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博|文

新能源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先鋒隊,是解決能源發展系列挑戰的主力軍。如何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能源開發與節約利用等關系?這些問題在全國兩會期間受到持續關注與廣泛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已連續27年參加全國兩會,履職盡責,建言資政,積極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鼓與呼”。今年兩會,劉漢元針對構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為主,電動汽車等其他多種儲能形式為輔的綜合性儲能系統,推進低碳中國進程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劉漢元表示,在各類儲能方式中,抽水蓄能具有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儲能、事故備用、黑啟動等多種功能,是目前最成熟、度電成本最低的儲能技術,兼具使用壽命長、轉換效率高、裝機容量大、持續放電時間長等特點,能量轉換效率約為75%。項目建成后,電站壩體可使用100年左右,電機設備使用壽命在50年左右。與抽水蓄能相比,鋰電池儲能具有系統效率高、響應速度快、選址靈活性大、建設難度低、建設周期短等特點,但安全性要求較高。近年來,隨著電池價格不斷降低,以鋰電池為主的新型儲能獲得快速發展,新增裝機規模大幅提升,提前兩年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的新型儲能裝機目標。
為加快我國多種儲能建設,推進低碳中國進程,劉漢元在今年兩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驅動力度,補齊歷史“欠賬”,跟上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大規模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項目,尤其是距離負荷中心近、建設周期短的中小型離河抽水蓄能項目。用5~10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適度超前于電網的改造升級速度。同時,繼續開展抽水蓄能站點勘測工作,強化優勢資源儲備力度。
二是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支持新型儲能參與調峰調頻的投資和建設,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儲能業務,用市場化機制解決儲能面臨的問題。鼓勵并推動部分局域網、微網、自備電網率先實現發儲用一體化方案解決。
三是建議加快研究制定電動汽車參與電網儲能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車網互動技術研發,不斷提高電動汽車與電網協調運行的可靠性、經濟性,引導車主參與智能化有序充放電,推動電動汽車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電網儲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