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沐琳,杜志云,邱銳琴,喬木,韓雁雁,姚文秀
維生素D 是類固醇衍生物,為一種常見的脂溶性維生素,對人體細胞生長、健康發育均有關鍵作用[1]。維生素D 在人體以25-羥基維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形式存在,有研究指出,25(OH)D 水平高低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2-3]。維生素D 在新生兒體內不僅有調節鈣濃度的作用,還對機體炎癥、抵抗力、免疫功能均有一定影響[4]。近年有諸多研究表明,新生兒正處于發育高峰期,維生素D 缺乏可降低鈣吸收,影響骨骼發育[5-6]。也有學者指出,新生兒維生素D 缺乏可影響免疫功能,促進炎癥因子產生,誘發感染性肺疾病[7-8]。但目前臨床關于新生兒維生素D 缺乏與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相關性研究較少。本研究檢測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的25(OH)D 水平與干擾素-γ(interferon-γ, IFNγ)、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水平相關性,旨在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院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兒,根據血清25(OH)D 水平分為缺乏組(≤15.0 μg/L,18 例)、不足組(15.1~20.0 μg/L,42 例)、充足組(>20.0 μg/L,40 例)[9]。缺乏組男10 例、女8 例,胎齡37~40 周[(39.16 ± 1.02)周]。不足組男22 例、女20 例,胎齡38~40 周[(38.91 ± 1.14)周]。充足組男24 例、女16 例,胎齡38~42 周[(39.06 ± 1.22)周]。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胎齡、性別、出生體重、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的血清25(OH)D 水平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8-25號)。納入標準:(1)因感染性肺炎入院或因咳嗽、發燒入院確診為感染性肺炎;(2)胎齡≥37 周;(3)羊水清;(4)母親無精神疾病史或認知障礙;(5)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2)有新生兒濕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兒疾病;(3)伴窒息病史;(4)孕母生殖道B 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

表1 缺乏組、不足組和充足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符合《實用兒科學》[10]感染性肺炎相關標準,并在入院24 h 內通過胸片檢測證實。胸片檢測表現包括:(1)雙肺廣泛點狀浸潤影;(2)片狀、大小不一、不對稱的浸潤影;(3)雙肺彌漫性模糊影,陰影密度深淺不一。
1.3 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新生兒一般情況和臨床資料,包括胎齡、性別、血清25(OH)D 水平、出生體重、分娩方式及IFN-γ、CRP、IL-2 水平。所有患兒入院24 h 內采集肘靜脈血2 ml,3 500 r/min 離心5 min(離心半徑8 cm)分離血清,取上清液于-75 ℃保存待檢。以化學發光法測定25(OH)D 水平,以速率散射免疫比濁法測定CRP,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FN-γ、IL-2,試劑盒由羅氏診斷試劑公司提供。其中IFN-γ 正常范圍為0~20 ng/L,CRP 正常范圍為低于5 mg/L,IL-2 正常范圍為2~50 pg/m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行χ2檢驗。滿足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Studen-Newman-Keuls 法。采用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兩變量的相關性。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IFN-γ、CRP 及IL-2 水平比較 缺乏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IFN-γ、CRP 及IL-2 水平均高于不足組、充足組(P<0.05),不足組IFN-γ、CRP 及IL-2 水平高于充足組(P<0.05)。見表2。
表2 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IFN-γ、CRP 及IL-2 水平比較(±s)

表2 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IFN-γ、CRP 及IL-2 水平比較(±s)
注:與缺乏組比較aP<0.05;與不足組比較bP<0.05。IFN-γ 為干擾素-γ,CRP 為C-反應蛋白,IL-2 為白細胞介素-2
IL-2(pg/ml)65.74 ± 10.85 46.61 ± 7.42a 4.98 ± 1.36ab 106.997<0.001組別缺乏組不足組充足組F 值P 值例數18 42 40 IFN-γ(ng/ml)39.42 ± 6.12 24.36 ± 3.34a 4.98 ± 1.15ab 52.712<0.001 CRP(mg/L)7.63 ± 1.22 5.51 ± 0.26a 1.11 ± 0.11ab 118.122<0.001
2.2 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與IFN-γ、CRP 及IL-2 水平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 相關檢驗,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與IFN-γ、CRP、IL-2 水平均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與IFN-γ、CRP、IL-2 水平相關性分析
維生素D 是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有促進腸道鈣磷吸收、維持骨骼健康及調節人體細胞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認為,新生兒因特殊的生理特點,是維生素D 缺乏的高危人群[11-12]。維生素D 進入人體代謝后以25(OH)D 形式表現,近年國內外有多項研究指出,新生兒維生素D 缺乏可影響骨代謝,不利于新生兒骨發育[13-14]。在馬健[15]關于新生兒維生素D 與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關聯研究中,血清25(OH)D 水平高低與肺部感染性疾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Zhang 等[16]研究認為,維生素D 缺乏可影響新生兒健康。劉梁等[17]研究指出,當維生素D 含量低時,外周血T 淋巴細胞數會減少,減弱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殺傷能力,抗菌蛋白合成分泌減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導致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增加炎癥因子,更易發生肺炎。而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可隨病情嚴重程度降低。
隨著血清25(OH)D 水平降低,炎癥反應會逐漸加重,可能與血清25(OH)D 水平高低影響炎癥反應的發生有關[18]。齊本彬[19]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與CRP、IL-2 等炎癥因子密切相關。本研究中,缺乏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IFN-γ、CRP 及IL-2 水平均高于不足組、充足組,不足組上述各指標水平高于充足組,表明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炎癥因子水平會隨著維生素D 水平降低而升高。究其原因,維生素D 可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充足維生素D 可促使B 細胞分化成熟,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免疫功能,從多角度、多方向提升新生兒免疫功能;而維生素D 缺乏的新生兒可發生鈣磷代謝障礙,降低體液、細胞免疫功能,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其中以IL-2、CRP、IFN-γ 最為常見。炎癥因子是引起感染性肺炎的危險因素,新生兒維生素D 缺乏以血清25(OH)D 水平降低為主要表現,可通過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提升炎癥因子水平增加呼吸道感染發生風險[20]。
維生素D 缺乏新生兒可因炎癥因子IL-2、CRP、IFN-γ 表達水平升高增加肺感染風險,激活血小板釋放大量血小板成分,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異常升高;同時,維生素D 水平降低的新生兒,肺感染風險增加后可導致病原微生物與其毒素侵入機體,攻擊內皮細胞并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增強血小板黏附、聚集、釋放等活化功能,導致血小板增多;此外,新生兒肺部嚴重感染后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降低免疫功能。
此外,本研究通過Pearson 相關分析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與IFN-γ、CRP、IL-2水平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與IFN-γ、CRP、IL-2 水平呈負相關,提示新生兒血清25(OH)D 水平越低,炎癥因子IFN-γ、CRP、IL-2 水平越高。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因衣原體、細菌、原蟲及病毒等引起,嚴重時可危及新生兒生命安全。目前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病機制臨床研究較多,有學者認為,機體免疫功能與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病有著密切關系[21]。血清25(OH)D 不僅能維持新生兒體內鈣含量穩定性,還對免疫功能有一定調節作用,與機體炎癥反應及細胞增殖分化相關,可刺激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表達[22]。血清25(OH)D 水平越低,表明新生兒體內維生素D 含量越少,T 淋巴細胞數目降低,減弱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殺傷作用,降低免疫功能,新生兒呼吸道抵抗能力削弱,更易發生感染性肺炎。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存在血清25(OH)D 缺乏現象,并且其水平與IFN-γ、CRP、IL-2 水平相關。隨著血清25(OH)D 水平的降低,新生兒炎癥因子水平升高,感染性肺炎風險增加,為臨床診療提供了一定參考。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未分析產婦飲食、運動、孕周等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故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適當擴大樣本量并針對此方向進一步論證,為此領域提供客觀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