2009年12月7日)[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