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延收, 楊姣姣
(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高血壓科, 河南 漯河 462300)
高血壓為常見慢性病, 可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 及時控制血壓對延緩患者病情發展至關重要。 冠心病由冠脈粥樣硬化引起, 是高血壓患者常見合并癥, 近年我國老年人在人口中總占比上升,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發病率顯著升高[1]。 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差, 受病情長期影響, 易出現負面情緒, 不利于病情管理[2]。 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是提高患者依從性, 保障臨床治療順利開展的關鍵, 常規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干預較弱, 需進一步完善[3]。 針對性心理護理旨在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心理干預, 本研究探討針對性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100 例。 納入標準: ①符合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及 《穩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5]中高血壓、 冠心病診斷標準; ②年齡≥65 歲; ③知情本研究, 已簽知情同意書; ④依從性尚可, 無明顯抗拒表現。 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 ②既往有重度抑郁癥、 雙相情感障礙、 躁狂癥等精神疾病史; ③合并惡性腫瘤或心、 腎等器官病變。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50 例。 研究組男30 例,女20 例; 年齡65 ~78 歲, 平均 (71.65 ± 6.19) 歲。 對照組男28 例, 女22 例; 年齡65 ~79 歲, 平均 (71.39 ± 6.21) 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本研究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批號202101-17)。
1.2 方法對照組入院后進行病情宣教、 用藥指導、 日常注意事項通知、 定期測量血壓、 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 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同時予以針對性心理護理, 具體措施包括: ①環境護理: 帶領患者介紹科室住院環境, 熟悉病房、 呼叫器的使用、洗手間、 柜子、 開水房、 醫院食堂等, 熟悉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 消除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陌生、 恐懼感。 ②健康宣教: 評估患者文化水平、 認知功能, 根據不同文化水平、 認知功能情況采取不同宣教方法。 針對文化水平低者, 采用科普PPT、 科普小視頻等媒介進行宣教, 宣教后再由護理人員一對一講解, 提高其對高血壓、 冠心病的基礎認知。 針對文化水平高者, 采用知識手冊深入宣教相關疾病知識、 治療現狀、 日常自我護理注意事項等知識, 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 針對認知功能衰退者, 宣教后及時回顧知識要點, 確保患者形成良好的知識記憶。 ③心理干預: 日常護理活動中采用朋友式聊天方式與患者交流, 積極關心其身心狀態, 建立護患友誼, 減輕患者病后孤獨感。 了解患者家庭及經濟狀況, 評估可能影響其心理狀態的潛在因素并給予針對性干預。 針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者, 協助患者尋求院外幫助, 臨床治療中與醫師溝通, 盡可能使用醫保內藥物, 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針對家庭關系較差者, 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 講解家庭支持對患者的積極影響, 幫助患者獲得家庭溫暖。
1.3 觀察指標①依從性。 采用Morisky 用藥依從性問卷完成依從性評估, 該問卷共8 個條目, 0 ~8 分, 8 分為依從性好, 6~7 分為依從性尚可, <6 分為依從性差, 依從性=(依從性好例數+依從性尚可例數) /總例數× 100%。 ②血壓、 血脂水平。 于護理前后比較兩組患者收縮壓、 舒張壓及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依從性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依從性比較 [n (%)]
2.2 血壓護理前, 兩組收縮壓、 舒張壓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護理后, 兩組的收縮壓、 舒張壓均有下降, 且研究組收縮壓、 舒張壓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壓比較 ( ± s, mmHg)

表2 兩組的血壓比較 ( ± s, mmHg)
注: 與該組護理前比較, *P <0.05。
組別n收縮壓舒張壓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 50 144.89±15.76 121.16±13.71* 106.17±10.31 82.71±6.79*對照組 50 143.97±15.82 136.17±14.25* 105.31±10.25 93.69±7.96*t 0.2915.3670.4187.421 P 0.7710.0000.6770.000
2.3 血脂水平護理前, 兩組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水平無顯著差異 (P >0.05); 護理后, 兩組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水平均下降, 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血脂水平比較 ( ± s, mmol/L)

表3 兩組的血脂水平比較 ( ± s, mmol/L)
注: 與該組護理前比較, *P <0.05。
組別n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 50 1.56±0.221.16±0.12*4.68±0.493.54±0.39*對照組 50 1.58±0.211.31±0.15*4.79±0.524.09±0.44*t 0.4655.5221.0896.645 P 0.6430.0000.2790.000
長期高血壓易損傷患者多個臟器組織, 增加腦卒中、 心肌梗死等危重癥發生風險。 冠心病為冠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狹窄/阻塞導致, 其中高血壓為高危因素, 臨床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較重, 干預難度較大[6]。 降脂、 降壓治療可控制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進展, 但老年人記憶能力減退、 心理狀態差等原因導致其依從性不高, 增加臨床治療難度。
心理護理旨在通過一系列護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 提高其治療信心及依從性, 為臨床治療順利進行奠定基礎[7]。 針對性心理護理則更進一步結合患者文化背景、 經濟狀況、 心理特點等各種因素進行心理干預。 研究[8]表明, 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改善老年患者負面情緒、 依從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本研究中針對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從環境、 知識宣教、 心理干預三個方面進行心理護理。 環境護理方面, 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可使患者放松心情, 減少外界不利因素對其情緒狀態的影響; 知識宣教方面, 針對不同文化背景、 認知功能的患者采取不同宣教措施, 確保患者均有正確的疾病認知, 糾正錯誤觀念引起的焦慮情緒, 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 心理干預方面, 重視患者個體化差異, 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壓力源, 采取不同心理干預措施, 充分發揮針對性心理護理的優勢為患者排憂解難, 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依從性及護理后的血壓、 血脂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P <0.05),表明針對性心理護理可提高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依從性, 血壓、 血脂控制效果更好。 分析原因為,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中, 降壓、 降脂是延緩病情發展, 避免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腦卒中等危重癥發生的關鍵, 針對性心理護理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降壓、 降脂治療更為順利, 因而患者的血壓、 血脂控制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 針對性心理護理用于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 可提高其依從性, 改善其血壓、 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