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歡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其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與激素水平異常、遺傳等因素有關。據報道[1],乳腺癌發病率高達24.2%,且近年來發病率呈升高趨勢。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早中期乳腺癌,可徹底切除腫瘤組織,遏制疾病進展,但患者受手術應激、乳房缺失等因素影響,容易加重心理負擔,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PTSD是指個體經歷創傷事件后長期或延遲出現的精神障礙,主要以反復經歷創傷體驗為特征,容易引起個體回避與持續高警覺[2]。相關研究[3]表明,PTSD發生后不僅會影響患者心理狀況,還會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加重家庭與社會負擔。目前,已有研究調查乳腺癌患者PTSD狀況,且證實患病時間、手術類型等會對患者PTSD產生影響,但更多的影響因素尚待探討[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4月接受手術治療的113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5],且經乳腺穿刺活檢確診;女性;具有手術治療指征;腫瘤分期于Ⅰ-Ⅲ期;意識清晰;對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參加。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患;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合并其他部位腫瘤;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臟器功能障礙;合并交流障礙;腫瘤發生遠處轉移;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資料調查 制定一般資料調查表,調查患者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腫瘤分期、手術類型、輔助化療等資料。
1.2.2 PTSD 使用創傷后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CL-C)[6]評價,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22,分半信度為0.649;量表涵蓋再體驗、麻木回避、警覺性增高3項,共有17個條目,各條目均計1-5分,總分值17-85分,分值越高則表示PTSD越重;量表臨界分為38分,得分≥38分判定為PTSD發生。
1.2.3 恐懼疾病進展 使用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7]評價,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83;量表共12項,各項均計1-5分,總分值12-6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越高;得分≥48分判定為恐懼疾病進展程度高。
1.2.4 睡眠質量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8]評價,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5,分半信度為0.824;量表涵蓋入睡時間、日間功能障礙等7項,各項均計0-3分,總分值0-21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睡眠質量越差;得分≥8分判定為睡眠障礙。
1.2.5 家庭功能 使用家庭關懷度指數量表(APGAR)[9]評價,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0;量表涵蓋親密度、情感度、合作度、成熟度、適應度5個項目,各項均計0-2分,總分值0-1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家庭功能越好;得分≤6分判定為家庭功能障礙。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經Logistic回歸分析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相關危險因素;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情況 113例乳腺癌患者術后有30例并發PTSD,發生率為26.55%。
2.2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顯示,發生、未發生PTSD的乳腺癌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輔助化療、恐懼疾病進展、睡眠質量、家庭功能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未發生PTSD的乳腺癌患者其他相關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單因素分析[n(%)]
2.3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經單因素分析的變量納入為自變量(見表2),將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情況納入為因變量(發生=1,未發生=0),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5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輔助化療、恐懼疾病進展程度高、睡眠障礙、家庭功能障礙是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

表3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113例乳腺癌患者術后26.55%的患者并發PTSD,與王莉莎[10]等人的研究結果相近。分析原因在于,乳腺癌作為應激源,患者患病后容易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影響心理狀況,加之術后乳房形態改變,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且由于疾病復發風險高,患者對疾病持續保持高警覺,從而可能會產生PTSD。而臨床應積極重視乳腺癌患者術后PTSD評估,并早期給予預防措施,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以期降低PTSD發生風險。
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5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輔助化療、恐懼疾病進展程度高、睡眠障礙、家庭功能障礙是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危險因素。逐一分析原因在于:①年齡:年齡小的患者多伴有生育計劃,術后乳房形態改變帶來的沖擊較大,加之患者擔憂術后疾病復發,從而可能會加重心理應激,增加PTSD發生風險。因此,應重視年齡<50歲的患者心理評估,積極展開心理疏導與支持,告知其手術效果,并引導其理性看待乳房形態改變的影響,以預防PTSD發生。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疾病認知較好,且能夠主動尋求疾病內容,減少自身對疾病不確定性的擔憂,積極進行自我調節,而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缺乏對疾病信息的正確理解,容易加重心理負擔,從而增加PTSD發生風險[11]。因此,應針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讓患者復述相關內容,確保其對疾病有正確認知,以預防PTSD發生。③輔助化療: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會受化療藥物毒副影響而發生脫發、嘔吐等現象,容易加重軀體不適感,引起心理緊張,且形態改變會增加其不良情緒,從而引起PTSD發生[12]。因此,應將輔助化療的患者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加強心理支持,并提前予以止吐藥、營養支持等干預,以減輕患者不適感,預防PTSD發生。④恐懼疾病進展:恐懼疾病進展是指患者擔憂疾病進展、復發等產生恐懼情緒,而恐懼感高的患者過度憂慮疾病,容易加重心理應激,從而增加PTSD發生風險[13]。因此,應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講解疾病進展過程,使其客觀看待疾病,并采取轉移注意力法,如引導患者做喜愛的手工、運動等,以轉移其對疾病的關注度,從而預防PTSD發生。⑤睡眠障礙:乳腺癌患者受術后疼痛、不良情緒等影響,容易導致睡眠障礙,而睡眠不足會降低日常生活精力,影響精神與心理狀態,從而增加PTSD發生風險[14]。因此,需了解患者睡眠狀況,積極采取助眠措施,如芳香療法、催眠藥物等,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以改善患者睡眠狀況,預防PTSD發生。⑥家庭功能:家庭作為患者重要心理支持資源,家庭功能良好的患者支持度較高,利于緩解心理創傷,減輕應激反應,而家庭支持低下的患者內心情緒無處宣泄,加之缺乏家人的理解,心理負擔較重,從而導致PTSD發生[15]。因此,需重視患者家庭功能情況,讓家屬積極參與疾病護理,告知家庭支持重要性與必要性,以期預防PTSD發生。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PTSD的風險受年齡、文化程度、輔助化療、恐懼疾病進展、睡眠質量、家庭功能因素影響,可據此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以期降低患者術后PTSD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