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勤,凌亞,章曉燕(江蘇省無錫市兒童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療機構中重要的環境控制部門,在消毒和供應相關設備的管理和運營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1]。然而,由于工作量繁重、工作內容復雜,消毒供應中心在設備管理、庫存控制、消毒程序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前瞻性,護理管理方法和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有效提高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質量,甚至可能降低消毒物品的合格率[2-3]。因此,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必須高度重視加強每個管理環節的嚴格把控,以保證供應室護理管理質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差錯的風險[4]。6S管理是在5S管理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形成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目前已在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顯示出顯著的優勢[5]。該管理模式的應用可以明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6]。本研究主要探討將“6S”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的具體措施和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21年6月-12月期間行常規管理模式為對照組,此期間為手術室提供的清潔消毒滅菌物品共26875件,為200個器械包,包括62個骨科包、40個普通外科包、25個泌尿科包、25個婦科包、15個腦外科包、15個胸外科包、其他科室包18個。另取2022年1月-6月期間行“6S”護理管理模式為觀察組,此期間為手術室提供的清潔消毒滅菌物品共27049件,為200個器械包,包括65個骨科包、43個普通外科包、26個泌尿科包、24個婦科包、16個腦外科包、13個胸外科包、其他科室包13個。消毒供應中心共有15名工作人員,男8名、女7名,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為(32.17±5.63)歲。學歷:大專6名、本科9名;工齡2-20年,平均工齡為(10.39±3.25)年。職稱:護士7人、護師4人、主管護師2人、副主任護師2人。在本研究期間,工作人員均無崗位變動。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均知情同意,手術室器械包來源、數量、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模式,消毒供應中心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和行業頒布的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滅菌技術操作規范以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進行清洗、消毒、整理等工作。
1.2.2 觀察組護理管理方法
1.2.2.1 成立6S管理小組 由供應室負責人擔任小組組長,選取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作為組員,并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6S管理理論知識、實操技巧和操作管理技能。理論知識的內容包括:衛生行業標準的消毒、隔離、預防、清洗機和滅菌器等基本知識,以及包裝材料和無菌物品的追溯管理等。實操技巧方面涵蓋各類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儲存和發放等操作步驟。操作管理技能的培訓內容主要是清潔消毒滅菌設備和水處理系統等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小組成員在加入小組的第一天開始接受6S理論知識的培訓,其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為一周,此外,還接受安裝崗位5天、滅菌崗位3天、發放崗位5天和清洗崗位3天的實踐技能學習。在培訓期間,將進行回顧與分析工作,小組成員進行分析討論,對過去的工作流程進行系統分析,并進行頭腦風暴,明確洗滌、包裝、滅菌和發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并制作檢查表格,統計、總結不良問題,然后開展6S管理護理工作。
1.2.2.2 6S管理護理干預 ①整理工作。根據供應室的需求增添相關設備。制定每臺儀器或設備的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項和維護保養要求,并組織實施。建立具體規范的工作區域制度,將工作人員劃分為清洗、消毒、檢查包裝以及儲存發放組,明確各組人員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在小組之間加強質量監控,每個環節工作實施前都對上一個環節的工作質量進行檢測,實現環環相扣。同時,建立并不斷完善清洗物品、滅菌物品卸載檢查和無菌物品質量檢查等制度。如果發現問題,加強溝通并尋求解決方案。②整頓工作。根據易找、易看、易取、易歸位的“四易”原則對器械進行分類。每個器械都按照分臺包裝的方式進行處理,并進行編號歸檔,同時制定無菌物品的發放提示牌。遵循先進及近期物品先出,不允許使用過期物品的原則。清洗設施和污染區操作臺必須固定使用,保持清潔區物品配置的簡潔性和合理性。及時清理柜內不常用的物品,并將已拆除外包裝的一次性物品放置于無菌區。合理布局供應室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節省人力、物力,并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周圍環境要保持干凈整潔,明確劃分污染區、檢查包裝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儲存區三個區域,每天要進行各區域的空氣消毒,保持適宜的溫濕度。③清掃工作。每天定時進行各區工作環境的清潔衛生,同時要做好空氣消毒,并對相關儀器設備進行清潔、維護和保養工作。④清潔工作。完善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流程,根據器械的具體特性選擇適當的清潔方式。針對口腔供應室的普通器械、小器械和托盤,制定規范的清洗消毒操作程序,并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流程規范執行相關的清潔操作。細小且結構復雜的器械,在清洗消毒過程中需注意手機工作面的螺紋縫隙處、手機注油前后的干燥、小器械防止沖洗掉和針刺傷。對于能夠拆卸的器械,盡量在清洗前進行拆卸,以便更徹底地清洗。在器械清洗時,必須要細心和耐心,可以通過放大鏡檢查清洗效果。⑤素養方面的工作。需要以科室日常所需器械的流通量為依據,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包括科室對器械和物品的分批次發放和回收、器械清洗和消毒的流程以及所需的時間等。合理地安排銜接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還要滿足各科室的需求。此外,根據臨床需求量合理安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排班。同時,要加強科室的文化建設,通過定期組織學習和培訓,培養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通過檢查和加強溝通等方式,使護理人員能夠發現問題,并對自身進行自查和自我糾正,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水平。⑥安全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強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風險防范工作。定期進行風險防范演練,以提升護理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要加強對應急處理預案流程的核對工作;對危險化學品等物品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對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質量要進行嚴格監測,以提高風險防范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物品消毒滅菌質量評估:包括回收登記、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管理等環節的合格率,合格率越高則工作質量越高、工作效率越高。回收登記、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管理等環節均符合WS 310.1-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7]。②風險控制評估:選擇200件物品作為觀察和評估對象,觀察護理工作中物品分類錯誤、延遲供應、物品遺失、功能損壞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③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估:選用醫院自制問卷調查評估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內容主要包含服務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安全識別能力、風險防范意識、差錯控制意識。各內容評分均為0-100分。經驗證,該量表結構效度為0.83,Cronbach'sa為0.85,信度為0.87,具備良好可信度。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5.0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通過n(%)表示,數據對比采用χ2檢驗,當1≤Tmin≤5,N≥40時,采用校正卡方檢驗公式;計量資料通過()表示,組間數據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物品消毒滅菌質量比較 觀察組在回收登記、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管理環節的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在工作各個環節的抽檢合格率比較[n(%)]
2.2 兩組風險控制效果比較 供應室護理工作中,觀察組工作期間物品遺失、功能損壞、分類錯誤、延遲供應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2.3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工作人員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相比對照組均表現為明顯提高,組間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對比(,分)
?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負責管理和處理消毒物品的重要部門,日常工作涉及到多種不同類型的消毒物品,如器械、器材、藥品等。每種物品都有不同的消毒要求和處理方式,因此護理管理工作需要正確分類、處理和存儲這些物品,工作內容復雜,工作量大。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管理還需要遵循物品消毒周期和物品更換周期等時間要求,以確保每項工作都能按時且高質量地完成,避免延誤和對相關醫療工作產生影響[8-9]。然而,常規的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上,規劃性和預防性措施相對較少,可能會影響到相關物品消毒工作的合格率。
6S管理模式包含了以下具體內容: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這六個方面相互聯系,其中整理、整頓和清掃涉及具體的管理內容。清潔指的是將整理、整頓和清掃實施的措施和程序規范化并制度化,確保其得以落實并維持執行結果;素養則強調加強對工作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包括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和良好的工作習慣,使員工能夠在工作期間更好地遵守規則,保證6S管理的順利實施;員工素養的提升直接關系到科學管理模式的正常運行和維持;安全是實施各項工作并取得良好結果的基礎,加強安全管理有助于杜絕違規行為,并確保生命安全[10]。
目前有許多研究[11-12]表明,“6S”護理管理在儀器設備管理和臨床護理管理質量提升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在觀察組實施“6S”護理管理后,消毒供應中心物品回收登記、清洗消毒、滅菌包裝以及發放管理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物品分類錯誤、功能損壞、物品遺失和延遲供應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由此可見,“6S”護理管理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可以有效提高物品消毒滅菌管理質量,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推測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首先,通過將供應室工作重點作為出發點,加強對各個工作環節的有效監管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危險隱患,降低護理人員工作差錯的發生率,從而確保護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優質性[13]。其次,6S管理相關措施由專業小組成員負責實施,對工作環境進行整理、調整和整頓,以確保供應室物品管理能夠實現定量儲存并進行目視管理。此外,6S管理的實施保證了物品的清洗、滅菌、包裝等工作按照規范進行,提高了各個工作環節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進而提高了各項工作的合格率。最后,6S管理的實施過程精細劃分了供應室復雜的工作流程,細化了各個操作環節,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并得到有效處理,進一步降低了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為各科室提供符合臨床需求的無菌物品,并確保物品和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對于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來說,具備高度的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14]。研究結果表明,在加強“6S”護理管理后,觀察組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安全及風險防范意識、差錯控制意識以及安全識別能力的評分與管理前的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提高(P<0.05)。這可能是因為“6S”護理管理注重加強工作人員的素質培養,使得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不斷提升,從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此外,“6S”護理管理還定期對組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有效提高了組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并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激發了組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水平。研究表明,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還可以提高消毒中心員工的自我價值感。
綜上所述,“6S”護理管理在消毒供應室護理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保障醫療器械和物品的無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