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婷,馬玲,石雷,胡云靜,楊利娟(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北京 102100)
鄉村醫生是我國醫療服務隊伍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貼近億萬農村居民健康的“守護者”[1]。當前,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疾病種類、慢病發病率逐年增多,對鄉村醫生的理論基礎和服務型操作要求隨之提高[2]。鄉村醫生培養是當前國家繼續解決基層醫療問題的關鍵,怎樣培養優質的鄉村醫生,使其可勝任崗位工作,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緩解上級醫院的壓力是教育教學和改革的重點[3-4]。常規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已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因大部分村衛生室只有一個醫生,在面對慢性病患者時既需履行醫生職責,還需兼顧護士工作,這就需要在培養鄉村醫生期間打破以往常規帶教模式,不僅需要安排醫療學習內容,還需在每個科室輪轉基礎上增加護理實踐教學,以提高社區護理技能[5]。通過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目的的鄉村醫學生培養,可更精準地為鄉村培養優質人才,做到與實際需求接軌,學習目標清晰、責任明確[6-7]。本文為觀察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帶教方式對鄉村醫生教學效果,使用平行對照方式加以探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山區定向)醫學生18名和2022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山區定向)醫學生16名,共34名為研究對象,按照接受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護理帶教(觀察組=16)和未接受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護理帶教(對照組=18)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男7名,女11名,年齡23-27歲,平均(25.67±2.01)歲;觀察組男7名,女9名,年齡22-26歲,平均(26.01±2.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帶教,在醫學生來院學習后,根據《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實習手冊》要求,進行課堂、見習課及臨床帶教任務。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制訂。
觀察組進行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具體為:(1)制訂帶教目標:根據《首都醫科大學延慶教學醫院實習手冊》要求,結合鄉村醫生職業素養要求,制訂鄉村醫生實習目標,旨在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自主學習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實操能力,通過帶教學習,培養醫學生具備全方位實操技術,并可用自身專業技術、超強溝通能力為存在不同健康問題的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2)優化學習內容:根據村衛生室要求,將內容優化為態度-價值觀、制度-流程、基本知識、人文知識、應激能力、醫療文書、??浦R、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知識,通過理論講述、案例分析、技能訓練、日常醫療活動等教學活動培養醫學生的崗位能力。(3)整合教學法: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結合教學計劃設置多樣教學環節,在理論講述、技能教學、綜合能力培養中,將崗位勝任力教學融入其中。其中理論學習使用講授式教學、團隊教學、案例教學等;實踐教學則使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教學、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式、日常診療活動等。①講授式教學:以帶教老師為主導,使用傳統授課形式,將醫學知識傳授給醫學生,更加注重的是知識的全面性、認知的層次性、理論知識的扎實性。②團隊教學:該種教學模式以團隊合作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由帶教老師和醫學生共同討論促進學習,該種教學模式注重醫學生的團隊合作、表達能力。③案例教學:以問題為基礎,以經典案例為引導,由帶教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融入實操過程,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④以問題為基礎教學:其注重的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基礎上注重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由帶教老師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自主發現、分析問題,該種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思考、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⑤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教學:該種教學模式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情感、態度、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觀察指標 ①業務成績:在帶教前、帶教后對兩組護理業務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效率、回答問題踴躍程度、基礎業務能力進行調查,使用我院自制問卷,每項0-100分,分數與成績成正比。②教學效果:記錄兩組實操技術、讀書報告、病歷書寫、溝通能力、綜合表現評分,每項0-100分,分數越高帶教效果越好。③教學評價: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使用我院自制問卷,包括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獻的檢索和查閱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本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每項100分,分數越高越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6.0軟件處理數據,用(%)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差異;用()表示計量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差異,配對t檢驗同組前后差異。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業務成績比較 帶教前,兩組臨床護理業務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效率、回答問題踴躍程度、基礎業務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教后,兩組上述評分均升高,觀察組臨床護理業務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效率、回答問題踴躍程度、基礎業務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業務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業務成績比較(,分)
?
2.2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對照組實操技術、讀書報告、病歷書寫、溝通能力、綜合表現評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分)

表2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分)
?
2.3 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在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獻的檢索和查閱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本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分)

表3 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分)
?
二十一世紀全球醫學衛生教育專家委員會發布的《新世紀醫學衛生人才培養報告》指出,以崗位勝任力的醫學教育是一種教學改革,其已成為全球醫學教育主要特征[8-9]。崗位勝任力由八個核心指標組成,包括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養、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人際溝通能力、信息與管理能力、醫學知識與終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8]。在醫學教學和醫療服務中,鞏固理論基礎、強化實踐操作是關鍵環節,其最終目的即為將理論融入實踐,將所學知識轉換為技能[10]。在該環節中,臨床帶教的質量可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綜合素養[11]。
崗位勝任力由David McClelland提出,是指擁有卓越成就的個體區別于普通個體深層次的能力特征[12]?,F代醫學教學的目的即為塑造全能型人才,其不但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技術的提高,還需醫學生具有超強的醫患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科研探索能力[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護理業務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效率、回答問題踴躍程度、基礎業務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可提高醫學生的業務成績。分析原因為:常規帶教大多采用跟班式教學,以帶教老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缺少主動性,對提高教學效果極為不利[14]。而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通過全方位、多形式教學,將理論知識通過講授式教學、團隊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傳授給學生;實踐教學則使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教學、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式等融入至實操中,加深醫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情景設計激發實習生的潛能,調動醫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感性認知,進而提高醫學生的基礎能力[15]。
因鄉村醫生需具備全面的診療和護理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其對于診治和分析病情能力仍不足,故需加強培訓[16]。同時,鄉村醫生對于職業精神和素質的要求更高,因其面對群體多為普通村民,故需具有更高的溝通能力,避免醫患糾紛發生[7,17]。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實操技術、讀書報告、病歷書寫、溝通能力、綜合表現評分低于觀察組;提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分析原因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方式,體現了高度個體化學習,利于醫學生改善知識結構、拓寬臨床思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提升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質量意義顯著[18]。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獻的檢索和查閱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本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的教學滿意度較高。分析原因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模式可根據教學要求結合現實情況調整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將醫學生作為主體,帶教老師與學生相互配合,積極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互相成長,在提高教學滿意度同時,一定程度上提高帶教老師的教學信心[19]。
綜上所述,對實習鄉村醫生進行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帶教方式,可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提升崗位勝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