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的
支付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支付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消費體驗和消費意愿。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我國個人銀行賬戶擁有率已超過95%,高于中高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從世界屋脊到邊疆海島,移動支付的觸角遍及神州大地的每個角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早在千年以前,世界上首張紙幣就誕生在中國,人類貨幣史新紀元就此開啟。“交子”替代了攜帶不便的金屬貨幣,促進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千年以后,從現金到手機,中國再次引領貨幣支付領域的創新變革,帶動全世界的普惠金融發展和數字經濟轉型。移動支付的普及,根植于中國在互聯網科技領域的發展進步,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巨大便利,也見證了一個充滿活力、熱氣騰騰的龐大市場。
移動支付是促進消費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84億人。移動支付大大降低了購物的門檻,不管是食品、日用品、電器等實物產品,還是電影票、景區門票等體驗類服務,移動支付都能實現“一鍵購買”,真正讓消費者獲得全天候的服務體驗。通過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移動支付系統更加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為消費升級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場景。
移動支付也改變著社會服務形態。移動支付與生活繳費、投資理財、醫療健康、教育培訓、交通出行等各行業深度融合,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如,移動支付接入醫保系統以后,實現掛號、門診交費等流程實時醫保結算,用戶借助手機進行簡單操作就能迅速完成醫保統籌基金報銷、個人賬戶、個人自付費用“一鍵”結算。移動支付降低了社會服務的成本,為用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有效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移動支付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了條件。如今,外國人來中國旅游、生活,只要下載注冊移動支付軟件,并綁定海外主流的銀行卡,就能實現與國內用戶相同的移動支付體驗。中國的移動支付也在積極“出海”,在東南亞、日韓等中國人常去的旅行目的地,游客不必時時刻刻擔心沒有兌換足夠的外幣,只要手機“掃一掃”就能輕松完成購物支付。中國的移動支付“走出去”,為各國建設移動支付系統提供標準,成為“一帶一路”惠澤世界的生動樣本。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移動支付生動詮釋著科技創新對于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意義。消費者無感支付體驗的背后,隱藏著5G、人臉識別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黑科技”,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徹底打通了線下與線上,帶動了傳統移動支付的迭代。移動支付還構造著全新的產業生態,幫助小微商戶找到新的營收增長點,對整個實體經濟復蘇發揮著積極作用。
移動支付不斷催生出新的業態和經濟增長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與此同時,隨著更多消費者習慣于出門不帶錢包,拿著手機走天下,圍繞移動支付的監管也要不斷加強,要防范業務異化、資金挪用、數據泄露等風險。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標準制定,統籌發展與安全,移動支付必將行穩致遠,讓更多人的“虛擬錢包”用得便利、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