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賽, 田永京
(南陽市腫瘤醫院 1 西藥部, 2 胸外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 按照疾病類型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和小細胞癌。 其中NSCLC 是最為常見的類型, 超過80%的肺癌為NSCLC。 NSCLC 患者由于早期無明顯癥狀, 多數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 喪失根治性治療時機[1]。臨床對于無法手術治療的NSCLC 患者主要采用放化療治療,放化療維持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目前對于NSCLC患者的維持治療方案尚無統一定論, 依托泊苷聯合鉑類藥物為治療NSCLC 的一線方案。 依托泊苷的抗癌作用存在時間依賴性, 在NSCLC 的維持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2]。 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 其細胞毒作用更強, 抑制腫瘤細胞復制的效果更明顯[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依托泊苷聯合奧沙利鉑治療NSCLC 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 患者。 納入標準: ①疾病病理活檢確診為NSCLC;②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 ③KPS 評分>60 分。 排除標準: ①合并呼吸衰竭、 胸腔積液、 胸膜感染等; ②合并嚴重心肝、 肺等功能不全; ③存在化療禁忌癥; ④合并其他部位原發腫瘤;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 觀察組男性27 例, 女性13 例; 年齡43 ~81 (57.94 ±7.59) 歲, 體質量指數 (22.76 ± 3.16) kg/m2; 病理類型: 鱗癌21 例, 腺癌16 例, 腺鱗癌3 例; 病理分期: Ⅲ期23 例, Ⅳ期17 例; 病程 (1.54 ± 0.43) 年。 對照組男性29 例, 女性11例; 年齡42 ~84 (58.17 ± 7.60) 歲, 體質量指數 (22.85 ±3.07) kg/m2; 病理類型: 鱗癌23 例, 腺癌12 例, 腺鱗癌5例; 病理分期: Ⅲ期24 例, Ⅳ期16 例; 病程 (1.61 ± 0.38)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放療, 劑量為2.0 Gy/d, 5 次/周, 治療6 ~8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依托泊苷聯合奧沙利鉑治療。 在治療周期的第1 ~3 d 靜脈滴注依托泊苷120 mg/m2,1 次/d, 同時靜脈滴注奧沙利鉑130 mg/m2, 1 次/d, 21 d 為1個治療周期, 兩組均治療3 個周期。 治療期間密切觀察, 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后立即減量或暫停治療, 緩解后恢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治療效果評價: 完全緩解: 腫瘤病灶消失, 且持續時間>4 周; 部分緩解: 腫瘤病灶縮小>1/2 且持續時間>4周, 無新病灶; 穩定: 腫瘤病灶縮小<1/2 或增大<1/4, 且持續時間>4 周; 進展: 腫瘤病灶增大>1/4 或出現新病灶。 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 總例數× 100%。 統計兩組的不良反應 (骨髓抑制、 胃腸道反應、 粒細胞減少、 神經毒性) 發生率。 對患者隨訪24 個月, 記錄患者的生存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生存情況觀察組中位生存時間為4 ~24 (14.29 ± 3.75)個月, 長于對照組的3 ~19 (8.89 ± 2.45) 個月 (t =7.624, P=0.000)。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骨髓抑制及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分別為30.00%、 25.00%, 高于對照組的10.00%、 7.50%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
NSCLC 為常見呼吸系統惡性腫瘤, 其發病率居惡性腫瘤首位。 NSCLC 早期癥狀隱匿, 明確診斷的難度較大, 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 NSCLC 早期檢出率有所提高。 對于未發生腫瘤細胞遠處轉移且可耐受手術治療的早期NSCLC 患者, 根治性手術切除聯合淋巴結清掃為首選治療方案, 可延長患者生存期限[4]。 肺部的解剖結果較為特殊, 其內血管組織豐富, 腫瘤細胞極易通過血液播散, 轉移至其他器官組織中, 故多數患者一旦確診即為中晚期, 錯失最佳手術時機。 目前臨床對于無法手術治療的NSCLC 患者主要采用放療、 化療或放化療聯合方式, 可有效延緩病情進展,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命質量。
放化療聯合治療NSCLC 的效果較好, 在治療NSCLC 原發灶的同時可兼顧對轉移灶的殺傷作用[5]。 放療主要針對NSCLC 原發灶進行治療, 化療藥物進入體內后可隨血液循環至放療范圍之外的病灶, 阻斷腫瘤細胞增殖, 導致其凋亡。 既往研究[6]表明, 與序貫放化療治療相比, 同步放化療治療有效率較高。 另有研究[7]表明, 同步放化療治療用于晚期NSCLC患者, 可增強癌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 并可影響癌細胞的血氧供應, 抑制癌細胞亞群, 降低遠處轉移風險。 依托泊苷是廣譜抗腫瘤藥, 主要與拓撲異構酶Ⅱ形成藥物-酶-DNA 復合物, 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及DNA、 蛋白質合成, 導致癌細胞凋亡。 依托泊苷的治療效果及作用與用藥劑量及時間線性相關, 故適用于NSCLC 的維持治療[8]。 奧利沙鉑是第3 代鉑類抗腫瘤藥物,進入體內后通過鉑影響癌細胞增殖, 發揮抗癌作用[9]。 鉑原子可與癌細胞DNA 結合形成復合體, 阻斷癌細胞復制過程, 導致其凋亡[10]。 奧利沙鉑較順鉑、 卡鉑等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中位生存時間長于對照組, 提示依托鉑苷聯合奧利沙鉑同步放療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觀察組骨髓抑制及粒細胞減少發生率高于對照組, 提示聯合化療藥物治療可增加相關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 針對性進行干預, 以減輕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綜上所述, 依托泊苷聯合奧利沙鉑同步放療治療NSCLC的效果較好, 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但不良反應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