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溫泉縣黑小麥種植基地收割機“吐”出滾滾黑色麥流
溫泉縣地處新疆西北邊陲,播種面積64.8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6.52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87.15%,是以農牧業經濟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邊境縣,是全國首批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百強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國家生態功能區、自治區四十一個產糧大縣之一。近年來,溫泉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發展理念,建立推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多部門協調機制,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先扶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簡稱“兩區”),把“兩區”耕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有效顯著提高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業資源保護、高質高效和綠色產業發展。
實施耕地輪作倒茬項目。對小麥、玉米、油葵、甜菜、加工辣椒實行輪作的納入輪作體系,每畝補助150元,減輕連作障礙,提高土壤肥力。實施玉米綠色高質高效項目。打造集中連片、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綠色高產示范區,輻射帶動全縣玉米單產提升10%。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二五”以來,溫泉縣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達57.65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89%,實現“兩區劃定”全覆蓋、糧食主產區全覆蓋、耕地面積全覆蓋。開展智能化灌溉示范。示范面積達3875 畝,為農作物的田間管理提供精準的數據監測以及科學依據,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實現項目區灌溉自動化和農情監測實時化,節約人工開閥時間和管理成本,為智慧化農業打下堅實基礎。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廢舊地膜回收等項目,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以上,全面推廣使用0.015毫米農用地膜,農膜回收率達82.3%,畝均增收300~500元。將農業投入品的回收利用納入《溫泉縣土地流轉補充合同》條款中,土地承包方按照每畝200元/畝的標準繳納履約保證金,落實履約保證責任,督促和引導農民科學種田、養田、護田。2023年全縣小麥總產達3.12萬噸,平均單產 415公斤,分別較上年度增加0.31萬噸、12公斤,同比增長3%、11%,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2萬畝,覆蓋率達95.6%,其中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100%。全縣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58.2萬畝,覆蓋率達89.7%。各類有機肥(包含秸稈還田)施用面積56.2萬畝,覆蓋率達86.6%。建立化肥減量增效萬畝示范區1個、田間試驗3個、肥料門市監測點1個,對100戶種植大戶開展化肥用量監測。全縣化肥使用量(實物量)2022年29785噸,比2021年減少142噸。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由2020年的38.77%提升至41%以上。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制定《溫泉縣“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方案》,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推廣面積30萬畝,覆蓋率達46.8%,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9萬畝,覆蓋率45.3%。《2022年溫泉縣基層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典型經驗做法》被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區推廣、借鑒。推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開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集成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先進適用生產技術模式,推廣干播濕出、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
推廣植保無人機。采用衛星定位、無線通訊技術和深松機具狀態監測傳感技術,實現對農機深松作業過程、面積、深度等參數實時準確監測,使用無人機植保作業,效率達200畝/小時,比常規高出2~3倍,節約40%的噴藥使用量,實現農藥噴施低量高效。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深松作業等項目,推廣大型農機設備,安裝衛星定位控制系統終端,提高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推進農機智能化作業。推廣使用北斗導航播種等智能技術,安裝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491臺套,覆蓋農作物面積63萬畝左右,占全縣總播面積的97%以上,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作業,實現小麥、玉米、食葵、西葫蘆導航播種全覆蓋,推進建設“互聯網+綜合農事”模式,打造溫泉縣智慧農機大數據試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8%,小麥、玉米全程綜合機械化水平達100%。
建立試驗研發基地。充分發揮溫泉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的作用,建立新疆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溫泉縣小麥試驗站,開展小麥品種、病蟲害科學防控、栽培模式等研發工作。建立產學研推合作模式。加大與新疆農科院、九圣禾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金天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合作,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質品種。依托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養科技示范戶,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延伸產業轉化鏈條。實行“企業+合作社”或“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經營模式,訂單種植香紫蘇、板栗南瓜、魔芋、谷子、大豆等特色作物,促進農業由生產端向加工段轉變。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農戶種植庭院蔬菜,生產加工菠菜、南瓜、胡蘿卜等果蔬粉,上半年生產各類面粉200噸,銷售額180萬元,帶動農戶110余戶,戶均增收100元左右。實施溫泉縣鮮食玉米生產加工項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大戶”的訂單合作模式,種植1.0663萬畝鮮食玉米,畝均純收入724元,高于甜菜、玉米等作物收益,增加了農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