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 葛鵬飛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安陽市又是全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種子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對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種子質量監管是種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陽市是農業農村部規劃的糧食優勢種植區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市。2020 年,糧食種植面積56.05 萬hm2,糧食總產量383.8 萬t,其中,夏糧總產量207.3 萬t,秋糧總產量176.5 萬t。花生種植面積4.76 萬hm2,總產量22.16 萬t;蔬菜種植面積8.98 萬hm2,總產量499.8 萬t。
安陽市現有種業管理科和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種子管理站等3 個市級種子管理部門,其中,種業管理科負責全市的種業監管工作,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和市種子管理站承擔每年的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和種子市場管理工作。縣區級農業綜合執法隊8 個,負責本轄區內的農業專項執法、集中執法等工作。
安陽市地處晉、冀、豫三省交會處,是玉米、小麥種子的重要流通集散地。截至2019 年底,全市共有備案的種子企業和門店930 多家,其中,種子生產經營企業7 家,主要從事小麥、玉米、蔬菜等種子的生產經營。常年小麥制種面積2666.7 hm2,年制種量1.6 萬t,每年的小麥、玉米等種子生產銷量達2.37 萬t,農業生產用種量巨大。
自品種審定、引種新規實施以來,每年審定、登記、備案引種的數量快速增加,市場上新品種日益增多,品種名稱五花八門,加大了農戶選種難度。安陽市的縣區基層監管部門人員少,有的縣農業綜合執法隊甚至只有3名工作人員,還要承擔其他農村事務,執法檢查任務重,專業素養不足,再加上檢查經費缺失,不能滿足屬地全覆蓋監管要求,加大了種子質量監管難度。
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以玉米、小麥、花生等種子監督檢驗為主要工作,檢驗項目有凈度、水分、發芽率、純度和生活力,但檢驗范圍小,技術不夠全面。監督抽查以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種子為主,沒有覆蓋棉花、蔬菜、谷子、綠豆等作物種子。受抽查經費所限,近年純度項目采用本地田間種植鑒定方式,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在內黃縣原種場建有1 hm2的種植鑒定基地,播種與大田同步,即使檢測出不合格種子,問題種子也已經播種,種子純度鑒定結果參考意義不大。受人員、資金和技術的制約,短期內無法開展品種真實性項目檢測,小區種植鑒定又無標準樣品,鑒定結果偏差較大,品種真實性檢測工作尚未開展。
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分為春季、秋季市場檢查和冬季企業檢查,一年3 次,市、縣級農業農村局要等上級下發文件才能制訂監督抽查計劃,繼而開展抽查工作,致使抽查時間緊迫,只能檢查部分商戶,抽取少量樣品,達不到商戶、品種全覆蓋的要求。監督抽查樣品數量少,造成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的檢測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檢測資源嚴重浪費。
全市“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由種業管理科牽頭,種子管理站和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實施,聯合市場管理局共同開展。檢查對象由數據庫隨機抽取,但每次檢查僅抽取全市半數縣(區)共20 家左右的商戶,不能覆蓋全部縣(區)。被抽查的縣(區)也未充分考慮登記商戶實際數量差異,各縣區抽查數量相同,代表性不夠。數據庫未得到及時更新,好多庫中的商戶已停業或已更名,檢查人員到現場檢查時,找不到商戶的現象時常發生,只能做到發現后及時剔除,致使抽查商戶數量不足。
1.理順市、縣兩級種子監管機構職能。安陽市種業管理科制訂種業發展、規劃,開展種子執法監管,將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與種子管理站合并,做好新品種示范推廣和種子質量檢驗,為全市種業發展和執法提供技術支撐,加強縣級執法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編制,提高種子監管隊伍的整體素質。
2.建立市、縣兩級種子監管部門的運行機制,做到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建立同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的協同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種子監管效率。
3.建立社會化種業監督機制及有獎舉報與信息公開制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探索種子信用檔案制度,引導種子企業、商戶守法經營。
1.因地制宜,科學制訂抽查方案。結合各縣(區)實際,制訂和細化監督抽查方案,在全市主要以玉米、小麥為抽查作物的基礎上,內黃縣可以增加花生、西瓜、辣椒等作物種子抽查,安陽市龍安區和殷都區西部丘陵旱地和林州市可增加谷子、綠豆等小雜糧種子抽查。
2.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根據本地農時適時安排監督抽查,建立節假日輪休制度,保證假期不間斷監督抽查工作,切實做到商戶、企業全覆蓋,品種全覆蓋,按時完成抽查任務。
3.聚焦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以銷售數量大、種植面積廣、投訴問題多的品種為重點監督抽查對象,以種子商戶比較集中的農資市場、鄉鎮集市為重點區域,以既往檢查發現問題較多、監督抽檢不合格的商戶、企業為重點對象,從檢查核查、監督抽檢、輿情監測、投訴舉報等渠道全面分析,提高監督抽查的針對性、靶向性和有效性。
1.加強信息保障。及時更新“雙隨機”監管平臺上的監管主體信息,加強信息保障,列入新開立、更名、遷址的商戶和企業信息,將停業、年檢異常、注銷的主體名單排除在抽查范圍之外,提高“雙隨機”抽查的精準性。
2.細化“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要求。合理安排年度計劃,倒排抽查時間,科學設定抽查比例,以轄區注冊種子生產經營主體總量為基準,細化“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要求,做到一區一數,科學、精準地確定抽查數量,提高抽查的代表性和針對性。
3.創新“雙隨機、一公開”新模式。探索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聯合抽查,創新“雙隨機、一公開”新模式,合并對同一市場主體的多個檢查事項,減少對農資商戶和企業的檢查頻次,實現一次多查,提高執法效能。
安陽市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建設一流種子質量檢測機構為目標,集中資金、技術和人力優勢,將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實驗室建設成豫北重要的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各縣(區)不再重復建設種子檢驗機構,充分發揮基層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
1.更新檢驗儀器設備,完善田間種植鑒定基地建設,恢復玉米純度海南種植鑒定。積極匯報申請,爭取財政專項資金,對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實驗室進行改造升級,更新優化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對內黃縣田間種植鑒定基地重新分區規劃、整理土地,完善田間道路、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恢復因資金中斷的玉米純度海南種植鑒定,將監管關口前移,提前解決可能產生的種子質量安全問題,為全面推進種子檢測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2.擴展檢驗項目。根據《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考核管理辦法》的評審要素及程序,修訂完善《質量體系文件》,從人員、技術和儀器設備著手,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積極開展品種真實性項目擴展申報。
3.注入新鮮血液,提高檢驗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引進農學、種子學、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壯大檢驗機構人員力量。科學制訂培訓計劃,通過專家指導授課,深入開展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組織檢驗人員參觀學習先進檢驗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邁上新臺階,提高服務現代種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發揮區域性中心種子檢驗機構的職能。
安陽市縣(區)農業執法隊伍是直面農民群眾、商戶的重要窗口,涵蓋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綜合性執法,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業務精通,還要善于溝通協調。
1.選配專業人才,充實執法隊伍。全市各縣(區)執法隊伍普遍存在人員力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夠等問題,要按照年輕化、專業化、高素質的要求,科學合理定編定崗,使執法力量符合執法任務的要求。可以從種子管理站、土肥站和植保植檢站等相關業務站選調和公開招聘適應執法監管工作需要的人員進入綜合執法隊伍,及時調整不能勝任一線執法工作的人員,組建能力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農業綜合執法隊伍。
2.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全員素質。要將法律、業務知識學習和廉潔自律教育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做好培訓計劃和年度計劃,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全員培訓。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內容,創新培訓的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培訓、派出交流學習、案例分析討論和現場實操等多樣化方式,積極培養業務骨干,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律、業務知識水平和法制觀念。
3.規范執法工作,嚴格執法程序。執法工作要遵循行政執法程序,配備執法檢查裝備,嚴格依法調查取證,自覺維護執法人員形象。執法檢查要保證詢問筆錄和視聽資料完整、真實,種子樣品的登記、抽取、封緘和確認要嚴格符合《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的要求,防止抽查環節存在瑕疵,致使證據鏈不完善,直接影響對種子侵權制假售假行為的打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