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AIGC的核心在于對人工智能的訓練,電視臺擁有海量的內容儲備,可以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訓練素材
最近,OpenAI 發布首款文生視頻大模型 Sora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其實早在去年6月,三六零公司召開的智腦大模型應用發布會上,就發布了360智腦“文生視頻”多模態功能。2024年,文生視頻更是消息頻傳,2月2日,清華大學申請的“一種定制化多主體文生視頻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專利公布;2月23日,百度申請的“視頻生成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存儲介質”專利獲得授權;2月27日,首部國產文生視頻AI動畫片《千秋詩頌》,在CCTV-1綜合頻道開播。
業界早有共識,人工智能將對行業未來產生巨大影響。從目前文生視頻的作品來看,盡管因為指令或模型等原因,有時也會出現椅子變形飛在空中,跑步機上的人順著跑步機皮帶方向跑等比較離譜的畫面,但總體而言,畫面質量、鏡頭切換、流暢度都可圈可點,足以讓人們驚嘆。
央視推出的動畫片《千秋詩頌》就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詩詞制作為水墨國風動畫。據媒體報道,該片是以我國自主AIGC技術支撐制作的系列動畫片,綜合運用可控圖像生成、人物動態生成、文生視頻等最新技術成果,支持了從美術設計到動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的各個環節。值得關注的是,在同等預算條件下,按照傳統動畫制作流程計算,制作《千秋詩頌》至少需要8個月時間,而依托AIGC技術和總臺海量視音頻的語料庫,該片的制作周期僅為4個月,制作效率大幅提升。這項技術目前還處于產研結合階段,這也就意味著隨著大模型研發的成熟,制作周期和畫面精細度都會進一步提升。文生視頻對影視行業的影響可見一斑。
對于電視臺而言,文生視頻的應用場景不少。我曾擔任某電視臺新聞中心的顧問,當時,該電視臺想花費數百萬元引進一套動畫生成系統,希望用3D動畫來還原一些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很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都會應用類似的3D還原畫面,現在隨著文生視頻技術的誕生,電視臺的此類新聞報道完全可以通過文本指令生成視頻,操作更便捷,效率也更高。
很多電視臺都非常注重頻道包裝,通常會斥“巨資”請知名包裝公司設計頻道的包裝視頻和各種包裝材料。在比選過程中,電視臺也常常會覺得和這些公司溝通比較困難,對方無法完全理解自己的需求,甚至制作出來的東西不盡如人意。因為設計成本高昂,包裝方案確定后,不得不用上許久。有了文生視頻,電視臺的頻道包裝設計會更加高效,不僅可以根據一年中的節氣、節日進行頻道包裝,甚至不同時段、不同內容的包裝也可以快速更替。想必不少做頻道包裝的公司也會利用文生視頻為電視臺提供實時包裝的支持。
AIGC的核心在于對人工智能的訓練,電視臺擁有海量的內容儲備,可以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訓練素材。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廣播電視臺、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紛紛舉行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儀式。據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工智能工作室將整合總臺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媒資平臺資源,按照節目制作需求對“央視聽媒體大模型”進行訓練,打造視聽節目創新創作大平臺。上海廣播電視臺生成式人工智能媒體融合創新工作室重點布局文化傳媒領域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建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視聽垂類模型的研發應用,推動基于AIGC的沉浸式、交互式視音頻內容生成的示范應用,開展面向傳媒文化類的AIGC內容生成范式探索。成都市廣播電視臺AIGC創新應用工作室計劃于2024年系統推出涵蓋主題創新報道、AI動畫、AI城市宣傳片、AI短劇等系列廣電AI內容,還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人工智能社會實驗,以數字文化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未來已來,相信會有更多的電視臺找到自身定位,積極擁抱AI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