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谷質量調查工作是以采樣的新收獲糧食樣品檢驗數據為依據,對當年稻谷總體質量情況進行評價的活動。對浙江省2024年新收獲早秈稻質量調查檢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我省早秈稻采樣主要品種以中早39和甬秈15為主,早秈稻出糙率平均值為78.4%,整精米率平均值為54.9%,不完善粒平均值為3.8%,谷外糙米平均值為1.3%,千粒重平均值為24.9 g,早秈稻整體質量較上年有所提高,但谷外糙米含量呈上升趨勢;通過對比近五年早秈稻質量調查數據,浙江省早秈稻整體質量基本保持穩定,但不完善粒含量波動較為明顯。
關鍵詞:早秈稻;質量分析;質量調查
中圖分類號:TS210.7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619
基金項目: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DS2021005)。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survey of newly harvested early indica rice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24
Chen Xi, Shao Liangliang, Du Wenkai
(Grain and oi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Zhejiang 311200 )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of rice quality is an activity that evaluat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ice in the current year based on the inspection data of newly harvested grain samples.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survey and inspection data of newly harvested early indica rice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2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varieties of early indica rice sampled in our province are Zhongzao 39 and Yongxian 15,The average roughness rate of early indica rice is 78.4%, the average polished rice yield is 54.9%, the average value of imperfect particle is 3.8%, the average value of brown rice outside the valley is 1.3%, the average weight perthousand grains is 24.9 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arly indica rice has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but the content of brown rice outside the valley is showing an upward trend;by comparing the quality survey data of early indica ri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arly indica rice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remained stable, but the fluctuation of imperfect grain content is more obvious.
Key words: early indica rice; quality analysis; quality investigation
質量調查是根據國家現行的糧食質量標準,對當年收獲的糧食質量狀況進行綜合的質量評價,反映一個地區當年收獲糧食自然質量狀況,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掌握糧食質量信息、制定糧食依質論價政策和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1]。浙江稻作歷史悠久,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浙江省水稻種植主要以單季稻為主,部分地區實行早稻、晚稻雙季種植,整體呈現“南秈北粳”的特點。早稻在浙江省水稻種植面積中占比較小,在16.0%左右。在種植早稻的10個主要省份中,浙江省早稻種植面積居第7位,占全國早稻總面積的2.0%左右[2]。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早稻產量數據,2024年浙江省早稻播種面積達12.58萬公頃,同比增加0.37萬公頃,產量為78.4萬噸,同比增產1.5萬噸[3]。早秈稻含水量低,耐儲藏,是南方各省區儲備糧的主要品種[4],對于全年糧食生產,維護國家糧食戰略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對浙江省2024年新收獲早秈稻各品種質量狀況以及近五年來早秈稻質量和采樣品種數據變化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重點關注早秈稻種植品種變化、糧食收購定等定價和增扣量指標變化趨勢及原因,為后續早秈稻收購政策和糧食種植結構調整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根據浙江省2023年早秈稻產量、種植區域分布及收購任務規模,浙江省2024年早秈稻質量調查監測工作覆蓋省內7個地市38個縣(市、區)259個行政村(種糧大戶、收購庫點),共采集樣品270批次,涉及早秈稻品種23個。樣品主要來自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規模化糧食生產主體,兼顧田間地頭和糧庫收購現場兩類扦樣場所,采樣品種以當地種植的主導品種為主,部分樣品經過了晾曬、烘干和除雜以達到實驗要求狀態。
1.2 方法
依據GB 1350-2009《稻谷》[5]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常規質量指標檢驗和等級判定,檢驗項目為出糙率[6]、整精米率[7]、不完善粒[8]、谷外糙米[8]、黃粒米[9]、水分[10]、千粒重[11]、色澤氣味[12]等,其中出糙率為稻谷收購定等定價指標,整精米率、雜質、水分為增扣量指標。根據當年實驗數據和近五年數據庫,使用Excel軟件進行匯總統計,分析樣品質量情況和數據變化趨勢。
2 結果與分析

2.1 整體質量表現
2024年浙江省共監測早秈稻常規質量指標樣品270批次,樣品分布在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和臺州市共7個地市共38個縣(市、區)。全省早秈稻樣品出糙率平均值為78.4%,較上年提高0.8%,變幅為71.1%~81.8%。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8.9%、44.8%、15.6%、0.0%和0.7%,其中一等占比較上年提高20.6%,三等及以上的占比為99.3%,較上年提高1.6%。整精米率平均值為54.9%,較上年提高2.6%,變幅為28.3%~67.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87.9%、0.0%、9.1%、3.0%和0.0%,整精米率在三等及以上占比為97.0%,較上年提高3.0%。
不完善??偭康钠骄禐?.8%,較上年下降1.2%,變幅為0.6%~11.2%,主要是未熟粒和病斑粒。千粒重的平均值為24.9 g,變幅為19.9~28.0 g。水分的平均值為11.4%,變幅為7.3%~14.8%。黃粒米的平均值為0.0%,與上年持平。谷外糙米的平均值為1.3%,較上年提高0.4%。沒有色澤氣味異常樣品。從質量調查結果上看,7個地市早秈稻整體質量較上年有所提高,主要表現為樣品一等品占比大幅提高、整精米率三等及以上稻谷樣品占比較高,不完善??偭拷档?,但谷外糙米總量略高于往年。
2.2 分地區質量情況
各地市早秈稻質量指標檢驗數據見表1,可以看出,今年我省各地市早秈稻整體質量差距不大。從樣品數較多地市的數據可以看出,臺州市早秈稻樣品出糙率整體最高,溫州市早秈稻樣品整精米率整體最高,寧波市和紹興市早秈稻樣品不完善粒含量明顯高于其余地市,各地市不完善粒含量和分類占比見圖1。

除寧波市外,其余6個任務地市谷外糙米均出現不同程度超標,其中杭州市、溫州市和衢州市的谷外糙米達標率較低。各地市早秈稻質量調查樣品谷外糙米達標率情況見圖2。
從早秈稻等級分布比例上看,除溫州市和臺州市存在少量五等糧外,其余地市早秈稻三等及以上占比均達100.0%,這可能與早秈稻成熟收割期,浙南地區正好受到臺風“格美”影響,部分地區暴雨大風容易造成未收獲早稻倒伏、受淹,在收購現場采樣時,扦取了少量“受災糧”。各地市早秈稻質量調查樣品等級分布情況見表2。


2.3 分品種質量情況
分品種來看,全部早秈稻共涉及品種23個,其中樣品數超過10個的稻谷品種有9個,較上年度增加2個,主要品種與往年差別不大,仍以中早39和甬秈15為主要品種,兩個品種占比超過樣品總數的一半,樣品數前五的品種占比接近70%。從樣品來源分布看,中早39仍是我省采樣量最大的品種,7個地市均有樣品采集,金早645和舜達135兩類早秈稻采樣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其余樣品品種與往年差別不大,我省主要早秈稻品種樣品來源分布詳見表3。

從檢驗數據可以看出,中組18、中早39和中嘉早17三個品種整體質量表現較為均衡。甬秈15不完善??偭棵黠@高于其他品種,這也證實了寧波市和紹興市早秈稻樣品不完善粒含量明顯高于其余地市的原因之一。中組143和金早645的整精米率相比其他品種偏低,全部品種谷外糙米含量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我省主要早秈稻品種樣品檢驗數據詳見表4。

2.4 近五年質量和品種變化情況
從近五年早秈稻質量調查數據看,我省早秈稻整體質量基本穩定在二等及以上水平,近五年早秈稻質量調查主要檢驗項目數據見表5,等級分布情況見表6。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2020年和2023年早秈稻質量較常年明顯較低,主要變現為出糙率較低,不完善粒總量偏高。稻谷中的不完善粒由未熟粒、生霉粒、病斑粒、生芽粒和蟲蝕粒組成,歸為不完善粒的稻谷在計算出糙率時需要將其重量折半,所以不完善粒較高的稻谷,出糙率也更低,加工品質更差。從近五年不完善粒各單項檢驗數據可以看出,我省早秈稻不完善粒中以未熟粒和病斑粒為主,二者占比可達不完善粒總量的80%左右。稻谷不完善粒直接影響了稻谷的商業價值,不完善粒水平除了受其自身品種基因影響外,也和氣候因素有關。從浙江省氣象局公布的近五年十大氣候事件上看,2020年我省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出現了“超長待機”,梅汛期比常年偏多20多天,降水量打破歷史紀錄;而2023年我省梅汛期只有24天,偏少6天,梅雨量195.7毫米,偏少43.4%(常年346毫米),偏少最明顯的區域為臺州、溫州和麗水。其中臺州和溫州是我省早秈稻的主要產區,而這兩年臺州市和溫州市的早秈稻不完善??偭恳裁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有關部門在制定糧食收購政策時,要提前掌握當地稻谷生產發育情況,有異常氣候天氣發生的年份,要做好收購預案,出臺針對性收購政策,各收購主體要實時關注入庫糧食質量變動情況,做好相應的入庫質量檢驗工作,嚴把糧食入庫質量關。
按照《浙江省政策性糧食收購工作規范(試行)》要求,谷外糙米含量超過2.0%的稻谷,不得作為政策性糧油收購[13]。雖然近五年早秈稻谷外糙米平均值未超過限量,但由于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谷外糙米超標現象普遍存在,目前各糧食收購主體主要采用重力谷糙分離機對谷外糙米超標糧食進行清理,但由于省內早秈稻收購量大、農戶集中售糧、糧食除雜和去除谷外糙米耗時較久等原因,會造成收購點售糧排隊現象;水分是稻谷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糧食收購過程中重要的增扣量指標,目前主要采用機械烘干的方法降低水分。水分對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有直接影響,稻谷的含水量最好控制在11.8% ~12.6%范圍內,這樣可以保證稻谷有較佳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14]。從近五年數據上看,我省收購早秈稻仍有不少過度烘干或高水分糧情況。為保護種糧農戶的積極性,同時嚴把糧食收購入庫質量關,各收購主體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配置除雜及篩選設備,做好設備日常維護工作。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是“優質糧食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一方面,是減少糧食產后損失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也是解決農民種植糧食收獲后清理難、烘干難、銷售難的重要辦法[15]。省內各國有收儲企業應因地制宜加快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做好代清理和代干燥服務,減少糧食產后“跑冒滴漏”現象發生,促進節糧減損,切實保障好種糧農戶利益。
近五年采樣品種占比變化趨勢見圖3,從統計圖可以看出,我省早秈稻主導品種種類基本穩定,中早39和甬秈15始終位于樣品數前兩位,部分年份兩者樣本數總量超過收購監測采樣總數的一半。但中早39近五年樣品數占比有下降趨勢,甬秈15占比呈現上升趨勢。施賢波等[16]研究表明甬秈15+雙季稻試驗模式比中早39+雙季稻試驗模式增產稻谷44.5kg、增效135.9元,在浙江種植雙季稻時,推薦早稻用7月中旬成熟的甬秈15、甬秈409等早熟品種,具有顯著早熟優勢,同時給晚稻提供充足的溫光資源,保證全年雙季稻高產。

3 結 論
從2024年浙江省早秈稻質量調查樣品各項質量指標可以看出,今年我省早秈稻質量較好,三等及以上占比和一等品占比較上年均有所提高,但谷外糙米總量較往年偏高。各地市早秈稻質量表現差別不大,除溫州市和臺州市外,其余地市早秈稻質量調查樣品均在三等以上。在早秈稻收獲期,浙南地區受到了臺風“格美”帶來的極端天氣影響,市場收購主體需注意浙南地區早秈稻可能會存在少量“受災糧”情況,同時要嚴格執行收購質量標準,做到應收盡收,依質論價,分類保管。
近五年,我省早秈稻質量調查樣品整體保持在國標二等以上,沒有出現等外糧。除不完善粒含量變化幅度較大外,其余質量指標未出現明顯波動,各收購主導品種質量表現也相對穩定。受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的影響,稻谷谷外糙米含量超過收購限量的情況較為突出,國有收購主體作為糧食市場化收購的中堅力量,應提早摸底新糧質量產量情況,做好糧食收購工作計劃,加大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國家政策是稻谷生產的重要支持,繼續實施最低收購政策,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17]。浙江作為全國第二大糧食主銷區,糧食自給自足能力不足,更要應用好早秈稻訂單獎勵政策,引導農戶種植優質品種,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參考文獻
[1] 楊奎偉,劉冰,富成研.《糧食收獲質量調查和品質測報技術規范》進一步完善的建議[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13,38(6):30-31.
[2] 劉鑫,施俊生,繆添惠,等.浙江省早稻區試及生產趨勢分析[J] .中國稻米,2022,28(1):87-90.
[3] 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關于2024年早稻產量數據的公告[EB/OL] .(2024-08-23)[2024-10-10] .https://www.stats.gov.cn/sj/ zxfb/202408/t20240823_1956083.html.
[4] 鄭紅明.適度增加早秈稻生產保障糧食安全[J] .中國稻米,2023,29(2):5-11.
[5]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稻谷:GB 1350-2009[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6]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油檢驗 稻谷出糙率檢驗:GB/T 5495-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7]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稻谷整精米率檢驗法:GB/T 21719-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8]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油檢驗 糧食、油料的雜質、不完善粒檢驗:GB/T 5494-2019[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
[9]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食、油料檢驗 黃粒米及裂紋粒檢驗法:GB/T 5496-1985[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5.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2016[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11]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谷物與豆類 千粒重的測定:GB/T 5519-201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2]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油檢驗 糧食、油料的色澤、氣味、口味鑒定:GB/T 5492-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3] 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六部門關于印發《浙江省政策性糧食收購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EB/OL] .(2022-05-17)[2024-10-10] .http://lswzj.zj.gov. cn/art/2022/5/7/art_1229278300_2403188.html.
[14] 古汶玉,黃玉,謝宇霞,等.稻谷水分對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影響[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4):80-81.
[15] 孫培軍.中國縣域糧食經紀人隊伍發展現狀及對策:以湖南桃源縣為例[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21,46(3):63-66.
[16] 施賢波,金林燦,姜潔鋒,等.種植早熟早秈品種對雙季稻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 .中國種業,2024(3):65-68.
[17] 陽紅燕,蔡承智.糧食安全戰略下中國稻谷增產潛力與實現[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5):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