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佳, 李猛, 婁亮
(駐馬店市中醫院 1 急診科, 2 心二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冠心病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隨著病程加重, 冠脈缺血程度加深, 可誘發心力衰竭及猝死[1]。 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 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冠脈灌注, 預防猝死發生, 但CABG 術后容易發生二次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嚴重影響患者預后[2]。 相關研究[3]表明, 血脂異常是導致MACE 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術后給予降脂治療可有效預防MACE 的發生。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均為臨床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物。 與中青年患者相比,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理功能下降, 對藥物的敏感性及耐受度均明顯降低。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不同他汀類降脂藥對老年冠心病患者CABG 術后MACE 發生率的影響,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在我院進行CABG 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 例。 納入標準: ①年齡≥65歲; ②符合CABG 相關手術指征; ③臨床資料完整; 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既往曾接受心臟手術; ②合并肝、腎器質性病變; ③認知功能障礙。 依照CABG 術后接受不同他汀類降脂藥分為辛伐他汀組 (44 例) 與阿托伐他汀組 (48例)。 辛伐他汀組男29 例, 女15 例; 合并癥: 糖尿病13 例,高脂血癥39 例, 高血壓24 例; 年齡65 ~80 歲, 平均 (74.52± 3.16) 歲。 阿托伐他汀組男27 例, 女21 例; 合并癥: 糖尿病14 例, 高脂血癥40 例, 高血壓25 例; 年齡65 ~81 歲, 平均 (74.49 ± 3.17) 歲。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批號202110-13)。
1.2 方法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抗血小板聚集藥、 β 受體阻滯劑、 硝酸酯類藥物等常規藥物治療。 在此基礎上, 辛伐他汀組予以辛伐他汀 (安徽永生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83382), 40 mg/次, 1 次/d, 睡前口服; 阿托伐他汀組給予阿托伐他汀 (寧波美諾華天康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213622), 20 mg/次, 1 次/d, 睡前口服。 兩組患者均持續服藥6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血脂水平。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3 mL, 利用貝克曼庫特爾 (AU5800) 生化分析儀測量血清總膽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水平。 ②MACE。 統計患者6個月內二次心肌梗死、 再發心力衰竭、 再發不穩定心絞痛、 死亡等MACE 發生率。 ③不良反應。 統計給藥期間兩組患者肌肉疼痛、 肝功能損傷、 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4.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脂水平治療后, 兩組患者血清TC、 TG 水平均明顯下降 (P <0.05), 但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清TC、 TG 水平比較 ( ± s, mmol/L)

表1 兩組的血清TC、 TG 水平比較 ( ± s, mmol/L)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nTCT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辛伐他汀組 44 5.63±0.71 4.15±0.56*1.71±0.20 1.59±0.19*阿托伐他汀組 48 5.69±0.74 4.04±0.52*1.73±0.21 1.55±0.18*t 0.3960.9770.4671.037 P 0.6930.3310.6420.303
2.2 MACE 發生率兩組的MACE 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MACE 發生率比較 [n (%)]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
高血壓、 糖尿病等基礎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近年我國老齡人口占比增加, 基礎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冠心病患者明顯增加[4]。 與中青年相比, 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 且伴有高血脂、 高血壓等基礎病, CABG 術后更易發生并發癥, 死亡風險較大[5]。 CABG 術后炎性反應、 高血脂水平等危險因素可影響患者血液流變學、 血流動力學, 增加二次心肌梗死、 再發不穩定心絞痛等MACE 發生風險, CABG 術后予以相應藥物防治對改善此類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他汀類藥物具有調脂、 抗炎、 穩定斑塊、 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等多種作用, 是冠心病治療常用藥物之一[6]。 CABG 術后服用他汀類藥物可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 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并可通過改善局部炎性反應、 預防靜脈血栓形成等途徑預防血管狹窄, 降低MACE 發生率[7-8]。 辛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均屬于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 其中阿托伐他汀屬于長效降脂藥, 同等劑量下較辛伐他汀具有更強的降脂效果, 降脂強度約為辛伐他汀的2 倍[9]。 但在臨床應用中考慮到阿托伐他汀的成本高于辛伐他汀, 在滿足降脂需要的基礎上, 阿托伐他汀用藥劑量普遍低于辛伐他汀, 可減輕患者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TC、 TG 水平明顯下降 (P <0.05), 但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表明兩種他汀類藥物均可發揮顯著降脂作用。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兩組MACE 及不良發生率比較亦無顯著差異 (P >0.05), 表明CABG 術后不同他汀類降脂藥在預防MACE 及藥物安全性方面無明顯差別。
綜上所述, 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均可顯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CABG 術后的血脂水平, 在預防MACE 發生及藥物安全性方面效果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