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博|文

在全球綠色轉型和低碳經濟發展的潮流中,關鍵材料和能源材料的掌控和供應,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關鍵要素。鎂作為目前中國所有金屬材料中資源保證程度最好,自給率最高的品種,是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金屬品種之一,也是僅次于鋁的第二大貿易順差金屬原材料。無論是從現實還是長遠來看,中國鎂需要世界,世界鎂離不開中國。穩定鎂產品出口局面,是穩外貿、穩行業運行的重要方面。擴大高附加值的鎂產品出口,也是助推原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出口政策的完善對鎂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對加速節能減排和能源轉型都有重要意義。為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在今年兩會期間針對擴大鎂加工產品出口提交議案。
一是建議參照鋁及其他產品,盡快增加和提高鎂合金加工材、鎂制品的出口退稅率,以支持和鼓勵相關企業開發鎂合金精深加工產品,擴大鎂系列產品出口,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外循環,提高我們優勢材料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滲透率和占有率。并以鎂精深加工產品出口為契機,對接國外高端供應鏈,在出口的歷練中提高國內鎂深加工水平,培育國內新的產業鏈,加快與國外新型制造業的融合,在更高更深的產業融合中進一步提升產業安全性,部分抵消產業鏈“去中國化”的企圖和影響,提升我國鎂行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二是建議將鎂合金輪轂重新列入《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予以支持,并補充更多的鎂合金產品列入《目錄》。同時,建議進一步征求意見,及時補充和修訂《目錄》,擴大鎂合金加工產品的支持范圍,將鎂合金軋制產品、鎂合金焊絲、鎂合金3D打印材料、一體化鑄件、儲能材料、電池材料、生物材料等鎂產品列入《目錄》。
三是建議從資源和產業戰略高度打好支持鎂外貿的組合拳,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并以出口帶動鎂產業鏈和鎂產業集群的發展。
四是建議有關部門對鎂出口秩序進行整頓,打擊違法違規出口行為。同時,加大對骨干外貿企業和鎂生產企業的直接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強外貿主渠道建設,支持這些企業與國外終端用戶簽訂長期合同,穩定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