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之
農歷甲辰年是龍年。1月5日,2024年《甲辰年》龍年特種郵票正式發行,郵票1套2枚,全套面值2.4元,為了搶購這套郵票,不少集郵愛好者通宵排隊,這套龍郵票很快就“一票難求”了。
“被今年的龍票帥到”“DNA動了,一定要拿下”……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網友的好評。有媒體報道,龍年郵票發售后,在二級市場的身價陡增,一套32枚的大版郵票,面值38.4元,在某電商平臺上,有商家報價215元,溢價幅度高達459.9%。
龍票有這么大的熱度,首先當然是因為它的精美。《甲辰年》龍生肖郵票,由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主任設計師王虎鳴和北京郵票廠兩位郵票雕刻師聯手制作,共2枚,分別名為“天龍行健”“辰龍獻瑞”。
細節方面更是值得細細欣賞:“天龍行健”展現了一條昂首奮發的金龍,象征蓬勃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辰龍獻瑞”則寓意祥和圓滿、福瑞安康,展現了龍騰四海的宏闊景象,表達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一飛沖天的姿態、祥云繚繞的意境,都讓這組郵票格外吸睛,令無數藏家心動。
而在設計之外,“龍”的意象背后所凝聚的中國文化,更是這組郵票的獨到韻味。龍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創造,最能體現中國人精神的圖騰。自然界并沒有龍,但中國的工藝品、畫作、詩歌、傳說、成語,到處都有龍的身影,龍早就被賦予了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
中國人喜歡龍,自稱“龍的傳人”。龍也堪稱中國文化的集大成之物——強健、興旺、吉祥,近乎各種美好事物的集合體。
從這個角度看,也不難理解龍郵票何以如此受歡迎了:人們購買的,并不只是功能性的郵票,更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物。郵票上騰云駕霧的龍,如同一個文化身份,是中國人自我確證的一個具象載體。
近些年,生肖郵票的熱度一直很高。比如,2022年畫風寫實的虎郵票,2023年黃永玉設計的“藍兔子”郵票,在發售之后也受到了熱捧。它們和龍郵票一樣,不僅在收藏界被高度關注,還在相當程度上成為了社會話題。
這也是一種中國式的新年浪漫。人們對生肖郵票的關注,已經成了一年一度的儀式感——今年的生肖郵票是什么樣?人們在這樣的期待里,迎來新的一年。
郵票其實是一種“從前慢”的標記物,第一枚生肖郵票發行于1980年,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那些“見字如面”“順頌時祺”里的典雅與溫潤,就凝聚在這方寸之間。
但生肖郵票又在今天火了,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重新煥發魅力。那個泛黃的歲月,安頓了人們某種質樸、純粹的寄托。眼花繚亂的快節奏生活,常會讓人有些疲憊,一枚小小的郵票,有著安撫人心的力量,提醒人們可以平靜一些、從容一些。信件雖慢,但它終會抵達。
生肖郵票并沒有和時代脫節,甚至以其獨特的意蘊,呈現出更豐富、更多元的時代價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生肖郵票依然會保持它的熱度,與時代車輪同向而行,成為一抹歷久彌新的文化景觀。
也期待生肖郵票可以不斷帶給我們驚喜。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入手一套,但人們對郵票的圍觀,同樣可以分享新年的喜慶。通過它,那些新年祝福與文化底蘊,自然而然地流進了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