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曼 張金龍
(寶雞市岐山縣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寶雞 722400)
急性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多是由頸內動脈閉塞或大腦中動脈主干閉塞等所致,會對患者帶來較高的致殘風險和致死風險。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患者發病后3~4.5 h內及時展開靜脈溶栓治療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疾病轉歸[1],但是也有學者[2]指出,單一的靜脈溶栓治療容易導致患者治療后發生出血等并發癥,影響疾病康復。亞低溫治療是近年來在神經內科多種疾病用藥廣泛的物理治療方法之一,研究[3]指出,亞低溫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神經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對臨床治療療效及安全性可以帶來明顯的提高作用。為此,本文旨在分析靜脈溶栓聯合亞低溫治療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6例,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參照組男18例,女25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19.63±35.71)min;年齡(59.37±10.17)歲;梗死面積(18.17±1.34)cm;梗死部位:顳頂葉19例,額頂葉24例。實驗組男17例,女26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19.88±35.54)min;年齡(59.51±10.21)歲;梗死面積(18.03±1.49)cm;梗死部位:顳頂葉20例,額頂葉23例。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4];(2)初次確診急性腦梗死且發病至入院時間在270 min以內;(3)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在4分以上;(4)發病前無潛伏感染癥狀者;(5)血壓低于180/100 mmHg;(6)符合靜脈溶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1)既往有腦出血病史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合并亞低溫治療禁忌癥者;(4)嚴重心、 肝、腎功能不全者;(5)參與研究前有抗凝藥物治療史者;(6)轉外科手術治療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參照組以靜脈溶栓作為治療方案,實驗組以靜脈溶栓聯合亞低溫治療作為治療方案。靜脈溶栓治療方法如下:選擇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國藥準字S20160054),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給藥總劑量為100 mg,治療第1、2、3小時分別給藥60 mg(總給藥劑量60%)、20 mg(總給藥劑量20%)、20 mg(總給藥劑量20%)。亞低溫治療方法如下:選擇醫用亞低溫治療儀(長春市長江科技實業有限公司;CJ-IB型),將冰帽佩戴于患者頭部后,對亞低溫治療儀溫度進行調節,水溫和患者鼓膜溫度分別維持在6~12 ℃和33~35 ℃,醫用亞低溫治療儀持續治療3 d,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體溫、心率以及血壓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進行密切監測觀察,若有發生電解質紊亂等情況需要馬上停止亞低溫治療,治療后每1~2 d復溫,慢慢升溫,注意每小時升溫度數不可以高于0.1 ℃,復溫在其鼓膜溫度恢復至36.5~37.0 ℃時即可停止。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其中治療效果以神經功能、精神狀態及氧化應激水平變化作為評價指標,治療安全性以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評價指標。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價,精神狀態以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進行評價,前者以評分低者為佳,后者以評分高者為佳[5];氧化應激水平在采集5 mL空腹靜脈血后分別以化學比色法[6]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7]對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進行檢測;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低血壓、上消化道出血、心動過緩、牙齦出血等。

2.1 兩組NIHSS及MMSE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NIHSS及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實驗組NIHSS評分更低,MMSE評分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及MMSE評分對比分,n=43]
2.2 兩組SOD及MDA水平對比治療前,兩組SOD及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實驗組SOD水平明顯更高,MDA水平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OD及MDA水平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參照組患者出現肺部感染1例、低血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心動過緩1例、牙齦出血1例,總發生率為11.63%;實驗組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1例、牙齦出血1例,總發生率為4.65%。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00,P>0.05)。
時間窗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阿替普酶作為纖維蛋白特異性溶栓劑之一,是急性腦梗死患者常用的一種溶栓藥物,靜脈滴注后可以幫助患者迅速溶解血栓,促進患者疾病轉歸,但是同時也可能使得患者腦血管發生再灌注損傷,因此治療期間還需要加強患者腦神經細胞的保護工作[8]。亞低溫治療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保護神經細胞的物理治療方法,其具有無創優點,可以通過降低患者腦組織代謝以及進一步加快蛋白質合成來達到幫助患者降低缺氧所致的炎癥反應以及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的目的,從而有效保護患者腦神經細胞,改善患者疾病預后[9]。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實驗組NIHSS評分明顯更低,MMSE評分明顯更高,SOD水平明顯更高,MDA水平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靜脈溶栓聯合亞低溫治療不僅在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且在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以及幫助患者減輕氧化應激水平方面也具有積極作用,且不會明顯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治療安全性高。朱文婷[10]也指出,氧化應激水平和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密切相關,SOD及MD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機體抗氧化能力,積極幫助患者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方案選擇中,以靜脈溶栓聯合亞低溫治療作為治療方案可以為患者帶來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更有利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精神狀態,減輕氧化應激水平,且治療安全性高,聯合治療不會明顯增加并發癥的發生。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寶雞市岐山縣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