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軍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我們要以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全面深化科技區域創新機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加強省(市)級對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統籌指導,完善區域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完善企業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協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分享、激勵考核等聯動機制,形成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合力。強化關鍵共性技術跨區域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實現行政審批跨省“無差別化”受理、質量技術標準和檢測認證結果互認,促進區域節點要素及功能有序布局,實現產業集群、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協同聯動,推動創新資源雙向開放、創新成果雙向轉化。
全面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環境,強化金融的有效支撐,促進科技、金融與實體經濟有機融合,構建協同聯動財政、稅收、金融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健全創新激勵政策體系,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支撐的多元科技投入體系,大力吸引各類創新人才,促進創新人才合理流動。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深化股權與債權結合、企業折舊制度、混合所有制等改革,推動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鼓勵整合行業創新資源,組建各類創新聯合體,推進開展成渝地區經濟協同創新聯動,建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川渝)技術市場。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功能。構建以西部(重慶)科學城為主體的多元化、多層級的區域協同創新平臺體系;提升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平臺功能,推進科技創新平臺經濟化。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打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技術轉移中心和科技創新平臺,構建成渝地區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加快適用性技術輸出。鼓勵成渝地區科技部門共同出資、聯合實施科研項目,利用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綜合性檢測檢驗平臺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開放大型儀器設備和共享科技專家,全面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全面培育經濟新業態新集群。錨住全球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發揮數字資源的技術經濟特性,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優化創新資源空間布局,推進成渝“氫走廊”“電走廊”建設。以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推動創新要素自由跨區域流動,降低創新主體的交易成本和合作風險。堅持產業集群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進產業集群跨區域協同治理。利用資金、技術、人才和高性價比裝備等比較優勢,擴散交通建筑、節能環保、生物工程、重大裝備及零部件等產業,豐富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按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發展路徑,推進“鏈長制”和“一鏈一企”梯度培育,助力企業集中攻克一批主導產業新技術、新工藝,培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新業態新集群。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