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冰
1973年,大嫂嫁給遠在西藏阿里當兵的大哥。那一年,她24歲。
次年冬天,大嫂去部隊探親。一個月后,大嫂回家了。我問大嫂:“大哥好嗎?”她答:“好呢。”
大嫂去了一趟部隊,好像沒有啥變化,整天嘴里哼著小曲,蠻高興的。
那時,我還不知道大嫂去西藏探親,根本就沒見著大哥。她剛到新疆葉城留守處,就遭遇天氣突變,大雪封山。一起去探親的6名軍嫂被困在山下,每天除了接聽山上“那口子”的電話,就是幫留守處的戰士們洗衣裳。
大嫂回來后,照樣去娘家照顧生病的母親,然后要趕在我放學回來前給我做飯,一天像織布梭子一樣兩頭穿梭。
那天,我放學回來,發現大嫂不在,便自己在廚房里和面。卻總是和不好,不是水多了,就是面多了。正著急時,大嫂急匆匆回來了。我望著大嫂,特別委屈:“你前陣子不在,我好久沒有吃搟面條了。”大嫂不說話,伸手摸了摸我的頭,她的手心是溫柔的。
1981年,我在河西走廊當兵,在連隊當文書。一天,我看見連長訓練辛苦吃飯沒有胃口,便自作主張向炊事班長要了一瓶油潑辣椒,偷偷放在連長的宿舍里。
連長知道后訓我:“你呀,咱不能搞特殊,退回去!”連長粗喉嚨大嗓門,說話聲音本來就大,這樣“兇”的態度讓我意外而不能接受,梗著脖子不吭聲。連長說話的聲音更大,唱秦腔一樣吼。
這時,來部隊探親的連長家嫂子進來了,她拽起我往外面走。我不走,她便伸手摸了摸我的頭,她的手心是溫柔的。我緊繃的、生鐵一樣的身體,立即松弛下來了。
吃罷晚飯,連長叫住我,“嘿嘿”笑了一下,給我敬了一個禮。我不知道嫂子對連長說了什么,反正,我和連長之間的“縫隙”已經讓嫂子補得嚴絲合縫了。
后來,我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小說《妻子》,刊登在軍區的報紙上。報社編輯加了一篇評論,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其中的幾句話:“對于軍人說,軍嫂的稱謂是神圣的,長嫂如母,幼嫂是姐。對于軍嫂來說,選擇嫁給了連長,就嫁給了整個連隊。在軍嫂們的眼里,連隊的士兵都是她的兄弟。”
去年底,我到陜西三原看望連長。大門打開,嫂子看見我,親熱得仿佛40年不曾分開過一樣,依舊習慣性地伸手摸了摸我的頭,她的手心依然溫柔。
那天,嫂子很自然地彎腰曲背,幫我解開旅游鞋的鞋帶,給我換上拖鞋。那時,我沒敢抬頭,我怕溢滿眼眶的淚水,瞬間奔流在臉上。
(作者為軍旅作家、某雜志主編)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