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麗


【摘要】 目的 研究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以九江市第五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12~18歲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27例)和對照組(3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護理,觀察組實施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2組均干預8周。觀察并比較干預前、干預8周后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能力、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8周后2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均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觀察組SAS、SDS、SCL-90、ADL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2組患者的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得分均較干預前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觀察組NOSIE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應用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能有效減緩其負性情緒、平衡其心理狀態,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 繪畫干預;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生活能力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6-0134-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4
抑郁癥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患病人數較多的精神類疾病,患者常有思維遲鈍、情緒低迷等表現,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行為[1]。青少年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但因青少年處于青春期,患者情緒的表達常被認為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容易錯過最佳干預時期[2]。當今治療抑郁癥的手段主要有認知行為療法、藥物療法、音樂干預、運動干預等。有研究表明,繪畫干預和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均有積極的改善作用[3],但對聯合治療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重點分析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九江市第五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12~18歲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齡14~17歲,平均年齡(15.13±0.46)歲。對照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齡12~18歲,平均年齡(15.41±1.41)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赫爾辛基宣言》,患者及其監護人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年齡12~18歲;(2)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4];(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5](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得分>8分。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精神類疾病、智力障礙,無法配合研究;(2)合并嚴重傳染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干預,包括入院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定時心理輔導、生活習慣和飲食指導。
觀察組患者進行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繪畫干預。以個體輔導為主,1 h/次,1次/周。選取安靜、溫度適宜的房間作為治療場所,護理人員待患者熟悉房間環境后為患者準備繪畫所需工具,點明本次繪畫干預主題。繪畫的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自畫像、風景畫、靜物描繪等,每次選取其中1個主題作為本次干預目標。由醫護人員引導患者接受繪畫干預,進行不同主題的繪畫創作,如利用自畫像使患者觀察自我、了解自我,用繪畫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抑郁情緒,表達自己的訴求,學會與他人溝通。通過描繪景物來觀察外界環境,學習新的、更合理的情緒處理方式,提高自我效能。(2)認知行為干預。以個體輔導為主,30 min/次,1次/d。每晚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可從每日做了什么及是否有新的感悟方面展開討論,跟蹤抑郁程度的變化情況,記錄病情,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糾正患者對疾病的不良認知。建議患者可詳細記錄每日出現明顯抑郁情緒的時間、情景、行為方式和想法等,便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正向引導。糾正認知以影響其行為習慣,為患者提供更多解壓渠道,疏解其不良情緒,如通過讀書、聽音樂來舒緩患者內心負性情緒,分散患者注意力。積極開展座談會,向患者傳輸更多有關抑郁癥及治療的知識,并解答疑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干預前、干預8周后,采用SAS、SDS、SCL-90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SAS量表共20個條目,每項條目4個選項,分值1~4分,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粗分為所有條目得分之和,總分=粗分×1.25,量表總分為100分。SDS量表共20個條目,每項條目4個選項,分值1~4分,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粗分為所有條目得分之和,總分=粗分×1.25,量表總分為100分。SCL-90量表共90個條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維度,每項條目5個選項,分值1~5分,1分為癥狀程度輕,5分為癥狀程度重,量表得分90~450分。SDS、SAS、SCL-90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干預前、干預8周后采用ADL、NOSIE量表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共20個條目,每項條目5個選項,分值1~5分,1分為自己可以做,5分為不知道,量表得分范圍20~100分。NOSIE量表共30個條目,每項條目5個選項,分值0~4分,0分為“無”,4分為“一直”,總分=128+總計積分-總消極分,量表得分128~240分。ADL得分越低、NOSIE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兩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SCL-90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AS、SDS、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2組患者SAS、SDS、SCL-90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ADL、NOSIE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ADL、NOSI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2組患者的NOSIE評分均較干預前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8周后,2組患者ADL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世界范圍內常見的心理疾病,目前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主要與5-羥色胺含量下降、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功能失調、多巴胺系統功能障礙、氧化應激和神經炎癥有關[11]。常見的抑郁癥治療方法包括心理干預、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療法等。
繪畫干預即繪畫療法干預,是通過繪畫的方式增強患者自尊及自我意識、調節情緒、減少內心的沖突和痛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的一種治療手段,近年來在臨床上得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12]。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通過糾正不良認知改變患者心理狀態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治療抑郁癥,且該方法已被多個指南推薦。繪畫干預和認知行為療法在抑郁癥護理中均具備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有關二者結合干預的效果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采用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結果顯示,經過8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能改善患者抑郁癥狀、平衡心理狀態。本研究通過繪畫治療增強患者表達,每次治療時設定不同的主題,避免了常規護理中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不信任、不表達情況發生。通過主題繪畫的形式可以從多方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例如以自畫像形式可以判斷患者對自我的看法,而通過外界描繪則可以看出患者對他人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繪畫是情緒與思想的結合體,定期進行繪畫干預能很好地追蹤患者的情緒變化,為后續治療打好基礎。通過繪畫判斷患者狀態后,本研究聯合認知行為護理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以引導其行為轉變,每晚睡前談話以拉近護患關系、培養護患信任感,結合繪畫結果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例如從繪畫作品表現出厭世的患者,可從其每日事宜及感悟入手,了解當天做了什么,是否發現生活中的變化、樂趣,幫助患者接觸外界生活,了解生活里的變化,建立患者對生活的正確認知進而逐步做出行為改變。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是以剖析患者內心進而做出對應措施的針對性護理,其效果是生硬的常規護理無法達到的。
抑郁癥可因心理變化投射至身體部位,產生軀體化表現,影響心理狀態,限制患者機體活動,影響日常生活。本研究中聯合護理的觀察組NOSIE得分高于對照組、ADL得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護理能減緩抑郁帶來的肢體行動障礙,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繪畫干預給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情緒表現方式,患者通過繪畫的方法表達自我訴求,讓醫護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況,增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治療效率。患者提高了自我效能,對改善抑郁癥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行為障礙有積極的幫助。田濤等[13]將認知療法聯合團體繪畫應用于大學生抑郁患者中,得出此法可以有效改善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并減輕負性情緒的結論與本研究類似。
綜上所述,繪畫干預聯合認知行為護理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琰,杜睿雨,龔美靈,等.抑郁癥的隱喻的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1):127-131,138.
[2] 韓興玲,王惠玲.氟西汀聯合心理干預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療效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9,29(1):54-57.
[3] 王寧,劉煙,陳冉,等.團體繪畫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情緒及執行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9,40(2):212-215.
[4] ORGANIZATION W H.ICD-10: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tenth revision[J].Acta Chir Iugosl,2010,56(3):65-69.
[5] 袁思華,聶悅康,劉小冰,等.認知行為治療對復發性抑郁障礙患者治療預后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4):587-588.
[6] 董漢寧,張慶濤,王熙,等.認知行為干預與運動治療用于康復期抑郁癥患者交往焦慮治療中的效果[J].世界中醫藥,2017,12(增刊1):491.
[7] 張巖,曹江,徐偉杰,等.團體認知行為干預對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效果觀察[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5):450-454.
[8] 黃文倩,宋崇升,萬松,等.抑郁癥患者防御方式在早期適應不良圖式與心理健康狀況間的中介作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0,29(7):594-599.
[9] 楊二梅,李運良,李素水,等.希望理論治療抑郁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20,42(5):787-790.
[10] 諸鳳芳,顧愛芳,李楓,等.有氧運動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8,18(5):312-316.
[11] 米智華,高巨.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及針刺治療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8):123-127.
[12] 王淘,劉增偉,張黎明,等.團體繪畫藝術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0):775-779.
[13] 田濤,田曉.認知療法聯合團體繪畫對大學生抑郁癥患者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6):930-933.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