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鄉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張霞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逐步推進,綠色理念逐漸被人們熟知,市場對無公害蔬菜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配套技術無需依靠農藥或殺蟲劑,只需通過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綜合防控的方式來防治病蟲害,可以明顯降低污染程度。因此,研究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配套技術,對綠色生產、保障人們的生活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1.大棚內空間狹小容易導致病蟲害發生。由于大棚空間狹小,可用于種植的面積不多,如果發生病蟲害,不能通過整地措施趨利避害。
2.自然條件會對大棚蔬菜種植產生影響。北方的溫室大棚如果夏季氣溫高,那么棚中水分易蒸發,空氣濕度大,不利于棚中蔬菜生長,容易滋生大量病菌與害蟲。
3.工作人員管理不當也容易導致病蟲害發生。在大棚蔬菜種植期間,部分種植戶對病蟲害的防控意識不強,未能及時采取相關措施來控制病蟲害的蔓延。甚至部分種植戶使用濃度高且劑量大的農藥直接噴灑,這樣不僅會降低蔬菜質量,還會殘留下大量化學農藥,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
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具有季節性和持續性的特征。大棚比露天種植的病蟲害發生率高,再加上大棚無越冬期,將造成大棚蔬菜病蟲害由季節性向持續性過渡。研究發現,蚜蟲有世代期縮短的現象,增加了大棚病蟲害的復雜程度。同時,還有一部分蔬菜可能有生理性病害,如番茄等蔬菜在大棚生長環境下會發生莖腐病。此外,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具有種類多的特征。受溫濕度、通風不良的影響,大棚內容易產生有害氣體,為病蟲害的發生創造條件。如果大棚內長期種植一種蔬菜,將導致土壤板結,從而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隨著無公害蔬菜社會需求量的增加,蔬菜大棚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由于大棚蔬菜周年生產的環境比較特殊,給病蟲害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具有病蟲害規模大、種類多、蔓延速度快等問題,嚴重影響生產。相關部門及種植戶經過多年努力,逐漸探索出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配套技術。
1.在大棚無公害蔬菜種植期間,必須及早扣棚蓄熱,并留意天氣變化。尤其在霜降前后,天氣轉冷,露水容易形成霜,會導致大棚蔬菜遭到低溫凍害。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扣棚蓄熱工作,規劃好蔬菜類型、播種與定植。
2.因地制宜地選擇抗病強的蔬菜品種。大部分蔬菜品種需要經過專家選育、培養,讓蔬菜種子具備抗病蟲基因。選擇抗病強的蔬菜品種既能減少污染,又能減少施藥頻率,可以達到有效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目的。
3.按照就近原則,對蔬菜進行輪作與間作。如在蔬菜和水稻旁輪作,蔥姜蒜和花菜間作。
4.采用無病蟲土進行育苗,對苗床合理施肥。注意將生產棚和育苗室隔開,在育苗室內使用溫室電熱的方式,促進蔬菜生根發芽,強化管理。對上一季度豐收的蔬菜要及時處理,并進行翻犁,避免蟲卵繁殖。
5.為蔬菜補充養分,提高蔬菜耐病蟲害的能力。多施用有機肥,避免多次或重復施肥,積極推廣配方施肥技術,營造可循環的生態環境。定期深耕土地,方便排水,使蔬菜根系越來越發達。
6.合理灌溉。若土壤含水量過高,則容易出現病菌,如番茄容易發生灰霉病。應適度采用滴灌膜下澆的方式,高溫時澆水,陰雨天不澆水,上午澆過水后,下午可以選擇不澆。為了改善大棚內的通風透光條件,應及時扎蔓,避免過長的蔬菜藤蔓遮擋住其他區域蔬菜的陽光。
1.種子處理。在進行播種之前,要把蔬菜種子放在日光下暴曬2~3 h,以消殺病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或者用高溫滅菌法,即用50 ℃以上的熱水浸泡茄類蔬菜種子,控制時間為15 min;用44~50 ℃熱水浸泡豆類蔬菜種子15 min。這些方法都能對種子進行消殺,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同時,先澆水,而后置于高溫悶棚中1.8 h,再逐步降溫(適用于黃瓜),對黃瓜霜霉病具有預防作用。
2.設置防蟲網阻隔病蟲害傳播源。可在大棚的通風口位置布置1 個網板,以阻擋翅蚜,只需30 目的網板即可,可以有效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3.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捕害蟲。利用螻蛄、夜蛾、金龜子等蟲子的趨光特性,設置黑布或黑光燈,對害蟲進行誘捕。銀灰色可以驅趕蚜蟲,設置銀灰色的地膜來種植蔬菜,可以避免病蟲害。有翅蚜蟲喜愛橙黃色,可設置相應色塊的板子誘殺,如對平常不用的板塊廢物再利用,以20 cm2為準進行切割,然后涂抹橙黃色油漆與機油,布置在合適的距離進行誘殺。如果病蟲害數量較少,可采取捕殺措施,針對部分產卵期病蟲,手動摘除卵塊。
4.運用馬鈴薯脫毒技術來控制病毒病。依靠蔬菜嫁接技術嫁接黃瓜和茄子,能夠提升蔬菜的抗病能力,預防土傳病害。
1.使用農業專用抗生素。防治菜青蟲、斑潛蠅、蚜蟲、小菜蛾、棉鈴蟲,可施用2%的阿維菌素3000~4000倍溶液;防治葉螨可施用2%的阿維菌素5000 倍溶液,隔7d 噴施1 次,效果良好;防治黃瓜黑星病、番茄白粉病與白菜白粉病,可施用2%的武夷菌素100~150倍液;防治蘿卜炭疽病,可施用2%多抗霉素150 倍液噴灑。
2.利用生物浸出液。就地取材,合理利用收獲后的蔬菜莖葉制作成生物浸出液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用洋蔥皮和水根據一定比例浸泡1.5~2 h,經過濾后取汁,稀釋1 倍噴霧即可用來防治番茄的晚疫病;用1 kg桑葉和5 倍清水煮沸,提取其中原液,然后摻入4 L 水,能夠對蚜蟲進行防治;取1 kg 新鮮黃瓜藤,加入適量水搗碎,過濾后取原液,后加入5 倍水攪拌均勻,制成噴霧,對菜青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1 kg 臭椿葉加入2 L 水,過濾后噴灑,能夠防治蚜蟲。
3.以病原細菌防治病害幼蟲。盡量在病害幼蟲期或者孵卵期就將其消殺,如可以通過青蟲菌粉500 倍液噴灑,在噴藥過程中保證兩面均要兼顧,7d 噴灑1 次,防治效果最佳。經噴灑后,需要及時清理病蟲尸體,可以用布包裹住,泡在水里揉搓,得出死蟲尸體濾出液,然后注入適量水噴灑。例如,防治豆天蛾幼蟲,可施用青蟲菌200~300 倍液。
4.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一類能夠破壞昆蟲表皮層幾丁質的農藥類型,可使昆蟲正常蛻皮并逐漸死亡。例如,防治甜菜夜蛾幼蟲可施用20%的滅幼脲2000 倍液,防治效果極佳。
5.利用病原真菌。在夏季土壤濕度較低時,每667 m2施用2.5 kg 的白僵菌粉劑摻入50 kg 濕土,可以有效防治蠐螬。防治豆夾螟老熟幼蟲,在其入土之前,應施用白僵菌粉劑1.5 kg 兌水稀釋成100 倍液,7d 后再施用1 次。
綜上所述,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配套技術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在農業防治方面,要注意及早做好扣棚工作、選擇抗病性強的蔬菜品種、輪作與間作、多施用有機肥、合理灌溉;在物理防治方面,應以日光消殺病菌、設置防蟲網阻隔病蟲害、設置黑布誘捕、用馬鈴薯脫毒技術來控制病毒病;在生物防治方面,需要施用農業專用抗生素、利用生物浸出液、施用生物農藥等有效防治蔬菜病蟲害,以實現綠色防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