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近年來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的變化情況,以便助力溫州及時調整晚秈稻種植策略、管理方法和資源的分配投入,該研究結合2023年溫州收獲晚秈稻品質測報工作,對溫州地產晚秈稻進行調查,以出糙率、整精米率、堊白度、直鏈淀粉、食味值5項指標為切入點,對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整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單目標灰色局勢決策理論建立晚秈稻綜合評價模型,進行量化的綜合評價,并匯總近5年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2023年溫州市地產晚秈稻品質總體情況良好,但平均綜合評價值處于近5年的最低點,建議加強開展育種和品種引進更新工作;樂清市和蒼南縣作為產糧大縣,晚秈稻綜合品質表現良好且穩定,近5年基本處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上;鹿城、泰順晚秈稻品質表現一般,可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品種,逐步提升當地晚秈稻綜合品質;華浙優261號、桃優香占和嘉豐優2號等近年新引進溫州的品種,綜合品質表現較為突出,可加強定期監測和政策引導,逐步擴大種植面積。該研究為后續的溫州地產優質晚秈稻發展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撐。
關鍵詞:晚秈稻;品質;單目標灰色局勢決策理論;綜合評價;溫州
中圖分類號:TS210.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618
基金項目:溫州市基礎性公益科研項目(R202313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quality in Wenzhou based on single objective grey situation decision-making theory
Chen Xiwu, Zhang Yizhang
(Wenzhou Grain and Oi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Station,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produced in Wenzhou in recent years, and to assist Wenzhou in adjusting its planting strategie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work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harvested in Wenzhou in 2023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produced in Wenzhou. F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roughness, head rice percentage, chalkiness, amylose, and taste value, were used as entry point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produced in Wenzhou. The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ingle objective grey situation decision-making theory for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ata from the past five years is summariz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ate season indica rice in Wenzhou in 2023 is good, but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is at the lowest point in nearly 5 years.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breeding and variety introduction and updating work; Yueqing City and Cangnan County, as major grain producing counties, have shown good and stabl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which has been above the city average level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quality performance of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in Lucheng and Taishun is average, 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planting varieties can be carried out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ocal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New varieties introduced to Wenzhou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Huazheyou 261, Taoyouxiangzhan, and Jiafengyou 2, have shown outstand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performance. Regular monitoring and policy guidance can be strengthened to gradually expand the planting area. This study provides certain data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in Wenzhou’s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 quality; single objective grey situation decision-making theor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enzhou
新發展階段,黨中央明確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發展戰略[1]。溫州作為糧食的主銷區,一直將稻米作為主要消費口糧,僅2023年就消費稻米123.14萬t,約占全市消費口糧的79.16%。但溫州糧食的品質較其他糧食主產區沒有優勢,市場上很少見本地糧,本地人也很少吃本地糧。另外,種糧經濟效益低下直接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不利于地區糧食的長期穩定安全。因此,使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準確掌握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對于優化當地糧食種植結構、推動本地糧食產銷對接和保障地區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品質測報是對新收獲優良稻谷品種開展檢測、評價、報告的過程[2],通過有針對性地調查測報,能夠及時掌握當地糧食的品質質量數據[3],而這一過程還需要科學合理的決策方法來保障數據評價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單目標灰色局勢決策理論是把決策問題看作事件、對策和效果的綜合體,能夠在決策信息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針對單一決策目標進行分析[4]。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農業多個領域,如宋志均等[5]采用單目標化局勢決策對8個小麥品種的產量、凍害、倒伏和病害進行綜合比較和分析。但在稻谷品質綜合評價中的應用目前更多是針對單一時期或小范圍樣本的初步嘗試,對于長期數據結合和區域針對性的深入研究仍不足。
本文將結合2023年溫州收獲晚秈稻品質測報工作,依據GB 1350—2009《稻谷》和GB/T 17891—2017《優質稻谷》,對溫州地產晚秈稻谷的品質情況進行采樣檢測,從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堊白度、直鏈淀粉、食味值5項指標著手,根據單目標灰色局勢決策理論建立評價模型,分地區、分品種對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進行量化綜合評價,并匯總近5年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為相關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結合2023年溫州市收獲晚秈稻品質測報工作,共采集溫州地產晚秈稻樣品136份,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涉及品種15個,具體樣品采集情況見表1。2019—2022年檢測樣品份數分別為102、107、96和110份。
1.2 主要儀器
LE2002E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JLG-Ⅲ型礱谷機、JNM-Ⅱ型碾米機: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有限公司;SPECORD S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
1.3 檢測項目及方法
出糙率:參考GB/T 5495—2008[6]檢測;整精米率:參考GB/T 21719—2008[7]檢測;堊白度:參考GB/T 17891—2017[8]附錄A檢測;直鏈淀粉:參考GB/T 15683—2008[9]檢測;食味值:參考GB/T 15682—2008[10]檢測。
1.4 模型構建
參照李夢琴等[11]的方法,基于單目標化灰色局勢決策理論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將出糙率、整精米率、堊白度、直鏈淀粉、食味值5項指標確定為評價指標,并將其作為一個局勢,匯合所有采集樣品得到局勢集合;然后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每個局勢在各個目標下的效果白化值;接著分別采用上限效果測度法(計算出糙率、整精米率、食味值)、下限效果測度法(計算堊白度)和適中效果測度法(計算直鏈淀粉含量)將各個目標的局勢效果量化;同時參考劉彥君[12]的方法,確定各個目標的權重值為0.27、0.24、0.14、0.29、0.06,并計算綜合評價目標值。
2 結果和分析
2.1 2023年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的檢測數據分析
2.1.1 檢測結果整體分析
對2023年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測報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全市晚秈稻平均出糙率(79.4%)和平均整精米率(61.1%)均符合稻谷國標一級規定,平均堊白度(4.9%)符合優質稻谷國標二級規定,平均食味值(76分)符合優質稻谷國標三級規定,平均直鏈淀粉含量(19.6%)符合優質稻谷國標規定。由此可見,溫州地產晚秈稻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以及食用口感等表現都較好,在糧食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商品價值。
根據檢測結果,對全市晚秈稻品質進行等級劃分。出糙率符合稻谷國標一級規定(≥79%)的占比為63.6%,但仍有36.4%的晚秈稻分布在二級、三級和四級規定范圍內,說明出糙率在整體樣本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整精米率符合稻谷國標一級規定(≥50%)的占比為95.6%,表明全市晚秈稻在整精米率指標上表現優秀,整體加工品質較好;直鏈淀粉含量均符合優質稻谷國標一級規定(14.0%~24.0%),說明在直鏈淀粉含量這個品質特性上表現穩定且優質;堊白度符合優質稻谷國標一級規定(≤2%)的占比僅 5.1%,符合優質稻谷國標二級規定(<2%且≤5%)的占比達66.2%,仍有28.7%的晚秈稻谷在優質稻谷國標三級或以下,說明部分晚秈稻在堊白度方面可進一步優化;食味值處于優質稻谷國標三級規定(<80分且≥70分)的占比達66.9%,說明部分晚秈稻在食味值指標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2.1.2 分地區分析
如表2所示,樂清市平均出糙率全市最高,達到80.3%,所有樣品出糙率均能符合稻谷國標一級規定;龍港市平均出糙率全市最低,僅有77.9%,是全市唯一平均出糙率未達到稻谷國標一級規定的地區;平陽縣平均食味值和整精米率全市最高,分別達到79分和63.2%,但與其余地區相差不大;鹿城區平均堊白度表現最好,僅為3.4%,龍灣區和平陽縣平均堊白度則相對較高,達到6.1%;各地區平均直鏈淀粉則較為接近,均能符合優質稻谷國標規定。
2.1.3 分品種分析
如表3所示,泰兩優217號、甬優15號、甬優1540號和中浙優8號作為溫州晚秈稻種植最多的4個品種,采集的樣品量占全部采集樣品的75%,每個品種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均能達到稻谷國標一級的規定,堊白度、食味值和直鏈淀粉平均值均能達到優質稻谷國標三級的規定。至于其他種植品種也各有優勢,如桃優香占的出糙率平均值全市最高,堊白度平均值全市最低,分別為80.6%和1.3%;嘉豐優2號整精米率平均值全市最高,達到66.1%;諾兩優6號食味值平均值全市最高,達到80分。綜上所述,2023年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總體情況良好,但稻米品質是個綜合概念,涉及碾米、外觀、蒸煮等多方面品質[13],是多重指標相互作用的結果,基于國標對稻谷的指標進行逐項分析,得到的結論會不一致。
2.2 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的評價系統模型應用

2.2.1 2023年晚秈稻品質的綜合評價
根據上述評價方法,對采集樣品的檢測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并匯總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2023年全市晚秈稻平均綜合評價值處于近5年的最低點,總體品質出現了略微下降;除個別樣品外,全市晚秈稻綜合評價值均處于0.797 4~0.837 4,相對標準偏差處于1.5%~5.9%,說明雖然全市的晚秈稻品質略微有所差異,但大體上較為接近。由表5可知,鹿城區平均綜合評價值增加了0.006 4,是全市唯一晚秈稻綜合品質較2022年有所提高的地區,但其綜合品質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除甌海區晚秈稻綜合評價值的相對標準偏差略大于5%外,其余地區均小于5%,說明2023年各地區內種植的晚秈稻綜合品質總體差異也不明顯。
2.2.2 近5年分地區的綜合評價
由表5可知,綜合比較近5年各地區數據,4個產糧大縣樂清、瑞安、平陽和蒼南的表現也差強人意,其中樂清、蒼南晚秈稻綜合品質表現良好,每年基本能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平陽晚秈稻綜合品質近兩年提升較快,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文成和永嘉雖然多山地,種植地形更為復雜,但其歷年晚秈稻綜合品質也較為優良,也基本每年能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說明種植的品種也基本能夠與當地的氣候等環境條件相適應;泰順晚秈稻綜合品質歷年來均處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下,說明當地在品種選育等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上可知,通過綜合評價,能夠快速直觀地對溫州各地區晚秈稻品質的優劣進行排序和縱向比較,了解各地區不同樣本的差異程度,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后續數據應用的便捷性。


2.2.3 近5年分品種的綜合評價
綜合比較近5年各品種數據,中浙優8號、泰兩優217、甬優1540和甬優15四個溫州晚秈稻種植最多的品種表現較為穩定,近5年綜合評價值基本在全市的平均水平以上,其中中浙優8號和泰兩優217綜合評價值整體上會稍高于甬優1540和甬優15,可結合實際繼續合理種植這4個品種;甬優9號歷年表現相對一般,大多處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可適當調整該種植品種。近年來新引入溫州種植的晚秈稻品種表現也各有不同。華浙優261是由溫州種子站于2021年引進溫州,該品種可在溫州山區作早熟單季稻或平原地區作雙季連晚種植,目前主要種植區域為瑞安等地區,其綜合品質連續兩年表現優良,綜合評價平均值在所有品種中位列前茅。嘉豐優2號于2022年被作為溫州市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的示范品種后,在溫州逐步被應用和推廣,其綜合表現也較為優良,綜合評價值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上。桃優香占和諾兩優6號都是2023年統計時出現的新品種,兩者表現有一定的差異,其中桃優香占原本適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輕度發生區種植雙季晚稻,2020年被浙江引進用于連作晚秈稻種植,該品種表現不錯,綜合評價值明顯高于其他品種;諾兩優6號原適合在華南地區做雙季稻種植或者長江中下游地區做一季中稻種植,在溫州的種植表現不盡如人意,在所有品種中處于靠后的位置。建議對表現好的品種,如華浙優261、桃優香占深入調查分析,逐步加大推廣力度,增加種植面積。在實際應用時,還可結合實際問題情況,選定不同的分差對各品種晚秈稻品質優劣進行分類,如以2023年各品種綜合評價目標值為例,將0.01設為一檔,則可以劃分為五類:第一類為桃優香占,第二類為華浙優261,第三類為甬優17、泰兩優1332、中浙優8號、荃香優89、甬優9、嘉豐優2號、泰兩優217、中浙優15,第四類為泰兩優1413、春優801、甬優1540,第五類為甬優15、諾兩優6號。全市各品種晚秈稻品質綜合評價值見表6,近5年主要品種晚秈稻品質綜合評價目標值見表7。以上可知,通過綜合評價,能夠更準確掌握各品種晚秈稻在溫州種植的表現情況以及變化,為后續的推廣應用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撐,該法也可用于新品種引入后的表現評價。
3 結論與討論


(1) 2023年溫州市地產晚秈稻平均出糙率、整精米率符合稻谷國標一級規定,平均直鏈淀粉含量、堊白度和食味值均達到優質稻谷三級規定,說明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總體情況良好。通過綜合評價,對近5年溫州地產晚秈稻品質進行了更深入地分析,并提出建議如下:2023年溫州市地產晚秈稻品質總體情況較歷年有所下降,可能是受異常氣候變化和品種適應性進化受阻等因素影響,建議積極與種子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強育種研究工作,努力引進更新優質晚秈稻品種;針對鹿城、泰順等晚秈稻綜合品質表現一般的地區,可優先開展品種試驗示范,挑選適宜的品種進行推廣種植,逐步改良當地晚秈稻品質。溫州地區種植的晚秈稻品種較多,中浙優8號、泰兩優217等老品種雖表現良好穩定,但受限于多重因素,至今未形成規模化種植效益,不利于區域品牌打造。因此,對于華浙優261號、桃優香占和嘉豐優2號等近年來新引進的表現優良的品種后續可定期開展監測,及時掌握其品質變化,同時加強政策引導,逐步擴大種植面積。
(2) 溫州地產晚秈稻每個品種都有其獨特的特性,不同品種在實際生產中表現出來的品質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即使是同一品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品種也會因退化等原因,品質發生變化,那么挑選合適的品種尤為關鍵,因此需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更高品質的晚秈稻品種。當然,不斷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努力保證晚秈稻品質穩定以及確保優良品種能夠得到推廣種植等,也是保障稻谷優質發展的重要手段。
通過單目標灰色局勢決策理論建立晚秈稻品質評價模型,可以對晚秈稻品質進行更全面的綜合量化,用更直觀的數據說明晚秈稻品質優劣情況,從而更便捷地指導晚秈稻優質發展。該方法后續還可與其他方法相結合進一步改良優化,也可進一步延伸用于其他糧食品質的評價,對于推進糧食行業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陽紅燕,蔡承智.糧食安全戰略下中國稻谷增產潛力與實現[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5):8-12+28.
[2] 張谷平,趙美鳳,陳曦,等.浙江省2019年新收獲稻谷品質測報情況分析[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7):103-105.
[3] 苗霖興,苗佳.糧食收獲質量調查和品質測報工作的現狀及建議[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12,37(5):22-23+38.
[4] 江海旭.對中國沿海“四小”經濟區(帶)旅游業發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勢決策理論[J] .中國旅游評論,2019(2):167-181.
[5] 宋志均,齊光榮,李海燕,等.單目標化局勢決策在小麥品種布局中的應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9):12638-12640.
[6]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油檢驗 稻谷出糙率檢驗: GB/T 5495-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7]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稻谷整精米率檢驗法: GB/T 21719-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8]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優質稻谷:GB/T 17891-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9]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米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 GB/T 15683-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0]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糧油檢驗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質感官評價方法:GB/T 15682-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1] 李夢琴,趙全志,王蓮花,等.粳稻谷商品品質評價系統模型的建立與應用[J] .鄭州工程學院學報,2002,23(4):22-25.
[12] 劉彥君.稻米品質指標體系構建與特征性指標篩選驗證[D].杭州:浙江大學,2022:23.
[13] 劉后利.農作物品質育種[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