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挺達(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海南 三亞 572000)
民族體育帶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與內涵,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經濟的快速進步與發展,民族體育在面對西方體育的沖擊下,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環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文化模仿現象,使得民族體育的發展出現了文化同化、虛化等現象。民族體育為了自身能夠延續性發展,順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民族體育出現異化的情況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讓民族體育文化不被標準的模式化影響,是我們目前需要重點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擁有56 個民族,各個少數民族的地區發展各不相同,這就形成多元化國度,在民族體育發展上更是地方特色明顯,不同的民族地區都有特色的體育項目。漢族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大的民族,除了漢族聚集生活地區以外,地方特色明顯的民族體育項目就有幾千種。民族體育項目不僅代表著不同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發展的精髓所在,通過不同的民族體育文化,能夠展現出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展現了民族體育發展的文化內涵和特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縱觀民族體育發展的歷史,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民族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群眾基礎。由于民族體育的地域特色濃厚,所以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才能被群眾接納。民族體育能夠強身健體,豐富人們的生活。目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體育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體育項目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愉悅身心。全民健身的時代也促進了民族體育的發展,留存下來的民族體育都是地域特色濃厚的項目,民族體育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運動形式,滿足了當下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社會和個人都對體育有了新的要求,就使民族體育出現了異化。社會與個人只關注自己對體育項目的需求,沒有注重民族體育的內在精神的傳承,從而導致異化。
民族體育是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體現,是民族在一個固定環境中長期生產生活衍生出來的。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等,對民族體育的產生都有影響。目前,各個國家之間的體育項目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相似,同化現象明顯。人們的關注重點都在經濟發展與技術研發上,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缺少重視,沒有對傳統文化深入了解與認知。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在發展與傳承過程中缺少其特有的地域、民族特點,從而導致文化窄化、同化現象,將體育運動與傳統文化內涵拆分,使民族體育項目在發展中出現異化現象。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完善,其在體育發展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得體育事業發展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民族體育的發展。發展體育文化產業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必經之路,而且全民健身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可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具有一定前景的。體育產業是綠色產業,而且受到國家層面的領導重視。
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這也體現在民族體育中。體育本身就具有多種形式,而且內容豐富。民族體育在其基礎上增添了文化的底蘊,是由不同民族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并且服務于人民的。所以,在發展民族體育時,我們要在尊重民族體育文化精神基礎上,不斷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保障民族體育健康發展,保留其具有的民族特色性。
學校是教育的最有效的地點,學習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所以教育是發揚傳承文化的主要方式。學校可以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民族體育文化,要注意結合本地的民族文化,可以通過設計校本課程的方式實現。學校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通過課間操等環節,向學生宣傳民族體育文化。逐步實現民族體育文化大眾化,通過宣傳使學生了解,通過體育課來進行教育,使民族體育更好地發展。
學生只是一部分群體,還有一大部分的非學生群體不能受到學校教育。全民健身時代下,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能夠激發群眾對民族體育的興趣,健身操的方式也更易于人們接受,也更具趣味性。廣場舞是人們健身最普遍的方式,將民族文化與廣場舞有效結合起來,這樣人們每天在跳廣場舞時,就會對民族體育文化有大體的認知。現在人們對健身的要求非常高,重視程度也在提高。所以,趣味性高、具有創新性的運動更受人們歡迎。具有民族體育文化的健身操已經具有一定受眾性,大家都很喜歡這種形式的健身操,促進了民族體育形式體操的發展。
民族運動會是繼承與發展體育運動的重要方式,能夠促進民族體育項目創新,使其更好地發展。以民族運動會的方式,能夠涌現出很多新的體育項目,通過實際競技不斷完善,使民族體育健康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與民族的壯大都與人的思想素質息息相關,在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想要發展民族體育文化,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從人們的需求著手,才能使民族體育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時也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民族體育的參與者要有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這樣才能使民族體育健康地發展。如果參與者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在面臨利益誘惑的時候,就會失去本心,將民族體育作為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在不當的價值觀的指引下,獎牌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這是民族體育發生異化的主要原因。不良的體育價值觀會使人們過度地去追求物質利益,民族體育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就會被忽視,民族體育的發展傳承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所以,民族體育參與者個人的體育價值觀對民族體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1)文化因素。
民族體育起源于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結合人們生活方式,包含人們的情感宣泄的一種快樂的游戲方式。它的產生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系,隨著文化的改革和環境的變化,以及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新文化與新觀念不斷沖擊著我國傳統文化,民族體育的發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面臨極大的挑戰。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民族文化在發展中遇到的阻力不是簡單的文化交流,而是西方體育思想強勢滲透,再加上原有環境的變遷,很多人就不能對民族體育的文化精神有完整的認知。人們往往只是看到民族體育表面的形式,將重點放在體育特性與價值上,僅僅是為了追求競技技能的提高。人們往往在參與民族體育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重心,為了快速適應現代化,只注重形式主義,忽視了其內在的文化底蘊。一味地模仿西方體育及奧林匹克模式,使其文化內涵逐漸降低,民族體育不再具有中國特性,不利于民族體育的健康發展。盲目地追求模仿西方體育形式,只能得到短暫的繁華,沒有實質內涵的民族體育是沒有長久發展前景的。
(2)經濟因素。
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沒有經濟就沒有辦法提供體育場地與設備,體育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我們會發現,經濟發達的地區體育發展得也很好。由于少數民族生活地區經濟發展較慢,所以民族體育不能規模性發展,一般是以民間組織的形式存在,所以發展速度緩慢,導致民間體育產業也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沒有經濟基礎的支持,體育參與者不能自由支配時間,但是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也沒有很好地發展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主要原因是人們過于追求商業化和娛樂化,使得民族體育在發展中逐漸丟失處于核心地位的文化內涵。
(3)其他因素。
目前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比較穩定,但是也存在著很多不穩定因素。如我國人口總數持續減少,尤其是少數民族聚集地的人口減少,西方體育文化強勢入侵以及疫情所帶來的嚴重影響等。人口數量的減少就會影響一些小眾的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由于全球化趨勢的影響,西方體育的文化價值觀會造成年輕群體形成不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使其不能對自己的民族體育項目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客觀條件因素能夠影響人們對體育項目的看法。
宣傳因素的影響。媒體的宣傳是人們認識民族體育的有效渠道,所以媒體的宣傳方向是人們能否正確認知民族體育的關鍵。現在媒體宣傳受利益驅使,在宣傳時僅僅關注流量,這種行為就使民族體育逐漸變得商業化、娛樂化,喪失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媒體在宣傳時逐漸偏離體育本身,為了流量炒作一些非體育話題。這樣的宣傳就不能使人們對民族體育有正確全面的認知。
此外,相關地區的體育政策、地理氣候因素、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民風民俗等,對民族體育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要允許民族體育在發展中存在異化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因勢利導,消除異化;其次,要將健康放在首位,無論是體育訓練方式,還是違背體育道德的行為,我們都應該堅決抵制,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人們對體育的認識是能夠被所處的環境影響的,包括對體育的態度與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家庭對個體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影響非常大,對民族體育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學習與接受教育的重要陣地,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學校教育中要加強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其認同核心價值體系。媒體宣傳對人的思想與價值體系有一定影響,所以媒體宣傳要具有社會責任感,向人們傳達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媒體的宣傳功能充分發揮作用,保證我們的體育價值觀不被西方體育思想所影響。當然我們也不要全部拒絕西方體育文化,要有選擇性地引進,學習其優秀的部分。目前青少年接受信息渠道便捷,我們對青少年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不被網絡上不良思想影響,對于突發體育事件,要用理性思維解讀。對于民族體育商業化、利益化發展堅決抵制,堅決維護中國傳統文化。
民族體育是體育文化中獨立的分支,它的文化形態主要特征是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體育的多樣性是珍貴的人文精神傳承,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征。各個民族造就了文化的多樣性。所以,我們在傳承發展民族體育文化時,要堅定文化自信,自覺進行傳承。
在鄉村振興中充分挖掘民族體育,以提高地區社會影響,使地區的經濟效益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保護文化生態環境,要尊重民族體育的發展規律,保護民族體育的地方性,使其內在的文化傳統與民族特色得到保留和傳承。對民族特色體育文化要進行文化定位,將其原生的文化內涵作為保護傳承的核心。在發展民族體育時,要充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價值理念、生產生活方式等,不能為了換取商業利益,使其過度塵俗化、物質化等,造成文化生態危機。在民族文化交流與碰撞中影響民族之間的關系,加強民族體育集體意識與歸屬感的建立,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生態的動態平衡。
民族體育不僅具有健身娛樂價值,有些項目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民族體育能夠映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與價值取向。民族體育體現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同時也能夠啟發我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民族體育有一些是很容易推廣,而且適宜人群廣泛的項目,如太極拳,它的形式內容豐富,且不需要特殊的體育設備,對體育場地要求也不嚴格,所以推廣簡單易行。發展推廣民族體育能夠滿足人們的身體與精神的需求,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穩定,改變體育等于競技的觀念,使大眾都能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而不是只有少數的體育技能佼佼者獨享體育運動。
政府部分要完善法治建設,健全體育法規制度,為民族體育參與者提供保障,避免在開發民族體育資源中丟失核心價值。適當的利益能夠增加從業者的動力,如獨竹漂就可以作為民族體育選考項目,有這方面能力的青少年就會受到激勵,未來如果能夠發展為職業比賽,將更加具有吸引力。
“民族+體育”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能夠促進民族體育與旅游業的結合,政府部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資金支持,促進民族體育可持續發展。這種模式能夠充分展現民族體育的民族特色,又能保證體育的純粹性,在健身的同時還能推廣民族文化,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融合統一。
民族體育在發展中受到諸多因素影響,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民族體育項目面臨著生存危機。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提高重視程度,加大精力投入,培養群眾形成正確的民族體育價值觀,在傳承發展民族體育時,要保留其民族特性與文化內涵,保障民族體育健康持續發展。